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练敏

作品数:14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卫生科研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嗜酸
  • 4篇黏膜
  • 4篇内镜
  • 4篇儿童
  • 3篇幽门螺
  • 3篇嗜酸性
  • 3篇嗜酸性粒细胞
  • 3篇胃肠
  • 3篇胃肠炎
  • 3篇胃黏膜
  • 3篇粒细胞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活性
  • 2篇血管活性肠肽
  • 2篇营养管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受体

机构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练敏
  • 9篇刘志峰
  • 8篇金玉
  • 4篇杨辉
  • 4篇郭红梅
  • 3篇李玫
  • 3篇郑必霞
  • 1篇凌亭生
  • 1篇张明荣
  • 1篇郑玉灿
  • 1篇林琼
  • 1篇高学金
  • 1篇陆田田
  • 1篇杨光
  • 1篇王浩
  • 1篇姜斌
  • 1篇盛玉

传媒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吗丁啉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6
2019年
目的 探讨吗丁啉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H.pylori)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135例H.pylori阳性F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5例。A组患儿给予吗丁啉治疗,B组患儿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C组患儿给予吗丁啉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连续治疗14d后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治疗后腹痛、餐后饱胀、嗳气、食欲不振症状程度显著轻于A组、B组(P<0.05),而A组、B组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A组的75.56%、B组的77.78%(P均<0.05)。B组与C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6.67%、91.11%,均显著高于A组的4.44%(P<0.05)。A组、C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44%、6.67%均显著低于B组的26.67%(P<0.05)。结论 针对小儿H.pylori阳性FD患儿采用吗丁啉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根除效果佳,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药物安全性高。
何祖蕙杨光练敏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吗丁啉三联疗法
CXCL13在结节性胃炎患儿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化因子CXCL13在结节性胃炎患儿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胃炎并行胃镜检查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内镜下是否存在结节性改变分为结节组和非结节组,评估研究对象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CXCL13/CXCR5在胃黏膜中表达情况。结果结节组(n=102)与非结节组(n=114)胃黏膜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分别为70.59%和42.11%,中重度单核细胞浸润比例为74.51%和22.81%,中性粒细胞浸润比例为62.75%和33.33%,淋巴滤泡发生率为64.71%和20.18%,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HP感染者胃黏膜中均可见CXCL13、CXCR 5阳性染色。结节组胃黏膜中CXCL 13、CXCR 5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1.33±7.14)%和(73.54±7.92)%,高于非结节组的(45.88±5.92)%和(50.42±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结节性胃炎主要与HP感染有关,CXCL 13/CXCR 5在Hp感染患儿胃黏膜中表达增加,尤其在结节性胃炎中,可能参与了胃黏膜中淋巴样组织形成。
陈颖张明荣练敏潘健刘志峰李玫林谦林琼
关键词:结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CXCL13CXCR5
婴幼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5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婴幼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5例婴幼儿PIL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婴幼儿PIL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诊疗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5例均存在腹泻、水肿、低蛋白血症、浆膜腔积液以及发热。3例贫血,1例伴惊厥。实验室检查提示,5例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血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均明显下降,2例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免疫学检查CD4明显降低3例,IgG明显降低5例,NK细胞升高4例,B细胞升高1例。胃镜表现5例均为十二指肠黏膜密集细白色颗粒样隆起;组织病理均为黏膜及黏膜下层淋巴管迂曲和扩张。治疗给予低脂、富含中链三酰甘油(MCT)高蛋白饮食、补充白蛋白及球蛋白、控制感染、纠正内环境紊乱和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经内科治疗后感染症状可控制,水肿症状减轻,但腹泻症状改善较缓慢。随访1岁以后腹泻症状可改善,但仍需长期定期补充白蛋白及球蛋白。结论婴幼儿PIL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水肿、低蛋白血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呈现出临床症状重、实验室指标改变显著的特征。
闫坤龙程卫霞练敏李玫郭红梅金玉刘志峰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婴幼儿消化内镜
婴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侵犯十二指肠一例
2019年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见于儿童,男性多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期收治了1例反复红色皮疹并渐进增多伴发热患儿,皮疹压片、十二指肠活检发现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组化提示Langerin、CD1α、S-100蛋白阳性,结合患儿既往存在皮肤、骨损伤,病程中出现反复呕吐,胃镜及活检提示十二指肠受累,最终诊断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灶、多系统型勒雪病),考虑到多系统受累及预后差,转入血液科行长春花碱联合泼尼松治疗,随访15个月皮疹消退,症状改善,病情稳定。
练敏孙琦郭红梅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内镜检查病理检查放化疗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1月-2016年11月确诊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POEM手术过程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7例患儿均成功完成POEM,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2.65±35.54)min;17例患儿术后随访12~36个月,手术前后AC临床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分别为5(4.0-6.0)和0(0.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重减轻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POEM治疗儿童AC安全性高,短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有待大样本量的随访监测。
郑玉灿刘志峰凌亭生林谦练敏张志华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儿童
经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液在儿科重症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经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液在儿科重症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住院部行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液的重症患儿30例的临床资料,年龄2个月~14岁,平均(6.86±3.44)岁,男性12例、女性18例。分析患儿置管情况(住院后开始置管时间、置管维持时间、住院时间和出院后置管保留时间)和置管术后并发症以及患儿预后指标(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血尿淀粉酶及其恢复正常时间)和营养状态(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患儿在入院后至开始置管时间为(16.13±10.51)d、置管维持时间为(21.35±9.62)d、置管后住院时间(20.10±8.96)d、住院时间为(36.23±14.20)d;10例(33.3%)置管肠内营养(EN)患儿出院后保留置管给予EN的时间为(11.10±4.65)d。置管EN患儿在置管E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84±3.32)d、排便时间为(4.55±3.35)d;置管后3 d尿淀粉酶较置管前1 d显著下降(P=0.047);置管后3 d血总蛋白、白蛋白、血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较置管前1 d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儿术后5例(17%)出现并发症,3例为腹胀,2例为呕吐。结论经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给予儿科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液可促进其肠道和胰腺功能恢复,一定程度改善其营养状态,且安全可控。但儿科患儿入院后等待置管时间和置管术后住院时间较长,本技术的实施和对其安全性的认识有待加强。
练敏吴润秋金玉杨辉
关键词: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基因-426C〉T、-384A〉G、+67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6例CMPA患儿(MPA组)及同期宁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124例健康婴儿(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Eotaxin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法检测CMPA患儿及健康婴儿Eotaxin基因-426C〉T、-384A〉G、+67G〉A位点基因型频率,分析Eotaxin基因-426C〉T、-384A〉G、+67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MPA易感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Eotaxin水平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MPA组-426C〉T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9.25%、19.81%、0.94%,健康对照组-426C〉T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71%、8.06%、3.23%,2组间-426C〉T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P〈0.05);-426C〉T位点携带CT杂合子个体者,其CMPA发生的风险性较携带CC野生型个体者增加了1.75倍[比值比(OR)=2.75,95%可信区间(CI):1.23~6.15,P〈0.05];在CMPA组,Eotaxin基因+67G〉A位点携带突变后A等位基因的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Eotaxin水平[(0.48±0.06)×109/L、(157.67±12.72) ng/L]明显低于携带GG野生型患儿[(0.85±0.09)×109/L、(286.96±33.2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0、5.75,均P〈0.05)。结论Eotaxin基因-426C〉T位点多态性与CMPA的发病易感性相关,+67G〉A位点多态性与CMPA患儿外周血EOS计数、血清Eotaxin水平相关。
黄秋香杨静郑必霞练敏郭红梅刘志峰金玉
关键词:牛奶蛋白过敏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多态性
两种鼻空肠置管营养法在急性胰腺炎患儿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急性胰腺炎(AP)是儿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及SAP患儿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目前已成为共识[1-2].临床上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有多种方法[3-4],如盲插法置管、手术中置管、内镜辅助下置管、X线透视下置管和床边电磁感应下置管等.然而,每种方法各有利弊.目前国内外对SAP患儿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方法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存在重度营养风险的AP患儿采用胃镜辅助下置管或床边电磁感应下置管,比较两种不同置管方法在AP患儿EN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盛玉高学金练敏王浩姜斌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儿鼻空肠营养管电磁感应置管方法
IL-10R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2018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受体(IL-10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62例因消化道症状而行13C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患儿,依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感染组和对照组,并留取患儿唾液标本,提取样本DNA,应用PCR及Sanger基因测序方法筛查IL-10R的多态性基因及分布情况。结果本实验共筛查IL-10RA的5个基因多态性位点rs4252249、rs2228054、rs2256111、rs2228055及rs2229113。第四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56111、rs2228054的AA、AG、GG三种基因型,经统计学分析,GG基因型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G在感染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IL-10RA第四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56111、rs2228054的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可能与Hp感染相关。
陆田田陆田田王春莉郑必霞郑必霞练敏金玉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儿童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儿童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总IgE水平变化的关系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血管活性肠肽2型受体(VPAC2)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总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纳入EG患儿20例(EG组),包括男16例,女4例,年龄(6. 38±4. 59)岁;同期纳入行胃镜活检但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异常的儿童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5. 46±3. 27)岁,两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匹配。所有受检者采集外周血行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测定,胃镜检查下获取胃窦黏膜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窦黏膜组织中VIP及VPAC2表达;探讨胃黏膜组织中VIP及VPAC2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的关系。结果 EG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分别为1. 64(0. 06,27. 37)×109/L和477. 7(173. 7,4437. 0) 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 13(0. 04,0. 85)×109/L和55. 9(21. 9,97. 3)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EG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IP和VPAC2阳性表达值(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E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IP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s=-0. 81、-0. 83,均P <0. 01),E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PAC2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s=-0. 72、-0. 77,均P<0. 05)。结论 EG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增高,胃黏膜组织EOS数量增加,与胃黏膜中VIP及VPAC2含量呈负相关,提示VIP可能参与EG的发生。
钱淑怡杨辉金玉刘志峰朱航吴润秋练敏
关键词:胃肠炎嗜酸性粒细胞血管活性肠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