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雷

作品数:11 被引量:270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体育
  • 2篇新媒体
  • 2篇人民
  • 2篇跆拳道
  • 2篇媒体
  • 1篇新媒体技术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共同体
  • 1篇学者
  • 1篇优秀跆拳道运...
  • 1篇运动训练学
  • 1篇运动员
  • 1篇直播
  • 1篇人民共享
  • 1篇人民至上
  • 1篇体育产业
  • 1篇体育科学
  • 1篇体育强国
  • 1篇体育强国建设
  • 1篇体育现代化

机构

  • 11篇国家体育总局...
  • 3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国家体育总局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爱丁堡大学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上海体育科学...
  • 1篇江苏省体育科...
  • 1篇《体育科学》...
  • 1篇北京市体育科...

作者

  • 11篇张雷
  • 2篇常芸
  • 2篇于长隆
  • 1篇陈方灿
  • 1篇陈超
  • 1篇王雪强
  • 1篇顾耀东
  • 1篇王富百慧
  • 1篇任满迎
  • 1篇傅维杰
  • 1篇刘洋
  • 1篇孙君志
  • 1篇王雄
  • 1篇胡水清
  • 1篇资薇
  • 1篇冯连世
  • 1篇邱俊强
  • 1篇高晓嶙
  • 1篇黎涌明
  • 1篇尹晓峰

传媒

  • 2篇科技与出版
  • 1篇体育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山东体育科技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戒毒的中国经验:实践与理论被引量:11
2021年
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伟大成就属于伟大人民,伟大硕果由人民共享,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涵,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断推动健康中国战略。
冯连世张雷冯俊鹏
关键词:人民至上人民共享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的跟踪研究
常芸张雷于长隆朱丽华陈方灿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主要研究国家跆拳道队运动员伤病发生规律及其发病机制,制定国家跆拳道队运动员损伤防治与康复对策,为降低跆拳道运动员损伤风险,延长运动寿命,备战2008奥运会服务.该项目采用问卷调查、咨询、整理相关...
关键词: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员
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体育强国建设:实践回顾与理论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是党和国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定位。运用归纳逻辑、演绎逻辑、文献资料调研和访谈等方法,在回顾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对体育强国建设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认为,(1)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历经3个阶段:以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为主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1984—2000年),以体育大国建设为主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2001—2011年),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2)国家性、时代性、引领性、人民性是体育强国的特征;(3)体育强国指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求,发展水平处于世界一流的我国体育现代化状态,包括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往等;(4)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由“获得人民满意”“满足国家需要”和“具备世界一流水平”3个二级指标构成;(5)构建体育强国建设路径概念模型,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往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过程中,通过获得人民满意、满足国家需要和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等内容,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张雷刘洋陆岩周红英胡水清
关键词:体育强国体育现代化
新媒体技术在体育学术期刊中的应用
以学术期刊新媒体化为研究主旨,分析了目前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在传播科研成果时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阐述了其新媒体化的可行性、必要性与紧迫性。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文献资料调研、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新媒体化、学术期刊新媒体...
张雷丁合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科学
网络直播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8
2020年
本研究以《中国体育科技》开放日网络直播活动为例,探索网络直播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分析网络直播在学术期刊应用中的优势:时效性强,互动性强,主动发声,辐射广泛,拓宽期刊创收渠道,增加编辑工作获得感。总结目前面临的问题: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支持有待提高,优质网络直播活动存在入门门槛,网络直播内容较为单一,编辑网络直播业务能力有待提升。提出应用对策与展望:提高重视程度,增加资金支持,提高编辑网络直播业务能力,把握网络直播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直播平台,丰富网络直播内容。
丁合张雷
关键词:网络直播学术共同体新媒体
国家跆拳道重点运动员综合科研攻关研究与应用
常芸张雷于长隆高晓嶙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研究主要为备战08年奥运会国家跆拳道运动员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保障体系,为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整提供切实的科技支持.该研究采用医学专科检查、各类医学影象技术、生理生化检测、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专家会诊、文...
关键词:
关键词:跆拳道
中文科技论文编辑贡献率的探索性分析——以《体育科学》刊文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期刊编辑在科技论文面向读者出版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案例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定量角度分析了科技论文编辑贡献率。研究认为,科技论文编辑贡献率是指,期刊编辑在科技论文面向读者出版过程中的工作比重。科技论文编辑贡献率(%)=刊出稿较录用稿有效文字差异率(%)×编辑贡献系数。以《体育科学》为例,刊出稿较录用稿的有效文字差异率为12.4726%,编辑贡献系数为3.0303,科技论文编辑贡献率为37.7958%。
张雷丁合
关键词:科技论文
我国运动训练学亟待科学化——青年体育学者共识被引量:41
2020年
我国40名青年体育学者以本土情怀和全球视野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达成共识。在梳理“运动训练学”在不同语种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学科内涵、研究范式、研究问题和面临挑战4个方面介绍世界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从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应用和国际交流等5个方面分析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认为,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应拓展学科国际视野,调整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学科研究范式,加强学科成果转化,强化学科价值应用。提出:“运动训练学”可对应国外的“Sports Science”和“Trainingswissenschaft”,是以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为目的、整合运用竞技体育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体育科学下属学科门类;“科学化”是我国运动训练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必然趋势,我国运动训练学将从学科诞生5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开启科学化发展的新时代。
黎涌明韩甲张青山王培林徐飞于洪军陈亮王雪强王然刘天彪李斐刘鸿优杨贤罡陈超尹晓峰曹晓东易清王丹孙宇亮朱文斐戴伯颐黄展煜王雄任满迎邱俊强李海鹏何卫王富百慧姜自立傅维杰赵翔顾耀东孙君志张雷徐金成晏冰资薇毕晓婷温泉杨东汉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竞技体育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概念、类型与发展路径被引量:199
2018年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形态。运用归纳逻辑、演绎逻辑和文献资料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概念、类型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以运动休闲产业为主导特色产业,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与旅游、健康、文化、养老、教育培训、大数据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包括赛事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培训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娱乐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健康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能制造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文化民俗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6类。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一个体育特征明显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发展路径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主导运动休闲特色产业的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入的主要驱动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目标是"三个发展、两个效应",即主导运动休闲特色产业发展、小镇产业发展和小镇城镇化发展,以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扶贫攻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张雷
关键词:体育产业
我国体育学期刊通讯(信)作者著录情况分析
2023年
根据通讯(信)作者的著录要求,即联系人、课题负责人、在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和具有高级职称,对北大核心收录的16个体育学期刊进行查阅,分析发现:(1)标注通讯(信)作者的项目标注率大部分在90%以上,结合项目标注率和通讯(信)作者的著录信息,可判断通讯(信)作者的著录整体符合要求;(2)期刊标注率达到100%,平均篇数标注率为58.0%,且所有期刊只标注1位通讯(信)作者;(3)只有《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采用“*”对通讯(信)作者在作者署名处进行显著标注,其他期刊未标注;(4)有9个期刊使用“通信作者”,6个使用“通讯作者”,1个混合使用“通信作者”和“通讯作者”;(5)通讯(信)作者的著录信息各期刊之间缺乏共识,有10个期刊未标注通讯(信)作者的联系方式,年龄、学历、职称和导师类型的著录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学期刊通讯(信)作者著录的主要问题在于著录格式的不规范、不统一,建议在继续确保通讯(信)作者著录要求的同时,期刊管理部门和期刊协会对通讯(信)作者的具体称谓、标注形式和著录格式应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统一。
褚岩鸿张雷
关键词:体育学著录要求著录规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