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卫

作品数:20 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体操
  • 6篇竞技
  • 4篇运动员
  • 4篇跳马
  • 3篇体操运动
  • 3篇体操运动员
  • 3篇竞技体操
  • 2篇冬奥会
  • 2篇秀女
  • 2篇优秀运动员
  • 2篇运动学
  • 2篇上肢
  • 2篇体育
  • 2篇稳定性
  • 2篇竞技体育
  • 1篇电子裁判
  • 1篇冬季奥林匹克...
  • 1篇冬季奥林匹克...
  • 1篇动力学
  • 1篇多球练习

机构

  • 19篇国家体育总局...
  • 7篇国家体育总局
  • 5篇上海体育学院
  • 4篇北京体育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宁波大学
  • 2篇沈阳体育学院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体育科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公安部物证鉴...
  • 1篇爱丁堡大学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0篇何卫
  • 6篇李海鹏
  • 4篇陈小平
  • 3篇郝卫亚
  • 3篇王雄
  • 3篇娄彦涛
  • 3篇黎涌明
  • 3篇吴成亮
  • 2篇郑富强
  • 2篇顾耀东
  • 2篇洪平
  • 2篇张霞
  • 2篇苑廷刚
  • 2篇宋湘勤
  • 2篇李雪
  • 1篇李海鹏
  • 1篇陈超
  • 1篇陈骐
  • 1篇李旭鸿
  • 1篇王雪强

传媒

  • 7篇中国体育科技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体育科研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科学
  • 1篇湖北体育科技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科技
  • 1篇浙江体育科学
  • 1篇运动精品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砍击案件中刀器锋利程度对前臂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定量探究刀器砍击案件中刀器锋利程度对前臂损伤的影响。方法以人体CT图像和砍刀原型为基础,建立锐利、钝口和宽口3种锋利程度的刀器和上肢有限元模型,对刀器以4 m/s速度、10 ms持续时间砍击前臂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接触力、砍创尺寸和能量变化。结果锐利、钝口和宽口刀器在砍击过程中分别于65、85、95 ms接触尺骨,砍击力峰值分别为846、1 064、1 865 N,砍创长度分别为135.64、105.47、99.23 mm,深度分别为38.77、27.81、18.74 mm。随着刀器锋利程度降低,创口形成速度减慢、长度和深度减小,砍击力增加。与钝口和宽口刀器相比,锐利刀器砍击时模型系统总能量明显较大,内能也较高,但所产生的系统动能却较小。结论建立定量评估刀器砍击上肢创口形成过程的方法。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刀器砍创形成生物力学机制的理解,为砍杀案件的法医鉴定和法庭审判提供参考依据。
郝卫亚山松俊杰石屹杨超鹏吴成亮何卫辛振芳王坚王明直
关键词:锐器损伤上肢有限元方法
预激活增强效应对优秀女体操运动员跳马体能与心理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静态牵拉对优秀女体操运动员跳马运动在不同时段产生的体能和预激活增强效应(PAP)诱导后对完成跳马任务的心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名国家健将级体操女运动员;采用单组多重前后测试研究方法;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干预后髋关节柔韧度有效提高的同时,屈膝纵跳峰值力具有先衰后增强的轨迹,有效时段为4-16min,8min为最佳PAP时段。结论 :静态牵拉及屈膝纵跳能增加实验对象的柔韧度及下肢力量;预激活增强效应能否有效提高跳马质量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霞何卫宋湘勤汤仁圣洪平
关键词:女运动员跳马心理
基于不同刚体模型的体操落地冲击动力学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对比不同刚体模型的仿真精度,探讨不同刚体模型的体操落地冲击动力学差异。方法:创建19(模型1)、16(模型2)、14(模型3)、13(模型4)、12(模型5)环节的人体多刚体模型和体操落地垫模型,进行自由操落地动力学仿真。结果:除模型4外,其余模型仿真获取的膝关节角度曲线与运动学解析结果非常接近。综合对比髋、膝、踝关节角度、GRF及到达时间,模型3最适用于重现自由操落地实际运动表现。右膝关节伸肌力矩峰值从模型1到模型5依次降低,模型1最大(281 N·m);屈肌力矩峰值从模型1到模型5依次增大,模型5最大(48 N·m)。结论:模型3仿真精度最高,完全可以重现实际运动学表现。膝关节屈曲角度对伸肌、屈肌力矩峰值影响较大。
肖晓飞郝卫亚李旭鸿何卫娄彦涛吴成亮
关键词:冲击动力学
高山滑雪比赛及运动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高山滑雪作为一项速度与技巧相结合的雪上运动,影响其成绩的因素较多,包括技术层面(滑行技术、转弯技巧、路径选择、飞行技术等)和外部环境因素(雪质、天气、空气阻力、赛道特征)等。通过分析近10年冬奥会比赛特征(项目发展、参赛人数和各国奖牌榜分布)、赛道地形特征(垂直海拔落差、路线距离、坡度和旗门设置)和运动学特征(滑行速度、转弯技术和空中飞行特征),探究影响该项目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与因素。
何卫束洋李海鹏娄彦涛
关键词:高山滑雪冬奥会运动学
视频图像多重处理技术在体育科研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2022年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调查和实验测试等方法,并结合多年应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的研究成果,论述视频图像多重处理技术在体育科研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视频图像多重处理技术在帮助运动员提高技战术能力、比赛公平判罚、大数据获取和冠军模型构建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保障。研究认为,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在体育科研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促进了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提高和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全景分析技术是运动技术研究的“金钥匙”;视频标注和多维数字化解析是运动技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三维场景合成、手机端视频解析、质心自动合成、人工智能和电子裁判是未来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在体育科研领域内的重要发展趋势。建议加大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在体育科研领域中的开发和研究,全面推广和普及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苑廷刚王国杰何卫姜自立程泓人刘平韩鹏鹏郑富强
关键词:视频图像电子裁判
我国冬季项目实现“全面参赛”的策略研究——基于对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调查被引量:25
2018年
目前,在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实现"全面参赛"目标已成为我国体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2018年平昌冬奥会我国未参赛项目的类型、能量代谢和场地特征等分析发现:我国未参赛项目以速度、耐力等体能类为主,技术动作具有反复性、固定性和连贯性的特点。据此提出如下对策:1)我国未参赛项目应根据项目主要特征明确各自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打造国际化训练平台;3)探索我国冬季项目发展的新模式,加强跨项目选材和体能康复团队建设等。
李海鹏陈小平何卫
关键词: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科技助力竞技体育:运动训练中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与发展被引量:32
2020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动训练也向新思想、新科技、新器材等方面不断发展。基于移动互联和云平台并具有无线传输和快速实时反馈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为探究运动训练的生物学意义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科学的途径。目前,运动训练中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仍存在一定测量误差,影响数据有效性和可靠性;数据缺乏统一规范,兼容互联较少;集成化有待加强,指标采集相对单一;过度重视商业开发,产业链不够完整等问题。今后,可穿戴设备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发展趋势有:以监控频率带动训练水平提高,科学制定行业标准;产业链整合更加完善,与需求对接更加精准;设备兼容性进一步提高,云端互联更加广泛;传感器技术微型集成化,佩戴舒适且安全。
李海鹏李海鹏陈小平何卫
关键词:竞技体育
优秀运动员两种跳马动作落地的运动学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落地是跳马动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也是运动员最容易出现伤病的一个环节。目的:"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900°和直体笠松转体720°"在跳马比赛中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且难度系数相同。通过对比分析两名高水平运动员分别完成以上两个动作落地时的运动学特征差异,探究二者的运动学规律,为运动员掌握两种动作和提高落地动作水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对两次全国体操锦标赛和一次全国运动会的男子跳马单项决赛进行三维高速拍摄,使用peak框架进行标定,运用Simi Motion软件进行三维图像解析。结果:两名运动员在完成两种动作时的重心高度变化呈抛物线趋势。在落地阶段,运动员在完成前手翻类的动作的落地缓冲时间、重心高度的变化和下肢髋、膝关节角度变化均大于完成侧手翻类动作,重心最大高度侧手翻类略高于前手翻类,但差别不大。结论:同一名跳马运动员在完成动作"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900°"时的落地缓冲时间要明显高于完成动作"直体笠松转体720°",与此同时其重心高度变化与下肢关节角度变化和落地缓冲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即落地缓冲时间越长,重心高度变化越大,髋关节与膝关节角度变化越大,屈曲程度越大;高水平运动员在落地瞬间对身体控制能力较强,身体左右姿态基本对称,落地更加平稳,致使落地瞬间下肢左右两侧受到的冲击分布较为平均,大大降低了下肢各关节受伤的风险。
张宇宬郝卫亚李建设顾耀东何卫吴成亮山松俊杰高飞燕
关键词:跳马运动学分析
女子竞技体操跳马运动学变量与裁判打分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基于体操跳马运动学数据、难度分和最终得分等参数建立跳马预判评分模型并评估预判模型评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出备战东京奥运的启示。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资格赛中48名运动员的跳马动作。1台JVC PX100高速摄像机用于采集跳马视频数据。运动学数据由有经验编码人员(r=0.96)采用Dartfish二维视频分析解析获得,难度分和最终得分来自于官方比赛成绩公告。样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n=43人)用于建立跳马数学预判评分模型,另一部分数据(n=5人)用于评估预判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建模和交叉验证。结果:选择2成分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预判模型解释方差R2 cal=86.24%,模型验证解释方差R2 val=82.83%。在校准和验证模型中,预测的Y(FS)和参考Y(FS)之间的关系显著(r校正=0.929,r验证=0.910),校准均方根误差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056和0.3495。结果表明校准数据拟合度较高,模型可以用于描述数据集。难度分、第二腾空时间、倒2步速度、助跑速度、踏板接触时间、倒2步时间和撑马时间是预判评分模型的重要变量。使用5个样本进行模型验证,预测结果显示80%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论:基于二维视频分析运动学变量和已知的动作难度,可以建立无技术评价的跳马预判评分模型。
汤仁圣李雪何卫
关键词:体操跳马
科技助力国家田径队智能化训练场馆建设需求和功能设计研究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为更科学地推动国家田径队智能化训练场馆建设,实现智能化场馆在科技助力奥运备战、优秀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大数据采集、智能化信息全面管理和云共享等主要目的。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科学论述了国家田径队智能化训练场馆的建设需求;在智能化场馆建设的环境控制、视频图像快速反馈、体能定量监控、运动技术智能分析、运动疲劳和有效康复等方面重点设计了国家田径队智能化训练场馆主要功能。结果和结论:1)科技助力国家田径队智能化训练场馆建设需求,是"科技助力奥运"最直接落地形式和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化训练场馆也能更好地推动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2)智能化训练场馆主要功能包括运动视频图像快速反馈和多重处理、运动技术实时采集和反馈、体能定量监测、运动机能无创监测和评价、运动营养和微量元素补充、训练后恢复系统、运动伤病预防和干预、运动员学习和智能管理、大数据挖掘和云端共享等功能,达到用数据说话和定量监控每一名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成长过程。3)国家田径队智能化训练场馆使用,必将对中国国家田径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提高起到科学的保障作用;对于研究项目运动规律和大数据挖掘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验证的意义。4)国家田径队智能化训练场馆建设,能够在为实体化建设智能化训练场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填补了国内外智能化训练场馆建设功能设计的空白。
苑廷刚陈骐王国杰何卫姜自立江志全郑富强吕婕程泓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