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
-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栀子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AMPK/MLC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栀子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300mg/kg)、栀子苷低、高剂量组(40、80mg/kg),每组18只。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建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4周,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大体形态损伤评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AMPK、MLCK mRNA和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3.69±0.23)分比(0.00±0.00)分,P<0.05]、DAI评分[(2.69±0.25)分比(0.00±0.00)分,P<0.05]、大体形态损伤评分[(2.26±0.21)分比(0.00±0.00)分,P<0.05]、结肠组织MLCK mRNA[(3.89±0.26)比(0.89±0.16),P<0.05]和蛋白表达[(1.15±0.12)比(0.31±0.07),P<0.05]、IL-2[(654.74±24.54)ng/g比(269.69±15.89)ng/g,P<0.05]、IL-6[(788.99±15.47)ng/g比(242.96±15.78)ng/g,P<0.05]、TNF-α[(610.89±18.14)ng/g比(154.99±18.47)ng/g,P<0.05]水平升高,AMPK mRNA[(1.25±0.85)比(5.36±0.19),P<0.05]和蛋白表达[(0.30±0.06)比(1.33±0.10),P<0.05]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胺吡啶组、栀子苷低剂量组、栀子苷高剂量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1.01±0.10)分、(2.42±0.18)分、(0.99±0.09)分比(3.69±0.23)分,P均<0.05]、DAI评分[(0.95±0.23)分、(2.04±0.30)分、(1.00±0.22)分比(2.69±0.25)分,P均<0.05]、大体形态损伤评分[(1.01±0.27)分、(1.61±0.31)分、(1.03±0.25)分比(2.26±0.21)分,P均<0.05]、结肠组织MLCK mRNA[(1.29±0.18)、(2.87±0.15)、(1.31±0.18)比(3.89±0.26),P均<0.05]和蛋白[(0.78±0.11)、(0.95±0.12)、(0.79±0.10)�
- 莫霏霏周晶晶金玲玲余光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栀子苷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 结肠息肉EMR切除术应用金属钛夹横向夹闭创面与纵向夹闭创面对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
- 2022年
- 探讨结肠息肉EMR切除术应用金属钛夹横向夹闭创面与纵向夹闭创面对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方法:搜集台州市立医院2018年3月到2020年 11月行内镜下结肠息肉EMR切除术应用钛夹夹闭创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将金属钛夹横向夹闭创面的135例患者为归为横向组,将纵向夹闭创面的121例患者归为纵向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率的差别。结果:纳入研究的256例患者中,一共12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4.69%,其中横向组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共3例,发生率为2.22%,纵向组的迟发性出血共9例,发生率为7.44%。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结肠息肉EMR切除时应用金属钛夹横向夹闭创面与纵向夹闭创面对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EMR切除时应用金属钛夹横向夹闭创面对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要优于纵向夹闭创面。
- 吴正滔余光
- 关键词:结肠息肉EMR钛夹术后迟发性出血
- 经食管隧道切除贲门梭形肿块1例
- 2019年
-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是通过建立黏膜下隧道作为手术操作通道,使用内镜技术切除黏膜下肿瘤。该技术起源于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其主要优点是切除黏膜下肿瘤的同时保持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1-2]。与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和内镜全层切除术相比,STER可减少消化道漏的形成及术后继发感染的发生。本院内镜中心应用STER为1例贲门黏膜下巨大梭形肿块患者行内镜下肿块切除,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 余光王国祥王宏刚祝旭清缪杨德
- 关键词:肿块切除梭形ENDOSCOPIC黏膜下肿瘤内镜技术
- 吴茱萸碱对大鼠结肠运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初步探讨吴茱萸碱对大鼠结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给予腹腔注射吴茱萸碱2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溶剂。采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胆囊收缩素1受体(CCK1R)在结肠的表达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使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两组肌条自发性收缩活性。结果:给药组大鼠8,12,24h排便量、结肠肌条收缩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而4h排便量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CK1R在结肠全层皆有弥散表达,但肌层表达最多,且给药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大鼠结肠CCK1R表达上调(P<0.05)。结论:吴茱萸碱可抑制结肠运动,并可诱导结肠CCK1R的表达,为进一步开展治疗肠道动力紊乱的相关药物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操寄望余光罗和生全晓静
- 关键词:吴茱萸碱结肠动力
- 内镜下止血治疗联合奥曲肽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内镜下止血治疗联合奥曲肽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镜下止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平均输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使用ATP比色法检测氢–钾–ATP酶(hydrogen+–kalium+–ATPase,H+–K+–ATPase)活性、促胃液素,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基础胃酸分泌量(basal acid output,BAO)、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止血状况、止血成功率以及再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H+–K+–ATP酶活性、促胃液素、BAO、MAO、PAO、TNF–α、hs–CRP、CD8+显著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平均输血量、再出血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止血成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内镜下止血治疗联合奥曲肽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体内H+–K+–ATP酶活性、胃泌素,调节TNF–α、hs–CRP、CD3+、CD4+、CD8+,减少患者平均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再出血情况,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 莫霏霏余光金玲玲章月桃王国祥
- 关键词:止血治疗奥曲肽内镜免疫功能
-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多发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评估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上消化道多发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收集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台州市立医院以及上海东方医院的总计24例上消化道SMT病例(共56个SMT病灶)纳入回顾性观察,主要分析治疗效果、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显示:19例(79.2%)通过一条隧道切除肿瘤,5例(20.8%)通过两条隧道切除肿瘤;隧道长度3~12 cm,平均6.2 cm;手术时间19~130 min,平均55.6 min;肿瘤整块切除率为89.29%(50/56);住院时间2~7 d,平均3.5 d;2例(8.3%)发生主要不良事件,均为黏膜损伤,用钛夹和自膨胀金属封闭支架治愈;随访6~64个月,平均32.0个月,随访期间无肿瘤残留或植入隧道,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死亡病例。由此可见,STER治疗上消化道多发SMT安全可行,切除方法以单隧道为主要,但对于相距较远的多个SMT则需要双隧道方法治疗。
- 王国祥余光项艳丽汤斌斌莫霏霏徐美东
-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黏膜下肿瘤上消化道
- 异位再发的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一例
- 2020年
-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管炎,其特征是血清IgG4水平升高,组织结构中IgG4阳性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密集浸润,胆管壁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1]。对于异位再发的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临床上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 汤斌斌王国祥余光王宏刚
- 关键词:IGG4胆管炎硬化性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与单用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术(LBD)与单用LBD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EST联合LBD(联合组,n=61)或单用LBD(单用组,n=48)治疗的胆总管巨大结石病例资料,对比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单用组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联合组[17.3min(8—35min)比21.5min(10~42min),P=0.041]。联合组和单用组总的结石完全清除率[90.2%(55/61)比91.7%(44/48),P=1.000]和无机械性碎石下结石完全清除率[78.7%(48/61)比83.3%(40/48),P=0.5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中1例患者发生大量出血,内镜下成功止血。联合组和单用组在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3/61)比6.3%(3/48),P=1.000]。结论EST联合LBD在治疗巨大胆管结石上与单用LBD相比无明显优势。相较于EST联合LBD,单用LBD可缩短操作时间,简化操作。
- 王国祥徐美东周平红祝旭清初元余光何梦江陈巍峰
- 关键词: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SH2B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病因不明,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的肝组织损伤、肝功能异常疾病[1]。根据其临床表现、免疫学、生化、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其中较常见的两种自身免疫性肝病为PBC和AIH[2]。自身免疫性肝病无特异性临床病症,确诊时间晚,危害严重,目前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3]。
- 汤斌斌余光王宏刚莫霏霏王国祥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单核苷酸多态性
-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台州市立医院接受STER治疗的食管巨大SMT患者纳入研究,对其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近期随访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个病灶均由STER完整切除,黏膜切开至黏膜切口完整缝合时间为45~100 min。术后无迟发性出血、食管胸腔漏等并发症发生。内镜随访6~30个月未见病变残留、复发。结论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巨大SMT也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完整切除病变,减少或避免迟发性出血、食管胸腔漏等并发症,有望成为食管SMT的主要治疗选择。
- 王国祥余光项艳丽缪杨德王宏刚徐美东
- 关键词:食管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