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君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帕金森
  • 6篇帕金森病
  • 4篇卒中
  • 3篇学科
  • 3篇帕金森病患者
  • 3篇疗效
  • 3篇病患
  • 2篇动脉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高危
  • 2篇高危患者
  • 2篇META分析
  • 1篇蛋白
  • 1篇点突变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治疗

机构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淮安市疾病预...

作者

  • 15篇王丽君
  • 7篇程谦涛
  • 7篇薛刘军
  • 6篇李明超
  • 6篇佟强
  • 4篇郭建一
  • 4篇郑金龙
  • 2篇邵爱艳
  • 2篇董海芳
  • 2篇周莉
  • 2篇曹向阳
  • 2篇尚进
  • 2篇郭永涛
  • 2篇金杨
  • 1篇居克举
  • 1篇孙成梅
  • 1篇程冠亮
  • 1篇夏磊
  • 1篇王焱烽
  • 1篇解林花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辛伐他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辛伐他汀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各建库时间到2015年10月。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结果纳入5项研究,共951例患者。Mere分析结果显示:辛伐他汀不能降低脑血管痉挛[相对危险度(RR):1.26,95%置信区间(CI):0.9-1.75,P=0.170]、迟发性脑缺血(RR=1.06,95%CI:0.88-1.26,P=-0.000)、不良预后(RR=1.05,95%CI:0.90-1.23,P=-0.540)发生率及死亡率(RR=0.95,95%CI:0.62~1.44,P=-0.800)。结论辛伐他汀不能够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及改善预后。
郭永涛李明超王丽君程谦涛
关键词:辛伐他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ETA分析
首发缺血性卒中高危患者出院后多学科疾病管理模式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218例缺血性卒中首发、高危患者出院后随机分成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行多学科疾病管理模式、对照组行普通管理模式管理.管理6个月后,管理组患者功能独立测定(FIM)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9±28)与(81±26)分和(13.9 ±5.6)与(16.1 ±6.9)分(均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分别为(131±17)与(137 ±23)mmHg(1 mmHg =0.133 kPa)和(81 ±10)与(85±15) mmHg(均P<0.05);LDL-C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54 ±0.75)与(2.81 ±0.65) mmol/L(P =0.01);再入院患者数亦明显减少(P=0.04).提示对高危卒中患者提供多学科疾病管理模式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危险因素控制效果,改善预后.
金杨邵爱艳孙颖周莉董海芳钱苏曹向阳李明超王丽君程谦涛
关键词:卒中疾病管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6年6月31日在我院行MHD的尿毒症患者327例,将发生急性脑梗死的34例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的293例患者作为非脑梗死组。回顾性分析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7例MHD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为10.4%。脑梗死组糖尿病(58.8%vs 38.6%)和冠心病(29.4%vs 8.5%)比例、透析前收缩压[(160.38±23.50)mm Hg(1 mm Hg=0.133kPa)vs(136.81±21.05)mm Hg]、舒张压[(91.76±13.74)mm Hg vs(78.90±13.19)mm Hg]和白蛋白水平[(39.75±5.47)g/L vs(37.88±5.10)g/L]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420,95%CI:1.355~8.632)、冠心病(OR=7.860,95%CI:2.753~22.437)、透析前收缩压(OR=1.029,95%CI:1.004~1.055)、透析前舒张压(OR=1.059,95%CI:1.015~1.106)是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冠心病、透析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是MHD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郑苏平解林花尚进王丽君郭永涛
关键词:肾透析脑梗死尿毒症糖尿病冠心病
以急性呼吸衰竭和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为突出表现的急性线粒体肌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20年
线粒体肌病是因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主要累及骨骼肌而出现的肌无力和不能耐受疲劳,晚期累及呼吸肌可出现呼吸衰竭。以急性呼吸衰竭起病并伴有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的线粒体肌病在临床上非常罕见,容易漏诊和误诊。现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肌肉活检病理改变不典型而经线粒体上的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及中风样发作(MELAS)基因相关位点测序确诊的以急性呼吸衰竭和CK显著升高为突出表现的线粒体肌病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分子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同道提供参考借鉴。
佟强薛刘军王丽君郑金龙欧洲魏明杨秀
关键词:线粒体肌病急性呼吸衰竭肌酸激酶线粒体DNA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两例被引量:1
2022年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是一组累及脑膜、脑、脊髓及视神经的综合征,其影像学特点为侧脑室旁放射状线样强化病灶[1-2],该病于2016年由梅奥诊所首先报道并命名[3]。近年来,该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现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诊断的两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报告患者1男,50岁,因“发热伴头痛10 d”于2020-08-15入作者医院。10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每次持续数小时,发热时间不固定,无规律性,热峰39.1℃,予退热药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药效减退后仍间断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头痛特点为满头痛。
王丽君欧洲魏明杨秀黄悦翟志远许富贵佟强郑金龙薛刘军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和25-羟维生素D_3水平的观察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和25-羟维生素D3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06例(帕金森病组),并选择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4例(对照组)。收集所有参加者年龄、性别、血尿酸、血清25-羟维生素D3等基线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血尿酸和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4±105.02)μmol/L vs(304.11±79.31)μmol/L,P=0.002;(27.14±6.45)μg/L vs(36.96±11.62)μg/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4,95%CI:1.001~1.081,P=0.028)、血尿酸(OR=0.996,95%CI:0.992~1.000,P=0.001)、25-羟维生素D3(OR=0.890,95%CI:0.852~0.929,P=0.000)与帕金森病显著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高水平的血尿酸、血清25-羟维生素D3很可能是帕金森病保护因素。
王丽君郭永涛尚进孙成梅郭建一程谦涛胡伟
关键词:帕金森病尿酸骨化二醇氧化性应激
骨转换标志物PINP和β-CTX在帕金森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并发骨质疏松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PD患者105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所有患者检测25(OH)D、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β-CTX、PINP等骨代谢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骨质疏松组少动强直型比例、女性比例、PINP、骨钙素、β-CTX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25(OH)D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骨钙素(r=0.28,P=0.005)、β-CTX(r=0.36,P=0.001)、PINP(r=0.40,P<0.001)均呈正相关,与25(OH)D(r=-0.30,P=0.002)、PINP/β-CTX(r=-0.56,P<0.001)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OR=0.95,95%CI:0.84~0.98,P=0.041)、PINP/β-CTX(OR=0.90,95%CI:0.83~0.98,P=0.017)是PD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④ROC曲线分析示25(OH)D联合PINP/β-CTX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灵敏性=0.80,特异性=0.84,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及PINP/β-CTX比值与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在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更高。
许富贵乙红艳欧洲王丽君杨秀魏明薛刘军佟强
关键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骨转换标志物
颈总动脉延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延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77例住院患者,根据所有病例颈总动脉延长值的平均值将其分为两组,大于等于平均值的为组1(31例),小于平均值的为组2(46例),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年龄、高血压与颈总动脉延长明显相关,颈总动脉延长较大的一组中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两组间其他危险因素以及非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病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颈总动脉延长与年龄和高血压有关,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居克举王丽君曹化郭建一
关键词:颈总动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在老年卒中门诊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估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对老年卒中门诊患者干预的有效性。方法该模式为老年卒中门诊患者提供半天的门诊随访,包括跨学科评估及护理。该项目评价指标包括护理照顾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理照顾者满意度。结果患者在初次和末次门诊随访收缩压发生显著变化[(139.2±19.7)mmHg比(127.2±17.8)mmHg],舒张压发生显著变化[(78.2±12.3)mmHg比(72.3±10.4)mmHg],低密度脂蛋白也呈下降趋势[(102.9±20.4)mg/dl比(87.6±18.0)mg/dl]。FIM评分改善[(103.11±18.67)分比(117.37±17.47)分]。在推荐的护理内容中,每个患者至少有一项内容发生较大的变化。卒中患者和其护理照顾者对多学科卒中护理模式满意。结论对老年卒中患者提供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护理照顾的质量。
金杨董海芳周莉李明超王丽君程谦涛
关键词:卒中门诊医疗门诊患者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观察
2016年
背景:吞咽困难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吞咽困难所致误吸是最危险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危害。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帕金森病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治疗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于入组时及治疗14d进行GUSS量表评分、吸入性肺炎量表评分及H-Y评分,测定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治疗14d治疗组GUSS评分级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PAS评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则变化不大(P〉0.05);H-Y评分两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焱烽陈泉夏磊程冠亮程谦涛李明超郭建一王丽君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