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宇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心肌
  • 6篇细胞
  • 4篇动脉
  • 4篇小鼠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肌细胞
  • 3篇心肌再生
  • 3篇心脏
  • 3篇肌细胞
  • 3篇梗死
  • 2篇新生小鼠
  • 2篇心肌细胞肥大
  • 2篇增殖
  • 2篇溶血
  • 2篇溶血磷脂
  • 2篇溶血磷脂酸
  • 2篇前降支
  • 2篇左前降支
  • 2篇细胞肥大
  • 2篇细胞增殖

机构

  • 11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聂宇
  • 4篇廉虹
  • 2篇胡盛寿
  • 2篇丛祥凤
  • 2篇杨晋静
  • 2篇王宪云
  • 2篇范雪松
  • 2篇陈曦
  • 2篇王芳
  • 1篇杜雨
  • 1篇王玉瑶
  • 1篇郑哲
  • 1篇赵丽
  • 1篇张海涛
  • 1篇郭睿
  • 1篇王振华
  • 1篇周宏艳
  • 1篇张永辉
  • 1篇曹芳芳
  • 1篇王冀

传媒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日龄乳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及标准化评估
2023年
目的优化新生1 d乳鼠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细节,建立稳定的模型并进行标准化评估。方法出生1日龄(postnatal 1 day,P1)CD1小鼠实施三组手术操作:第一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结扎(左心耳缘下方1 mm,宽度为1 mm,结扎深度<0.5 mm)为标准深度结扎组(standard myocardial infarction,SMI);第二组,LAD结扎位置和宽度不变,结扎深度>0.5 mm为深度结扎组(deep MI,DMI);第三组,只开胸不进行LAD结扎组为假手术组(Sham)。通过TTC、伊文思蓝-TTC染色明确LAD结扎是否成功;术后3、7、14、21、28 d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P1小鼠LAD结扎的心肌组织损伤、纤维化和再生程度;术后28 d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首先详细描述了P1乳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过程,通过实现LAD暴露、结扎、术后护理等过程提供了一种稳定再生和高存活率的MI程序。术后1 d通过TTC、伊文思蓝-TTC染色确定了SMI模型结扎成功,术后28 d超声心动图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LVEF、LVFS、LVIDd和LVIDs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心脏结构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3、7、14、21、28 d Masson染色发现,SMI组心脏组织纤维化面积分别为15.67%、3.34%、2.99%、2.73%、1.11%,说明术后28 d心肌梗死面积几乎完全恢复;DMI组与SMI组相比,小鼠存活率降低了35.71%(SMI为85.71%,DMI为50%),术后28 d超声结果显示,LVEF、LVFS分别降低了(17.25±6.03)%、(11.37±4.06)%,LVIDd、LVIDs分别升高(0.46±0.15)%、(0.69±0.20)%(P<0.05),纤维化面积DMI组为SMI组6倍,说明>0.5 mm的深度结扎,心脏无法实现术后28 d的完全再生修复。结论本研究详细描述了1日龄小鼠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过程,通过TTC、伊文思蓝-TTC染色、心脏超声,Masson染色方法评估了术后不同时间点心脏梗死面积、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纤维化程度;同时明确>0.5 mm的深度结扎,心脏无法实现术后28 d的完全修复;本研究为�
郝琰琰布威麦热姆·热杰普向晨莹韩国玲刘维静刘俊聂宇廉虹王玉瑶
关键词:乳鼠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miR-23a靶向抑制Lpal参与溶血磷脂酸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正>目的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内源性的生物活性脂质分子,通过其特异性C蛋白耦联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包括促心肌细胞肥大。研究表明microRNAs(miRs)可以通过抑制靶基因参与心肌细胞肥大的调节。本文探讨miR-...
杨晋静范雪松王宪云王芳聂宇丛祥凤陈曦
文献传递
miR-23a靶向抑制Lpa1参与溶血磷脂酸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杨晋静范雪松王宪云王芳聂宇丛祥凤陈曦
心肌再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来说,心肌再生修复可能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措施。然而,成人心肌细胞更新的速度非常缓慢,这使得损失的心肌很难恢复。自然界中,成年斑马鱼和蝾螈的心肌能够完全再生,一般认为是由成熟的心肌细胞去分化增殖形成;刚出生的小鼠心肌也具有完全再生的能力,新的心肌细胞可能来源于心肌干细胞或者成熟的心肌细胞去分化。近年来,将诱导多能干细胞再分化,或将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或"重编程"成心肌细胞已成为探索心肌细胞再生的重要途径。随着对心肌再生机制研究的的不断深入,人们最终将实现心肌再生的临床应用。
王振华聂宇郑哲
关键词:心脏损伤细胞增殖
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尝试建立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小鼠模型,为探讨该类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提供条件。方法:20只8~10周大的SPF级ICR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n=15)。实验组孕鼠在E8.5天给予单次剂量全反式视黄酸(7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孕鼠在E8.5天给予单次剂量二甲基亚砜(70 mg/kg)腹腔注射。注射完毕后继续饲养至E18天后取出胚胎,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心脏表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胚胎的早产、流产、胚胎吸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大动脉转位表型明显,发生率为61.2%,同时合并突眼、神经管畸形等多种心外表型发生。结论:全反式视黄酸可以诱导小鼠胚胎发生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可行的疾病动物模型。
高仕君聂宇廉虹胡盛寿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全反式视黄酸
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控新生小鼠心肌再生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究调节性T(regulatory T,T_(reg))细胞在新生小鼠心肌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首先建立新生小鼠心肌再生模型。C57BL/6J(C57)新生1 d小鼠20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进行心尖切除(apex resection,AR),假手术(Sham,SH)组只进行开胸。术后7 d取心脏组织,利用在细胞核表达的增殖标志物磷酸化组蛋白H3(phospho-histone H3,pH3)和Ki67分别与在心肌细胞胞质特异表达的α-辅肌动蛋白(alpha-actinin cytoskeletal isoform,α-actinin),进行免疫共染检测心肌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与SH组相比,AR组pH3+及Ki67+的心肌细胞明显增多。而且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1 d被切除的心肌组织完全再生。为研究T_(reg)细胞是否参与调控新生小鼠心肌损伤后的再生,Western印迹检测T_(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AR组心和脾中Foxp3与SH组相比显著升高(P <0. 05)。同时,免疫组化染Foxp3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AR组与SH组相比,心尖处有大量的T_(reg)细胞富集。为更直观地检测AR后T_(reg)细胞的数目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7 d T_(reg)细胞数目。结果显示,AR组心和脾中T_(reg)细胞数目与SH组相比显著增多(P <0. 01)。为研究T_(reg)细胞对AR后心肌再生的影响,引入注射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的Foxp3^(DTR)小鼠,可特异性敲除T_(reg)细胞。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AR+DT组与AR+PBS组相比,抑炎因子白介素IL(interleukin,IL)-10、IL-13与转化生长因子T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表达均降低(P<0. 05,P <0. 01,P <0. 01)。而促炎因子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均升高(P <0. 01,P <0. 001,P <0. 0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AR+DT组与AR+PBS组相比,术后7 d pH3+及Ki67+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并且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1 d AR+DT组被切除的心肌组织不能再生。综上所述,敲除
赵文静冯杰聂宇王玉瑶郭睿
关键词:心肌再生TREG细胞
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厚伴随心外膜激活
2015年
目的研究心外膜细胞在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厚中的性状变化。方法利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小鼠发生病理性心肌肥厚。腹腔连续注射7天和14天后,应用超声和麦胚凝集素(WGA)染色检验心肌肥厚造模效果。使用心外膜细胞特异标记转基因小鼠(Wt1Cre ERT2/+;Rosa26 RFP/+)检测病理性心肌肥厚与心外膜激活之间的联系。结果 (1)在注射Iso后,小鼠心重比有上升趋势,14d上升明显(P<0.05)。7d心功能出现代偿性增强(P<0.05),14d心功能衰弱。(2)心肌细胞的轮廓变大,转基因小鼠的免疫荧光发现病理性心肌肥厚中心外膜被激活。结论在Iso引起的病理性心肌肥厚中心外膜细胞被显著激活。表明心外膜可能在病理性心肌肥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慧辉聂宇廉虹胡盛寿
关键词:异丙肾上腺素心外膜
骨髓源性生长因子缺失导致小鼠心肌梗死后纤维化加剧
2024年
目的 研究心梗后骨髓源性生长因子(myeloid-derived growth factor, Mydgf)的缺失对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 取成年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与Mydgf敲除(myeloid-derived growth factor knockout, Mydgf-KO)小鼠,检验这两组小鼠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LVFS)(n=10),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n=3)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骨膜蛋白(postn)、Ⅷ型胶原(typeⅧcollagen, col8al)、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n=3)检测肌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对WT与Mydgf-KO小鼠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模型,检测小鼠术后LVEF和LVFS(n=10),取出心脏后进行Masson染色测定梗死面积(n=10)。分别在MI后第7天、第14天收集Mydgf-KO及WT小鼠的心脏,验证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n=3)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较于WT小鼠,Mydgf-KO成年小鼠LVEF、LVFS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α-SMA和postn的mRNA水平上调,α-SM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均<0.05);MI后,与WT小鼠相比,Mydgf-KO小鼠LVEF、LVFS下降,且梗死面积增大(P均<0.05);进一步发现,Mydgf-KO小鼠α-SMA、col8al、postn和ctgf的mRNA水平升高,同时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且α-SMA阳性的成纤维细胞增加(P均<0.05)。结论 Mydgf缺失促使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同时也加剧心梗后的纤维化。
韩国玲郝琰琰李若朴刘维静刘俊聂宇白丽娜王玉瑶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心肌梗死肌成纤维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相关microRNA的鉴定及功能学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其诸多优势而被认为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一种理想种子细胞。然而,移...
聂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ICRORNA细胞移植心肌梗死氧化应激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的相关并发症及危险因素:附12年单中心数据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寻找其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月12年间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行IABP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IABP相关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收集患者入院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术中及术后情况、IABP植入时间及辅助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缺血、出血、血管损伤、IABP失功)等。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IABP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年间共入选522例植入IABP患者,男性388例,女性134例;年龄(61.79±9.35)岁;发生IABP相关并发症25例,发生率为4.79%;院内死亡87例,总体病死率为16.67%,无IABP相关死亡。与无并发症组比较,有并发症组患者女性占比大(40.00%比24.95%),年龄≥65岁者多(80.00%比38.03%),体重指数大(kg/m2:25.45±13.71比22.95±3.45),糖尿病比例高(44.00%比26.76%),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的比例高(20.00%比5.03%),IABP辅助时间长(h:134.4±90.3比109.8±89.1,均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中、术后植入IABP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0%(3/91)、5.46%(10/183)、4.84%(12/248),χ2=0.629,P=0.730〕。植入IABP后出现局部出血14例(2.68%),无严重出血需要输血的病例;出现下肢缺血9例(1.72%);1例(0.19%)严重血管损伤出现腹膜后出血,手术修复后好转;IABP球囊漏血1例(0.19%),撤除后再次植入反搏良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优势比(OR)=2.320,95%可信区间(95%CI)=1.011~1.806,P=0.047〕、糖尿病(OR=2.281,95%CI=1.016~5.120,P=0.026)、同时行ECMO辅助(OR=4.341,95%CI=1.240~15.196,P=0.040)为IABP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穿刺局部出血和肢体缺血是其常见
周宏艳张永辉杜雨曹芳芳王冀赵丽聂宇张海涛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心脏外科围手术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