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房
  • 5篇阵发
  • 5篇阵发性
  • 5篇房颤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心房颤动
  • 3篇阵发性心房颤...
  • 3篇消融
  • 3篇房室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心房纤颤
  • 2篇血压
  • 2篇阵发性心房纤...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纤颤
  • 2篇高血压
  • 2篇房室结

机构

  • 10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鞍山市第三医...

作者

  • 12篇杨东辉
  • 7篇林治湖
  • 7篇杨延宗
  • 6篇夏云龙
  • 4篇张树龙
  • 4篇刘少稳
  • 4篇高连君
  • 4篇李世军
  • 2篇刘巍
  • 2篇尹晓盟
  • 2篇黄丽萍
  • 2篇王莹琦
  • 1篇刘辉
  • 1篇董钦兰
  • 1篇陈善研
  • 1篇高慧明
  • 1篇宋瑷宏
  • 1篇彭岩
  • 1篇张万琴
  • 1篇郑晓群

传媒

  • 4篇海南医学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心电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位法射频消蚀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被引量:6
1996年
导管射频消蚀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3例,采用"中位法"选择性阻断慢径路,该技术的关键是:①在X线右前斜位30度下,将消蚀电极置于冠状窦口和希氏束连线的中点附近;②消蚀电极双极记录到小A大V波;③放电时有交界性心律(包括快交界律、慢交界律、交界性早搏);④以间断放电和时间递增的方法控制消蚀过程;⑤消蚀终点为放电总累积时间达60~90秒,重复电生理检查证实慢径阻断或心动过速不能诱发。经1~3个部位的消蚀彻底阻断慢道36例,遗留慢径传导7例(有心房回波2例)。除1例术后第二天发生一过性Ⅲ°AVB,二周恢复正常外,余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平均14±6),停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无心动过速发作。消蚀成功率100%。认为“中位法”是消蚀房室结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方法,部分病例保留慢传导并不增加复发率。
杨延宗张树龙高连君林治湖杨东辉朱浩郑晓群
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心动过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房肌电重构中的作用
结论:①肾动脉狭窄大鼠在高血压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钠-钙交换器、瞬时外向钾通道α亚单位mRNA含量的动态变化(除右心耳Kv4.3外,均呈上调趋势),而且左右心耳的变化不平行,这些变化可能...
杨东辉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肾性高血压心房肌电重构
海马μ型阿片受体在红藻氨酸诱导的癫痫敏感性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海马 μ型阿片受体 (MORs)在红藻氨酸 (KA)诱导的癫痫敏感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惊厥剂量KA(10mg/kg)皮下注射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应用微渗透泵技术在大鼠腹侧海马连续注射MOR激动剂PL0 17和拮抗剂 β FNA。 1周后 ,皮下注射阈下剂量KA (5mg/kg)进行癫痫发作敏感性检测。结果 注射阈下剂量KA后 ,PL0 17+KA组 10 0 0 %出现 4级以上发作 ,而 β FNA+KA组只有 2 8 6 %。PL0 17+KA组潜伏期为 (10 1± 3 0 )min ,明显短于KA组和人工脑脊液 +KA组(0 0 1

刘辉高慧明杨东辉彭岩宋瑷宏张万琴
关键词:癫痫红藻氨酸
动态心电图详细记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演变过程一例
2004年
郭青杨东辉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气短胸闷QRS时限高血压史
动态心电图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启动机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观察阵发性房颤发作的特征,进一步了解阵发性房颤的启动机制。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55例,观察房颤发作开始有无触发性房早,并测量其偶联间期(CI)及早搏指数(PI);记录触发性房早在V1导联的极性;观察房颤发作前是否存在心动过缓事件。结果阵发性房颤共计128阵。90.6%的阵发性房颤发作前均可见触发性房早,其联律间期(464±53ms)及早搏指数(0.41±0.06)明显短/小于非触发性房早(CI为509±50ms,p<0.05;PI为0.54±0.09,p=0.002)。92.2%的触发性房早其V1导联P波呈正向(+),提示左房起源。87.5%的阵发性房颤发作前存在心动过缓,其中69.6%为房早后的代偿间期,余为窦性心动过缓。结论阵发性房颤绝大多数由房早诱发,且触发性房早的联律间期更短,早搏指数更小;大部分阵发性房颤发作前存在心动过缓,且以房早后的代偿间期为主,其次为窦性心动过缓。
洪丽王莹琦丛培欣陈善研夏云龙杨东辉林治湖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和改良房室结治疗快心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导管射频消蚀术改良房室结慢径可以作为一种代替药物控制快心室率房颤的有效方法.具有效放电部位在Koch三角的中下区,窦性心律下有效放电的指标为有交界区反应.有效靶点能够记录到先低幅后高幅的碎裂的心房波(类似"慢径电位")....
杨东辉
关键词:心房颤动电生理房室结改良
室性早搏后心率漂移对室性早搏危险性预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及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心率漂移进行分析以揭示心率漂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对 5 0例冠心病及 5 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率漂移进行分析 ,测定室性早搏后心率加速 ,RR加速 =(R1R2 +R2 R3+R3R4 ) / 3 ;室性早搏后心率减慢 ,RR减缓 =(R7R8+R8R9+R9R10 ) / 3;室性早搏前心率 ,RR =(R-1R-2 +R-2 R-3 +R-3R-4 ) / 3 ;心率漂移指标 :RR加速 -RR ,RR加速 -RR减缓 ,RR减缓 -RR。R1R2 、R2 R3、R3R4 为室性早搏后第 1至第 4次窦性心律 ,R7R8、R8R9、R9R10 为室性早搏后第 7至第 10个窦性心律 ,R-1R-2 、R-2 R-3 、R-3R-4 为室性早搏前第 1至第 4个窦性心律。结果 无器质性心脏病组RR、RR加速 、RR减缓 分别为 842± 6 7ms、72 3± 96ms、919± 89ms,冠心病组RR、RR加速 、RR减速 分别为 879± 83ms、80 7± 10 3ms、912± 12 1ms。非器质性心脏病组RR加速 与RR减速 及RR加速 与RR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RR减速 与RR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冠心病组RR加速 与RR减速 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RR加速 与RR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RR减速 与RR无显著性 (P >0 0 5 )。二组间RR加速 -RR减缓 分别为 183± 12ms及 10 2± 9ms(P <0 0 5 ) 。
张树龙董钦兰王莹琦杨延宗黄丽萍夏云龙李世军杨东辉林治湖
关键词:室性早搏
肌袖电隔离对点消融后复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摘要)
2002年
目的:结合3例肌袖电隔离成功治疗点消融后复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探讨点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后复发的机制,并对再次消融进行肌袖电隔离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资料与方法:3例进行点消融治疗后复发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Lasso标测导管指引下,再次消融进行肌袖电隔离治疗。结果:3例患者共对10根靶静脉(9根肺静脉和1根腔静脉)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较第一次点状消融的靶肺静脉数(4根)明显增多,隔离了除右下肺静脉外所有的肺静脉。电隔离一根靶静脉平均需进行3.1±1.6次消融。术后随访6±3.2个月,2例无房颤复发,1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点状消融后复发病例,肌袖电隔离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杨延宗高连君刘少稳杨东辉夏云龙李世军刘巍尹晓盟林治湖
阵发性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延迟成功(摘要)
2002年
目的 研究发现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的复发大多数发生在最开始的 4周之内。我中心对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 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早期复发的患者在长期的随访中一部分患者可以获得延迟成功 ,试探讨这种延迟效应的可能机制及意义。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 44例 ,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靶肌袖和 /或全部大静脉肌袖的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后即刻开始严密随访一个月 ,以后每周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 ,内容包括患者的症状、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结果  44例患者共完成肌袖电隔离 113根。平均随访时间4.3± 3 .3个月 (失访 3例 )。根据病人主诉和Holter心电图证实 ,3 0名患者被发现早期复发 (手术后一周 ) ,而早期复发的 14例患者 (男 12例 ,女 2例 ,年龄 5 5± 6岁 )在以后随访的 5 (7月中房颤发作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 (4 6% )。 6例(2 0 % )未再次发作房颤 ,房颤发作明显减少 8例 (2 6% )。结论 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后也存在延迟作用 ,房颤的早期复发不意味着肺静脉电隔离的失败 。
杨延宗高连君刘少稳杨东辉夏云龙李世军刘巍尹晓盟刘莹林治湖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
阵发性房颤患者上腔静脉肌袖与心房电连接特征的临床研究(摘要)
2002年
目的 总结 1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上腔静脉肌袖的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的结果 ,评价上腔静脉肌袖和心房的电连接类型和特点。资料与方法 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于肺静脉电隔离后对 15根上腔静脉肌袖的电位记录、分析以及进行开口部的点或段的消融电隔离治疗。根据窦律和心房起搏下的肌袖内环形电极标测到的袖电位的激动顺序以及有效放电对袖电位的影响 ,总结和分析袖房之间的电连接特点。结果 共标测和电隔离上腔静脉肌袖 15根。其中呈单束状电连接 8根 (5 3 % ) ,双束状电连接 6根 (4 0 % ) ,多束状电连接 1根 (7% )。上腔静脉 15根平均消融了 2 .13± 0 .64个突破点。每个突破点进行了 2 .3 3± 0 .65个点的消融。所有突破点的消融均得到成功。结论 根据环状电极标测到的袖电位的激动顺序和对放电的反应 ,提示上腔静脉袖房之间电连接的类型多为单束状和双束状 ,说明对于上腔静脉肌袖并不需要行环状消融 。
杨延宗刘少稳高连君杨东辉林治湖黄从新
关键词:心房电连接阵发性心房纤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