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龙

作品数:449 被引量:920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2篇期刊文章
  • 143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2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90篇心房
  • 165篇房颤
  • 156篇心房颤动
  • 130篇消融
  • 70篇静脉
  • 68篇射频消融
  • 64篇肺静脉
  • 59篇心电
  • 50篇导管
  • 50篇电图
  • 50篇心电图
  • 49篇心律
  • 48篇导管消融
  • 47篇心脏
  • 44篇心室
  • 44篇射频
  • 43篇起搏
  • 41篇心动过速
  • 41篇心律失常
  • 35篇导管射频

机构

  • 363篇大连医科大学...
  • 75篇大连大学附属...
  • 31篇大连医科大学
  • 9篇浙江大学医学...
  • 8篇杭州市第一人...
  • 8篇大连大学
  • 6篇赤峰学院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大连市友谊医...
  • 3篇武汉大学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扬州市第一人...
  • 3篇大连市中心医...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47篇张树龙
  • 263篇杨延宗
  • 254篇高连君
  • 162篇夏云龙
  • 141篇林治湖
  • 118篇尹晓盟
  • 102篇杨东辉
  • 96篇董颖雪
  • 75篇常栋
  • 48篇李世军
  • 42篇王莹琦
  • 34篇赵宏伟
  • 32篇刘少稳
  • 27篇丛涛
  • 21篇刘金秋
  • 19篇刘吉义
  • 17篇张荣峰
  • 15篇洪丽
  • 14篇李真
  • 13篇董莹雪

传媒

  • 62篇中华心律失常...
  • 44篇中国心脏起搏...
  • 18篇实用心电学杂...
  • 17篇中华医学会心...
  • 16篇临床心电学杂...
  • 1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2篇心血管病学进...
  • 9篇中国循环杂志
  • 9篇大连医科大学...
  • 7篇上海医学
  • 7篇中华医学会心...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江苏实用心电...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山东医药
  • 5篇中国医师进修...
  • 5篇中华心脏与心...
  • 5篇中华医学会心...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7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24篇2018
  • 27篇2017
  • 14篇2016
  • 25篇2015
  • 41篇2014
  • 24篇2013
  • 37篇2012
  • 31篇2011
  • 16篇2010
  • 12篇2009
  • 42篇2008
  • 18篇2007
  • 37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4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年超声心动图研究进展回顾被引量:5
2013年
近年来,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超声心动图技术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维超声心动图的问世给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带来了里程碑式的改变,而二维超声下心肌应变等的评估可以从长轴、径向及圆周等多个方向评价心脏功能,使心功能的评价更加精确。过去的一年里,上述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的操作技术等更趋向于成熟,并发表了多项指南。现将过去一年里超声心动图的主要进展进行总结,从而了解近期超声心动图各项技术的发展状况。
丛涛孙颖慧尚志娟张树龙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心室复极稳定性的心电学指标及其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心肌动作电位是由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有规律地开放、关闭引起的。心室肌除极时间短,影响因素少,较稳定;复极时间长,影响因素多,稳定性差。心室复极是心脏电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复极过程中一些微小干扰即有可能触发心律失常。心电图是临床上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检测心室复极不一致性的方法。常用的衡量心室复极稳定性的心电学指标有QTc间期、QTd、QT/RR斜率、Tp-Te间期、Tp-Te间期/QT、QRS-T夹角和VG等。这些指标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风险评估,现就上述指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皎张树龙
关键词:心室复极心室复极离散度心电图
右侧房室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被引量:5
1996年
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阻断右侧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0例,其中单旁道45例,双旁道4例,三旁道1例,共56条旁道。首次消融成功率94%,二次消融成功率100%。平均随访9个月,3例复发(6%),均经再次消融成功,其余病例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动过速复发,术后除1例右后间隔旁道消融后出现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就右侧旁道消融的体会进行了讨论。
高连君张树龙林治湖杨延宗丛培欣王莹琦黄立萍朱皓郑晓群李贵海苗卫华吕家兰刘少稳宋道岭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心律失常
心脏植入性器械对心房颤动诊断价值的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分为有症状及无症状的房颤。临床上对心律失常的监测仪器也是多样的,可以分为体外监测器及心脏植入性器械。心脏植入性器械除了可以对房颤及其类型进行诊断,也可以指导房颤中风的治疗,可以比较真实地评价导管消融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孙柳孙柳
关键词:心房颤动起搏器中风
通过单相动作电位评价不同部位起搏时猪整体心脏复极离散变化
2011年
目的 通过对猪心脏不同部位起搏,观察不同激动顺序对整体心脏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10只健康猪,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在右心房(RA)、右心室心尖部心内膜(RVEndo)及左心室后壁心外膜( LVEpi)起搏,分别标测左心室(LV)及右心室(RV)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测量不同部位起搏时的整体心室激动时间(AT)离散及整体心室复极结束时间(EOR)离散.结果 平均每个心室标测( 121 ±35)个点,RA起搏时EOR为(63±12) ms,LVEpi起搏时EOR为(94±17) ms,RVEndo起搏时EOR为(72±18) ms; LVEpi起搏时EOR明显长于RA起搏时EOR( P<0.05),RVEndo起搏与RA起搏E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Epi起搏时整体心室肌复极离散较RA及RVEndo起搏时明显增加.
李世军杨东辉夏云龙尹晓盟张树龙高连君杨延宗
关键词:复极起搏单相动作电位
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厚度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目的 肥胖是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心外膜的脂肪组织是各种炎症介质的源泉,并且与房颤的发生有关.本实验主要研究左心房心外膜的脂肪组织的厚度与房颤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以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连续入院的因行导...
刘洁煜张树龙丛涛常栋董颖雪夏云龙尹晓盟高连君杨延宗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与HAS-BLED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张庆龙张树龙丛涛常栋董颖雪夏云龙尹晓盟高连君杨延宗
心脏瓣环的解剖及起源于瓣环室性早搏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被引量:1
2015年
特发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起源部位主要包括流出道、瓣环、乳头肌和心外膜,最常见于流出道,并以右室流出道为主,少有起源于心脏瓣环。通常所指心脏瓣环结构包括二尖瓣环(mitral annulus,MA)和三尖瓣环(trial annulus,TA),Tada等对35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室早的患者统计发现,19例(9%)室早起源于MA,7例(2%)起源于三尖瓣环。也有学者同样对454例特发性室早的患者统计发现,24例(5%)起源于MA,38例(8%)起源于TAE。
孙源君张树龙
关键词:室性早搏电生理特点导管消融右室流出道射频消融治疗
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策略被引量:2
2009年
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消融策略包括阻断房颤的触发病灶和清除房颤的维持机制。消融方法主要为肺静脉隔离、碎裂电位消融、心房去迷走神经、线性消融及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
张树龙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通过单相动作电位评价不同部位起搏时猪整体心脏复极离散变化
2011年
目的研究已经证实心外膜起搏可引起离体心脏心室肌跨壁离散明显增加,双心室同步治疗中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左心室起搏增加心室肌复极离散,然而,目前尚无在体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后复极离散的相关研究。方法 10只健康猪,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右心房(RA)、右心室(RV)心尖部心内膜(RV_(Endo))及左心室后壁心外膜(LV_(Epi))起搏下,分别标测左心室(LV)及右心室(RV)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测量不同部位起搏时的整体心室激动时间(AT)离散及整体心室复极结束时间(EOR)离散。结果平均每个心室标测121±35个点,RA起搏时EOR为63±12 ms,LV_(Endo)起搏时EOR为94±17 ms,RV_(Endo)起搏时EOR为72±18 ms;LV_(Epi)起搏时EOR明显长于RA起搏时EOR(P<0.05),RV_(Endo)起搏与RA起搏EOR没有差别(P>0.05)。结论 LVEpi起搏时整体心室肌复极离散较RA及RVEndo起搏时明显增加。
李世军杨东辉夏云龙尹晓盟张树龙高连君杨延宗
关键词:心室起搏单相动作电位心室肌心室复极右心室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