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洪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物可吸收支架Firesorb首次用于人体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四年临床随访结果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报道置入生物可吸收支架Firesorb的患者术后4年的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为FUTURE I研究的4年随访结果。FUTURE I研究是一项评估Firesorb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可行性、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单中心、非盲法的首次人体试验。2016年1至3月在阜外医院入选原发、原位、单支、单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45例。成功置入Firesorb支架后,以2∶1比例随机分为队列1(n=30)和队列2(n=15)。队列1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2年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队列2患者在术后1、3年时进行上述检查。所有纳入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1、6个月及1、2、3、4、5年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主要终点为术后1个月靶病变失败(TLF,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次要终点包括患者相关临床复合终点(PoCE,包括全因死亡、所有的心肌梗死、所有的血运重建事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例成功置入Firesorb支架患者,年龄为(54.4±9.3)岁,其中男性35例(77.8%)。随访4年时队列1中10例患者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其中2例患者置入的支架已经完全降解吸收,其他8例患者与队列2中患者3年时的OCT图像比较,支架降解程度增加,未见任何支架贴壁不良。4年临床随访率为100%。45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PoCE事件(4.4%),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1天发生了非靶血管心肌梗死、非靶血管血运重建,并且于术后2年再次发生靶血管非靶病变血运重建;另1例患者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进行了非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4年随访期间无TLF、明确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事件。结论在置入Firsorb支架术后4年时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架的完全降解吸收。Firesorb支架治疗简单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
- 李崇剑徐波宋雷俞梦越颜红兵邱洪慕朝伟崔锦钢管常东孙中伟乔树宾高润霖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预后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使用现状及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3种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比较3种口服抗凝药物分别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接受华法林(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达比加群酯组)、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其中一种抗凝药物治疗的68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比例及应用人群特点。在上述患者中选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一步随访,通过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华法林(华法林亚组)、达比加群酯(达比加群酯亚组)、利伐沙班(利伐沙班亚组)3个亚组患者缺血性卒中/体循环栓塞、全因死亡、严重出血等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2.4%、12.0%和5.6%。达比加群酯组和利伐沙班组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3分及以上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华法林组,而既往存在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比例低于华法林组。在接受随访的44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的使用比例分别为48.7%、38.4%、12.9%。达比加群酯亚组及利伐沙班亚组患者缺血性卒中/体循环栓塞、全因死亡及严重出血发生风险较华法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仍以华法林为主,而栓塞和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
- 郭婷婷李杨盖婷华潞邱洪杨旭
- 关键词:心房颤动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
- ACEF评分对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ACEF评分对年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短期临床获益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1月~2014年1月在阜外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并行直接PCI患者104例,依据患者入院时ACEF评分分为低中危组18例,ACEF评分0.97~1.27(1.18±0.09)分,高危组86例,ACEF评分1.28~4.30(1.63±0.05)分。主要结局是30d全因病死率和1年全因病死率。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低中危组和高危组与结局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评价ACEF评分系统预测30d及1年病死率。结果低中危组脑梗死、LVEF明显高于高危组[33.3%vs 8.1%,P=0.003;(64.8±6.3)%vs(50.8±8.6)%,P=0.001],年龄、身高、男性[(76.1±1.9)岁vs(78.3±3.6)岁,P=0.001;(1.6±0.1)mvs(1.7±0.1)m,P=0.048;38.9%vs67.4%,P=0.023]明显低于高危组。ACEF评分系统预测30d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69和0.68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危组30d和1年死亡风险与低中危组无显著差异(HR=1.251,95%CI:0.151~10.387,P=0.430;HR=0.836,95%CI:0.177~3.935,P=0.820)。结论基于临床变量的ACEF评分对于在这一特定人群中缺乏进一步危险分层和评价预后的能力。
- 叶绍东李琳孙中伟胡小莹丰雷慕朝伟邱洪吴永健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血管成形术冠状血管造影术
- GRACE评分对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系统对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短期临床获益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11至2014-01之间,104例75岁以上以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中危组72例[GRACE评分112~154(136.5±10.6)分],高危组32例[GRACE评分155~202(167.8±12.3)分],比较两组间基线差异及结局,主要结局是1年全因死亡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RACE评分系统预测1年死亡率的价值。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低中危组和高危组与结局的相关性。结果:GRACE评分系统预测1年死亡的ROC检验曲线下面积0.788,敏感性70.0%,特异性84.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RACE评分高危组1年死亡风险明显高于低中危组(HR=5.75,95%CI:1.486~22.256,P=0.0113)。生存曲线分析示GRACE评分高危组1年死亡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21.9%vs 4.2%,log-rank检验P=0.0039)。结论:针对老年急性STEMI患者,GRACE评分系统可以进一步区分低中危和高危人群并具有预测1年临床预后的作用。
- 叶绍东李琳王斯佳孙中伟邱洪胡小莹丰雷慕朝伟杨跃进吴永健
- 关键词:心肌梗死老年人
-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 2020年
-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导致一般人群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CAC的发病机制和骨形成有共同的途径,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导致CAC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用药物治疗控制CAC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而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无事件生存率也较低。虽然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和斑块修饰装置对钙化血管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在未来,仍需创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来改善CAC患者的不良预后。
- 郑剑峰邱洪
- 关键词:钙化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钙化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龄患者对比剂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了解高龄患者(≥75岁)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后对比剂肾病(CIN,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的发...
- 袁莹邱洪
- 关键词:对比剂肾病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007年热点回顾被引量:7
- 2008年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近两年来由于相关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冲击,引发了有关PCI的争议,其中2007年的热点问题包括:(1)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安全问题。(2)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PCI指征的争议。(3)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指征的质疑。
- 杨跃进高展邱洪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大规模临床试验药物洗脱支架心绞痛患者PCI
- 组织因子在凝血及血栓与止血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0年
- 组织因子是启动外源性凝血级联瀑布的关键因素,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组织因子能以细胞相关蛋白、微粒和可溶性形式在血液中循环,在不同的细胞(甚至包括T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和病理状态(如急性和慢性炎症状态)下,组织因子的表达也不相同,癌症可能会增强其表达和活性。除了凝血作用外,组织因子还是多种细胞的表面受体,参与许多细胞内信号、细胞存活、基因和蛋白表达、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等机制。利用组织因子表达和/或活性调节的潜在治疗方式也被提出,开辟了医学治疗的新领域。现进一步论述组织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和作用机制。
- 郑剑峰邱洪
- 关键词:细胞内信号动脉粥样硬化
- 新型可吸收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中的短期评估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索可吸收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IBS^TM支架,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中的短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8枚IBS^TM支架(IBS^TM组)和28枚钴铬合金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Xience Prime^TM,Xience Prime^TM组)随机置入28头非动脉粥样硬化小型猪的两支主要冠状动脉。在支架置入7天、14天及28天后,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扫面电镜(SEM)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IBS^TM支架短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在支架置入28天后,两组间面积狭窄率、血管损伤积分和炎症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BS^TM组的纤维沉积积分比Xience Prime^TM组高([1.29±0.72)分vs(0.6±0.68)分,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cro-CT显示在28天时IBS^TM支架并未出现任何腐蚀,仍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IBS^TM支架相比于Xience Prime^TM支架,在早期有更高的内皮覆盖率,但到28天时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7天:(77±15)%vs(30±30)%,P=0.032;14天:(87±8)%vs(64±17)%,P=0.017;28天:(96±3)%vs(97±2)%,P=0.861]。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BS^TM支架组内皮细胞生理功能有所恢复。结论:IBS^TM支架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中具有与Xience Prime^TM支架相似的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IBS^TM支架在置入早期有更迅速且完整的内皮覆盖。
- 郑剑峰田原胡小莹罗彤吴超田毅唐跃宋来凤李莉许亮徐波邱洪高润霖
- 关键词:内皮化安全性有效性
- ABO血型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研究ABO血型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3年l至12月收治入院的1 98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及l 856例非冠心病患者的ABO血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MI组中A血型539例(27.1%),B血型684例(34.4%),AB血型215例(10.8%),O血型551例(27.7%).对照组中A血型496例(26.7%),B血型598例(32.2%),AB血型200例(10.8%),O血型564例(30.4%),AMI组与对照组的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型按O型与非O型分组,对照组中O型的比例略高于AM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胆固醇水平和吸烟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后,A血型者(OR=1.229,95% CI:1.019~1.482,P=0.031)和B血型者(OR=1.214,95% CI:1.017~1.449,P=0.032)罹患AMI的风险显著高于O血型者;非O血型者罹患AMI的风险显著高于O血型者(OR=1.223,95% CI:1.048~1.426,P=0.01).结论 提示非O血型与AMI存在着独立相关性,非O血型可能增加AMI的发生风险.
- 胡小莹乔树宾邱洪叶绍东丰雷宋雷
- 关键词:心肌梗死ABO血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