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小莹

作品数:24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心肌
  • 9篇心肌梗死
  • 9篇梗死
  • 8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病
  • 6篇型心
  • 6篇预后
  • 6篇肌病
  • 6篇厚型
  • 6篇肥厚
  • 6篇肥厚型
  • 6篇肥厚型心肌病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心肌梗死合并
  • 4篇介入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心脏
  • 3篇室间隔

机构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微创医疗器械...

作者

  • 24篇胡小莹
  • 15篇乔树宾
  • 9篇杨跃进
  • 8篇高润霖
  • 6篇吴元
  • 6篇张峻
  • 6篇高晓津
  • 6篇邱洪
  • 5篇叶绍东
  • 5篇宋雷
  • 5篇罗晓亮
  • 4篇吴永健
  • 4篇袁建松
  • 4篇邱洪
  • 4篇邱洪
  • 3篇胡奉环
  • 3篇罗彤
  • 3篇唐熠达
  • 3篇孙兴国
  • 3篇谭小燕

传媒

  • 1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我院2002—01到2010—09间收治的AMI患者共12354例,其中合并VSR患者70例占收治AMI患者的0.57%,其中男33例(47.1%),女37(52.9%),平均年龄(68.1±8.5)岁。对这70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AMI合并VSR患者,继发于前壁心肌梗死者54例(77.1%)。VSR患者30天死亡率为55.7%,1年死亡率为64.3%;保守治疗49例,30天死亡率为77.6%,1年死亡率为87.8%;手术治疗21例,30天死亡率为4.8%,1年死亡率为9.5%;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30天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优于接受保守治疗患者(P〈0.005).仅1例AMI后6天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于围术期死亡,所有AMI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VSR是AMI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AMI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对于强化内科保守治疗后仍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预计不能存活至AMI后4-6周的危重患者,可适当提前外科手术时间,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胡小莹邱洪乔树宾康连鸣宋雷张峻谭小燕吴元杨跃进高润霖陈在嘉
关键词:室间隔穿孔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占位致心肌灌注显像异常一例
2008年
患者男,70岁。因阵发心悸、胸部不适于2007年3月来本院就诊。1997年6月因相似原因就诊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图1a)示左室前外侧壁近基底部放射性明显减低,静息显像无放射性充填,考虑为心肌梗死。后坚持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病情平稳。本次入院心电图示:Ⅰ和aVL导联T波倒置。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心内结构大致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图1b)示:左室前侧壁近基底部局限性放射性缺损,类圆形,边缘较清晰,缺损区周围可见放射性,静息显像时无明显放射性充填,
胡小莹杨敏福李世国何作祥
关键词:静息心肌灌注显像^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超声心动图检查占位心电图示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栓治疗被引量:5
2010年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接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多种抗栓治疗方法,以寻求对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胡小莹邱洪乔树宾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抗栓治疗
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近期预后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近期预后。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8年5月在阜外医院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罪犯血管为左主干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诊断休克后28 d是否死亡,将入选患者分为存活组(11例)和死亡组(13例)。根据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将入选患者分为TIMI 0~2级组(11例)和TIMI 3级组(1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非三支病变组(14例)和三支病变组(10例)。结果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最差收缩压较低[50(48,70)mmHg(1 mmHg=0.133 kPa)比73(70,80)mmHg,P<0.01],舒张压较低[(33.5±12.4)mmHg比(48.9±9.4)mmHg,P<0.01],呼吸频率较快[(27.3±2.5)次/min比(21.5±4.0)次/min,P<0.01],24 h尿量较少[(422±266)ml比(1 680±863)ml,P<0.01],血小板较低[(161.9±81.9)×109/L比(241.6±94.0)×10^9/L,P=0.03],血肌酐较高[(250.0±36.8)μmol/L比(132.7±34.2)μmol/L,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高[288(76,846)IU/ml比81(42,109)IU/ml,P=0.04],动脉血pH值较低(7.11±0.17比7.39±0.09,P<0.01)、乳酸较高[(10.29±3.62)mmol/L比(4.21±2.85)mmol/L,P<0.01],气管插管比例较高(7/13比2/11,P=0.02),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35.4±6.8)分比(18.7±1.7)分,P<0.01]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 Ⅱ)评分[(73.5±17.4)分比(47.0±4.3)分,P<0.01]较高,最终靶血管血流分级为TIMI 0~2级的比例较高(10/13比1/11,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IMI 3级组患者诊断休克后28 d生存率高于TIMI 0~2级组患者(76.9%比9.1%,log-rank检验P<0.01),三支病变组与非三支病变组患者诊断休克后28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比60.0%,log-rank检验P=0.14)。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与最终靶血管血流分级为TIMI 0~2级比较,最终靶血管血流分级为TIMI 3级的左主干病变�
郭超许浩博段欣胡小莹张峻李佳高晓津罗晓亮杨伟宪胡奉环吴元乔树宾
关键词:心肌梗死预后
心脏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与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的浓度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33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取外周静脉血血清通过ELISA技术测定β1ARAb浓度。收集HCM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血清β1ARAb浓度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HCM患者血清β1ARAb浓度[48.25(38.41-56.09)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51±6.89 ng/ml,P<0.01),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LHOCM)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CM)三种类型患者两两比较血清β1ARAb浓度无显著性差异。有晕厥病史患者的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无晕厥史者(P<0.05)。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反流的患者其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不合并者(P<0.01)。最大心室壁厚度(r=0.215,P=0.030)、室间隔厚度(r=0.222,P=0.025)与logβ1 ARAb呈显著正相关。HOCM患者logβ1 ARAb与静息状态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呈显著正相关(r=0.273,P=0.020)。结论 HCM患者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其浓度与晕厥史、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最大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以及HOCM患者静息LVOTG相关。
段欣罗晓亮刘蓉胡奉环郭超王娟胡小莹高晓津袁建松春语诗杨承志杨伟宪乔树宾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ACEF评分对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ACEF评分对年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短期临床获益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1月~2014年1月在阜外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并行直接PCI患者104例,依据患者入院时ACEF评分分为低中危组18例,ACEF评分0.97~1.27(1.18±0.09)分,高危组86例,ACEF评分1.28~4.30(1.63±0.05)分。主要结局是30d全因病死率和1年全因病死率。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低中危组和高危组与结局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评价ACEF评分系统预测30d及1年病死率。结果低中危组脑梗死、LVEF明显高于高危组[33.3%vs 8.1%,P=0.003;(64.8±6.3)%vs(50.8±8.6)%,P=0.001],年龄、身高、男性[(76.1±1.9)岁vs(78.3±3.6)岁,P=0.001;(1.6±0.1)mvs(1.7±0.1)m,P=0.048;38.9%vs67.4%,P=0.023]明显低于高危组。ACEF评分系统预测30d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69和0.68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危组30d和1年死亡风险与低中危组无显著差异(HR=1.251,95%CI:0.151~10.387,P=0.430;HR=0.836,95%CI:0.177~3.935,P=0.820)。结论基于临床变量的ACEF评分对于在这一特定人群中缺乏进一步危险分层和评价预后的能力。
叶绍东李琳孙中伟胡小莹丰雷慕朝伟邱洪吴永健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血管成形术冠状血管造影术
GRACE评分对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系统对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短期临床获益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11至2014-01之间,104例75岁以上以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中危组72例[GRACE评分112~154(136.5±10.6)分],高危组32例[GRACE评分155~202(167.8±12.3)分],比较两组间基线差异及结局,主要结局是1年全因死亡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RACE评分系统预测1年死亡率的价值。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低中危组和高危组与结局的相关性。结果:GRACE评分系统预测1年死亡的ROC检验曲线下面积0.788,敏感性70.0%,特异性84.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RACE评分高危组1年死亡风险明显高于低中危组(HR=5.75,95%CI:1.486~22.256,P=0.0113)。生存曲线分析示GRACE评分高危组1年死亡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21.9%vs 4.2%,log-rank检验P=0.0039)。结论:针对老年急性STEMI患者,GRACE评分系统可以进一步区分低中危和高危人群并具有预测1年临床预后的作用。
叶绍东李琳王斯佳孙中伟邱洪胡小莹丰雷慕朝伟杨跃进吴永健
关键词:心肌梗死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第一部分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背景:室间隔穿孔(VSR)是一种少见但又凶险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机械并发症。国内对VSR的报道多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研究,罕有大样本临床研究,故目前...
胡小莹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预后因素合并症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运动血压反应异常的两类表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常见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HCM患者这两类异常血压反应表现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心肺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功能检测中心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HCM患者219例。111例行CPET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HCM组的CPET运动血压反应。将HCM患者分为运动血压反应正常组及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组,以及运动后血压正常组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组,分别比较上述两类运动血压反应异常者的临床情况及CPET功能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8.7%比1.8%,P=0.016)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6.8%比0.0%,P=0.003)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在HCM患者中,与运动血压反应正常者相比,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更多合并冠心病(P=0.029)、肺动脉高压(P=0.002)及房颤/房扑(P=0.036);与运动后血压正常者相比,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的HCM患者静息流出道压差(P=0.017)更高,合并流出道梗阻比例(P=0.015)、合并收缩期二尖瓣前移现象(P=0.022)及左室射血分数(P=0.043)更高。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冠心病(β=1.519,P=0.013)、肺动脉高压(β=2.292,P=0.000)。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有独立的相关性(β=0.018,P=0.005)。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峰值摄氧量(P=0.003)、峰值心率(P=0.014)及心率储备(P=0.003)更低,NT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P=0.019)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P=0.000)更高。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与各种心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HCM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的发生率均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与合并冠心病和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的独立相�
胡小莹孙兴国乔树宾高晓津罗晓亮刘方张也郝璐宋雅陈颖哲陈颖哲台文琦石超石超翟文轩杨洁杨洁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心肺运动试验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心脏病,多数患者存在运动耐力及心功能减低的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心肺运动试验是在运动状态下综合评估患者心脏、肺部以及骨骼肌功能的无创检查方法。近些年来系列研究表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不仅安全,而且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危险分层以及预后评估。目前,心肺运动试验在我国尚未广泛应用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未来可开展更多相关研究,为我国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治提供更精准有效的评估手段。
胡小莹乔树宾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