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胸椎
  • 6篇手术
  • 6篇椎旁
  • 5篇术后
  • 4篇胸腔
  • 4篇胸腔镜
  • 4篇镇痛
  • 4篇神经阻滞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椎旁神经
  • 4篇椎旁神经阻滞
  • 4篇椎旁阻滞
  • 3篇胸椎旁神经阻...
  • 3篇支气管
  • 3篇术后镇痛
  • 3篇通气
  • 3篇气管
  • 3篇麻醉
  • 3篇肺通气

机构

  • 16篇北京市结核病...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刘伟
  • 10篇高广阔
  • 6篇耿万明
  • 5篇王春
  • 5篇刘涛
  • 4篇陈玢
  • 4篇苏跃
  • 2篇张宗德
  • 2篇郑晖
  • 2篇翟文婷
  • 2篇邝贤宣
  • 2篇史志国
  • 1篇孙传江
  • 1篇司建洛
  • 1篇李世业
  • 1篇刘伟
  • 1篇高广阔

传媒

  • 4篇结核病与胸部...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2004中华...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
[目的]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胸科手术创伤大,涉及皮肤、肌肉、肋骨、胸膜、肺脏等多个器官脏器组织及躯体和内脏感受器,开胸术后疼痛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手术疼痛之一,目前胸科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达80-96%,其中约有40-5...
刘伟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免疫反应
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因胸椎6以下结核择期行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右开胸前路病灶清除术或右开胸前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术的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侧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组(SLB组)各19例。OLV组患者采用35号(女)或39号(男)左双腔气管导管,SLB组患者采用ID7.5(女)、ID8.0(男)加强单腔气管导管加支气管阻塞器行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分别于左侧卧双肺通气10min(T1)、单侧肺通气或肺叶隔离30min(T2)、恢复双肺通气15min(T3)记录各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顺应性(Comp),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术者评价术野暴露情况。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各时点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2时点,SLB组的PaO2高于OLV组[分别为(189.4±58.2)mmHg(1mmHg=0.133kPa)、(145.6±50.4)mmHg;t=4.28,P=0.00];SLB组的SaO2高于OLV组[分别为(99.6±0.3)%、(97.5±1.0)%;t=8.21,P=0.001]。T2时点,SLB组的Ppeak低于OLV组[分别为(18.1±3.2)cmH2O(1cmH2O=0.098kPa)、(20.5±4.1)cmH2O;t=2.15,P=0.04];SLB组的Pplat低于OLV组[分别为(16.3±3.2)cmH2O、(20.2±2.4)cmH2O;t=3.94,P=0.00],SLB组的Comp高于OLV组[分别为(34.8±14.5)ml/cmH2O、(26.4±15.2)ml/cmH2O;t=6.07,P=0.00]。术野暴露情况,OLV组18例优,1例良;SLB组17例优,2例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55)。结论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可明显改善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氧�
王春刘伟耿万明高广阔翟文婷史志国
关键词:胸椎选择性导管插入术支气管肺通气
超声引导下单点和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比较单点和两点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本院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5~75岁,BMI 18~25 kg/m2,ASA I—III级。随机分为单点椎旁注射组(S组)、两点椎旁注射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患者超声引导下在T4~5椎旁间隙注射0.75%罗哌卡因15 ml和2%利多卡因5ml混合溶液,D组患者分别在T3~4和T5~6椎旁间隙注射0.75%罗哌卡因7.5 ml和2%利多卡因2.5 ml混合溶液,C组患者不予穿刺给药。记录三组患者术中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1 h(T1)、单肺通气结束时(T2)、术毕(T3)、术后1 h(T4)、4 h(T5)和24 h(T6)的HR和MAP;采集三组患者T0、T1、T2和T3时桡动脉血,检测血液中血糖(Glu)、皮质醇(Cor)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8-iso)浓度;随访记录术后1、4、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记录穿刺部位血肿、气胸、感染等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皮肤瘙痒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时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T2和T3时D组Glu明显降低(P<0.05),T3时D组8-iso明显降低(P<0.05),术后1、4、24、48 h S组和D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和D组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气胸、感染等阻滞相关并发症。三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皮肤瘙痒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较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更能阻断胸腔镜手术中外周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减少应激类物质的产生,降低应激反应程度。
罗太君李坤高广阔刘涛陈玢王春张宗德刘伟
关键词:椎旁阻滞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
高频通气在气管隆突重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评价高频通气应用于气管隆突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肺癌需行气管隆突重建术患者 10例 ,常规麻醉诱导 ,插入双腔气管导管 ,开胸断开健侧主支气管后行高频通气 ,呼吸频率 (RR) 12 0次 / m in,吸呼比 (I:E) 1:2 ,驱动压力 0 .15~ 0 .2 0 MPa,连接一条高频喷射通气导管 (内径 3m m ) ,插入一侧主支气管内 3cm。并在术前、单肺通气后 15 m in、高频通气后 5 min、10 m in、2 0 min及再次单肺通气 15 m in时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高频通气后 Pa O2均显著高于单肺通气 (P<0 .0 5 ) ,非常显著高于术前 (P <0 .0 1) ;Pa CO2 均在正常范围内 ;Sa O2 均显著高于术前 (P<0 .0 5 )。结论 胸外科气管隆突成型术中 ,应用高频通气行健侧肺通气 。
耿万明苏跃邝贤宣杨晶森刘伟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血气分析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肺切除手术的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本研究对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肺切除手术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药物全麻加电针刺激合谷和三阳络穴的患者比全麻患者每例平均少用芬太尼38~85μg/h。各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作者认为,针药复合麻醉是一种能减少麻醉药用量,从而减轻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抑制,并易被患者和外科医生接受,具有实用价值的麻醉方法。
邝贤宣苏跃郭宏刘伟耿万明李世业
关键词:电针刺激全身麻醉肺切除术
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价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程控间歇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20年12月至2021年06月入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羟考酮+罗哌卡因组(实验组,n=30)和单独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30)。记录患者术后1 h、4 h、24 h和48 h时的疼痛NRS评分和镇痛泵按键次数,术后24 h、48 h的QoR15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 h、24 h、48 h,实验组NRS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更低(z=-1.982、-2.040、-1.980,P<0.05);术后4 h、24 h、48 h患者按键次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z=-2.012、-2.469、-2.105,P<0.05);术后24 h、48 h时的实验组QoR1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079、2.540,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0,P<0.05)。结论:在患者经历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时,与单用罗哌卡因相比,选用超声引导下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程控间隙椎旁神经阻滞,可获得更理想的镇痛效果,使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受到更小影响,且术后不良反应更少,有助于患者手术后早期康复。
张丁高广阔王菲魏碧玉刘伟
关键词:肺癌切除术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羟考酮
胸科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2019年
胸科手术创伤大,术后产生的剧烈疼痛与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31%的胸科术后患者受重度和极重度疼痛的折磨,47%经受中度疼痛[1].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仅是患者加速康复的基石,也是围术期舒适医疗的体现。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发生。另外,胸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早期急性疼痛有明显相关性,急性疼痛越重的患者发生慢性疼痛的几率越大,且时间也越长[2].本文对胸科手术后镇痛技术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罗太君高广阔刘伟
关键词:胸科术后术后镇痛术后早期并发症急性疼痛手术创伤
氟比洛芬酯对脊柱结核术后发热的影响分析
2021年
为分析术后镇痛应用氟比洛芬酯对脊柱结核术后发热的影响,笔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脊柱结核手术的2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手术部位、是否术中输血、是否术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否术后镇痛应用氟比洛芬酯,以及术后2d发热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术后第1天发热率为44.7%(114/255),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者中未发热者占77.3%(109/141),明显高于未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者[22.7%(3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0,P=0.001)。研究对象术后第2天发热率为28.6%(73/255),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者中未发热者占72.5%(132/182),明显高于未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者[27.5%(50/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P=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柱结核术后第1天及第2天,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者发热风险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319(0.178~0.570)和0.412(0.222~0.764)]。根据结果可知,术后镇痛应用氟比洛芬酯可降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发热风险。
曹晓曼刘伟刘涛王春高广阔翟文廷陈玢吴春雨
关键词:结核脊柱消炎药非甾类发热
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胸外科单肺麻醉呼吸管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本文研究了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胸外科单肺麻醉呼吸管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意义,结果表明,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现代胸外科手术麻醉单肺呼吸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监测作用,正确的应用可以达到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
苏跃郑晖耿万明刘伟孙传江司建洛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麻醉术支气管镜
文献传递
超声引导下单点和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比较单点和两点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本院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5~75岁,BMI 18~25 kg/m^2,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单点椎旁注射组(S组)、两点椎旁注射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患者超声引导下在T4-5椎旁间隙注射0.75%罗哌卡因15 ml和2%利多卡因5 ml混合溶液,D组患者分别在T3-4和T5-6椎旁间隙注射0.75%罗哌卡因7.5 ml和2%利多卡因2.5 ml混合溶液,C组患者不予穿刺给药。记录三组患者术中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1h(T1)、单肺通气结束时(T2)、术毕(T3)、术后1 h(T4)、4 h(T5)和24 h(T6)的HR和MAP;釆集三组患者T0、T1、T2和T3时梯动脉血,检测血液中血糖(Glu)、皮质醇(Cor)和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8-iso)浓度;随访记录术后1、4、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记录穿刺部位血肿、气胸、感染等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皮肤瘙痒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时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和T3时D组Glu明显降低(P<0.05),T,时D组8-iso明显降低(P<0.05),术后1、4、24、48 h S组和D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和D组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气胸、感染等阻滞相关并发症。三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皮肤瘙痒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较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更能阻断胸腔镜手术中外周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减少应激类物质的产生,降低应激反应程度。
罗太君李坤高广阔刘涛陈坊王春张宗德刘伟
关键词:椎旁阻滞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