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
- 作品数:36 被引量:222H指数:8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①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原发肿瘤分期(T分期)方面的价值。②探讨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区域淋巴结分期(N分期...
- 李蒙
- 关键词:肺腺肿瘤肿瘤诊断肿瘤分期
- 文献传递
- 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抽选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护理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术后并发症、炎症反应(SIRS)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IR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以预见性护理为主导的麻醉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身体恢复,有效控制并降低患者SIRS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获取更优质的护理结局起着积极的作用,受到患者极大程度上的认可。
- 晁会涂淑敏邢雪燕张倩李蒙马小蓓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护理炎症反应
- 慢病毒介导DR5嵌合抗体表达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 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获得了小鼠抗人DR5 (TRAIL受体2)单克隆抗体AD5-10,在无交联剂的情况下,能引起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对正常的人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毒副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治疗肿瘤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
- 李蒙
-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嵌合抗体基因治疗
- 文献传递
- ^(18)F-FDG PET-CT在结肠直肠癌术后CEA增高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查找结肠直肠癌术后CEA再次增高患者可能复发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7例结肠直肠癌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肿瘤标志物CEA升高,术后有/无放、化疗,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降至正常范围,后临床随访中再次出现CEA增高,临床怀疑复发转移,行18F-FDG PET-CT全身扫描查找复发转移灶。结果 47例结肠直肠癌术后CEA升高患者中,PET-CT发现40例患者有异常代谢增高灶,7例全身未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经再次手术、病理和/或1年以上的临床随诊,证实42例患者有肿瘤复发转移,5例无肿瘤复发转移。PET-CT对复发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2.3%、准确性为85.1%、阳性预测值为90.0%。血清CEA≥10 ng/m l的患者31例,复发转移的检出率为83.9%;血清CEA<10 ng/m l的患者16例,复发转移的检出率为62.5%。不同CEA升高水平,PET-CT对复发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肠直肠癌术后患者CEA水平增高,18F-FDG PET-CT检查是检出和定位复发病灶的有效方法。
- 梁颖吴宁李蒙郑容刘瑛张雯杰赵平
- 关键词:结肠直肠癌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 临床Ⅰ期浸润肺腺癌不同组织学亚型的三维CT值定量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临床I期浸润肺腺癌不同组织学亚型三维CT值定量分析的特点,为患者术前评估及术中病理诊断提供影像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273例临床I期浸润肺腺癌患者的影像、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3DcT值定量分析软件对病灶磨玻璃成分比例、实性成分比例进行计算。根据2011年腺癌国际新分类标准对病理切片进行复阅,并对浸润腺癌进行分级,其中附壁为主型评为1级、腺泡或乳头为主型评为2级、微乳头或实体为主型评为3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磨玻璃成分比例、实性成分比例在浸润腺癌不同组织学亚型分级中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浸润肺腺癌磨玻璃成分比例、实性成分比例与组织学亚型级别的相关性。结果273例浸润腺癌中组织学亚型分级1级49例(17.9%)、2级208例(76.2%)、3级16例(5.9%)。浸润腺癌1级、2级、3级的磨玻璃成分比例中位数(范围)分别为18.40%(10.00%~33.45%)、6.55%(2.00%~18.00%)、1.70%(0.20%-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74,P〈0.01);浸润腺癌1级、2级、3级的实性成分比例中位数(范围)分别为29.80%(11.75%~47.35%)、66.60%(35.40%~83.85%)、88.50%(75.28%-9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73,P〈0.01);磨玻璃成分比例与浸润腺癌组织学亚型级别呈负相关(r=-0.37,P〈0.01),实性成分比例与浸润腺癌组织学亚型级别呈正相关(r=0.42,P〈0.01)。结论通过3DCT值定量分析有望对浸润腺癌的组织学亚型级别进行术前预判,从而为患者术前评估及术中病理诊断提供参考。
- 张丽李蒙吴宁孙巍吕律林冬梅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病理学
- 囊腔样肺腺癌的影像学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囊腔样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观察囊腔形成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6例囊腔样肺腺癌HRCT和病理学检查结果,CT图像分析包括肿瘤和囊腔的影像学特征,病理切片分析包括病理亚型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及囊腔形成的病理基础,并对影像学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HRCT显示,肿瘤坏死17例(19.8%),囊腔中可见分隔40例(46.5%),囊腔中可见壁结节16例(18.6%),囊腔中厚壁和薄壁同时存在49例(57.0%)。63例患者的病理切片上可见囊腔,其中42例(66.7%)表现为肺泡结构被肿瘤细胞破坏。肿瘤密度类型(P=0.030)、肿瘤坏死情况(P=0.003)和薄壁所占比例(P=0.014)在不同病理亚型分级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薄壁所占比例与病理亚型分级呈负相关(r=-0.267,P:0.015)。肿瘤边缘形态(P=0.002)、肿瘤密度类型(P=0.006)、肿瘤坏死情况(P〈0.001)、囊腔分隔情况(P=0.016)和薄壁所占比例(P=0.005)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薄壁所占比例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266,P=0.013)。结论HRCT上,囊腔样肺腺癌的囊腔多表现为不同程度厚壁与薄壁混合存在,可伴分隔,壁结节和坏死少见,其HRCT表现与病理亚型分级和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肿瘤细胞破坏肺泡结构可能是肺腺癌囊腔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
- 张丽孙巍吴宁李蒙陶秀丽林冬梅
- 关键词:腺癌X线计算机病理学
- 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抗炎作用及机理研究
- 目的:研究丹参脂溶性提取物(SMLE)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在内毒素、脓毒血症休...
- 李蒙
- 关键词:抗炎作用致炎因子核因子-ΚB
- 文献传递
- ^18 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分期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 探讨^18 F—FDG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区域淋巴结(N)分期方面的价值,以及CT密度和双时相扫描在淋巴结性质判定方面的作用。方法4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均于术前行 ^18 F—FDGPET—CT扫描,对常规扫描图像采用PET法(单纯根据^18 F—FDG摄取水平判断淋巴结性质)和PET+CT密度法(结合CT密度和摄取水平判断淋巴结性质)分析。摄取水平通过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结合判定。双时相扫描的储留指数(RI)〉10%为摄取升高。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区域淋巴结组为单位,PET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8.4%、88.3%、59.5%和97.4%,PET+CT密度法的相应值分别为84.0%,94.6%、92.9%、75.O%和96.8%,其中2种方法的特异度和准确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组淋巴结行双时相扫描,良恶性组摄取变化值(△SUVmax)之间和R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3组延迟相摄取升高的淋巴结中,11组为转移;在5组无摄取升高的淋巴结中,1组为转移。结论^18 F—FDGPET-CT在肺癌患者术前N分期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淋巴结CT密度和^18 F—FDG摄取水平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对于常规相摄取增高的淋巴结,延迟相摄取升高对判断淋巴结性质的价值有限,但无摄取升高则更支持良性诊断。
- 李蒙吴宁梁颖郑容刘瑛张雯杰赵平
- 关键词:肿瘤分期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 ^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T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均于原发肿瘤切除术前行18F-FDG PET/CT和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由两名有PET/CT诊断经验的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根据屏气CT和PET/CT图像对肿瘤行T分期。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和PET/CT的分期结果进行比较。T分期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修订的第7版肿瘤分期手册标准。结果以手术病理分期为金标准,CT正确分期69例,PET/CT正确分期75例,CT及PET/CT的符合率分别为75.56%和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例为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CT正确分期3例,PET/CT正确分期6例;5例同侧肺内转移,CT正确诊断2例,PET/CT正确诊断4例。结论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NSCLC原发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侵犯范围,是判断T分期的主要方法。18F-FDG PET/CT在区分中央型肺癌与肺不张、诊断肺内转移等方面较单独CT检查具有优势。
- 李蒙吴宁郑容刘瑛梁颖张雯杰赵平
- 关键词:18F氟脱氧葡萄糖
- 三维CT值定量分析在Ⅰ期肺腺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三维CT值定量分析所得磨玻璃(GGO)成分比例和实性成分比例在判断Ⅰ期肺腺癌(<3cm)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手术切除并有随访结果的114例病理Ⅰ期肺腺癌患者的HRCT、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软件对病灶GGO成分和实性成分比例进行计算。根据随访结果,按照是否有疾病进展分为进展组和无病生存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及影像指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肿瘤进展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GGO成分和实性成分比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114例Ⅰ期肺腺癌中进展组51例,无病生存组63例,5年无病生存率为55.3%。性别、吸烟状况、病理评分、附壁成分比例、实性成分比例、GGO成份比例、病变类型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GO成分比例(P=0.04)和实性成分比例(P<0.01)与预后相关,其界值分别为0.13和0.47。GGO成分比例≥0.13组的无病生存率(26.0%)要明显高于GGO成分比例<0.13组(39.1%,P<0.01),实性成分比例≥0.47组的无病生存率(33.3%)要明显低于实性成分比例<0.47组(82.4%,P<0.01)。结论:三维CT值定量分析所得GGO成分比例和实性成分比例对Ⅰ期肺腺癌术后疾病进展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张丽吴宁李蒙孙巍周丽娜徐飞郑荣寿林冬梅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X线计算机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