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盆底
  • 6篇超声
  • 5篇直肠
  • 5篇直肠肌
  • 5篇女性
  • 5篇耻骨
  • 5篇耻骨直肠肌
  • 3篇阴道
  • 2篇提肌
  • 2篇腔内
  • 2篇腔内超声
  • 2篇会阴
  • 2篇骨盆
  • 2篇骨盆底
  • 2篇分娩
  • 2篇肛提肌
  • 2篇产后
  • 2篇超声观察
  • 2篇超声检查
  • 1篇心脏

机构

  • 9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郭娟
  • 6篇王诗雅
  • 6篇王慧芳
  • 6篇陈华
  • 4篇陈秋香
  • 4篇陈梦华
  • 1篇赵映
  • 1篇杨秋红
  • 1篇谷孝艳
  • 1篇刘晓伟
  • 1篇白新华
  • 1篇孙琳
  • 1篇贡雪灏
  • 1篇韩建成
  • 1篇邹霞
  • 1篇张烨
  • 1篇何怡华
  • 1篇方凡
  • 1篇王瑾
  • 1篇王瑾

传媒

  • 4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与正常胎儿脐静脉血流量的对比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与正常胎儿脐静脉内径(D)、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max)及血流量是否有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2021年5-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中心就诊的69例22~27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病例组)的脐静脉D及TAmax,根据公式[Q=0.5TAmax·π·(D/2)^(2)]计算出Q_(1)(脐静脉血流量),再根据胎儿体重计算出Q_(2)(Q_(2)=Q_(1)/体重),同时选取同期孕周匹配的111例健康胎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胎儿脐静脉D、TAmax、Q_(1)及Q_(2)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病例组脐静脉D、TAmax、Q_(1)及Q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脐静脉D、TAmax及Q_(1)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关系(r=0.608、0.320、0.626,均P≤0.001),Q_(2)与孕周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r=0.189,P=0.047)。结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脐静脉D、TAmax、Q_(1)及Q_(2)减低,提示胎盘-胎儿循环有效血流量减低,间接反映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胎盘功能减低。
郭娟韩建成谷孝艳张烨刘晓伟孙琳赵映陈健贡雪灏何怡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血流量
经会阴超声观察产后女性肛管直肠角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运用经会阴超声对产后女性肛管直肠角进行观察,探讨角度变化的意义。方法:对自然分娩、剖宫产及正常未育女性各100例,运用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观察后盆腔,分别测量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管直肠前角及后角的大小。结果:各组在缩肛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直肠前角、后角均较静息状态时缩小。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角缩小率大于后角缩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与未育组比较,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角缩小率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比较,缩肛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直肠前角、后角的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分别观察肛直肠前角、后角,可间接反映相应耻骨阴道肌或耻骨直肠肌的肌力变化。
杨秋红邹霞郭娟白新华方凡
关键词:经会阴超声骨盆底
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妇女耻骨直肠肌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采用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产后不同时间段盆底耻骨直肠肌(PR)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分娩方式对PR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于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检查且能有效完成盆底收缩动作的初产妇168名。100名产妇经阴道分娩,其中32名为产后42~60 d,45名为产后61~90 d,23名为产后>90 d;68名产妇为剖宫产,24名为产后42~60 d,23名为产后61~90 d,21名为产后>90 d。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静息和收缩状态时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前、中及后份PR厚度并计算PR增厚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后61~90 d、产后>90 d产妇双侧PR增厚率差异。结果经阴道分娩组产后42~6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5.57±19.80)%、(31.46±20.96)%、(24.18±21.51)%,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5.23±14.36)%、(21.25±13.79)%、(20.60±11.58)%;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0.27±19.22)%、(29.50±17.21)%、(28.25±14.9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3.02±20.65)%、(30.56±20.11)%、(28.64±14.84)%。经阴道分娩组产后61~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9.62±16.93)%、(24.94±14.56)%、(19.26±11.1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0.17±15.70)%、(19.95±13.07)%、(22.19±14.50)%,剖宫产组产后61~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0.82±15.65)%、(17.70±10.34)%、(19.30±7.0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18.33±11.61)%、(16.46±10.51)%、(16.62±11.69)%。经阴道分娩组产后>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3.56±19.79)%、(25.18±11.80)%、(17.44±11.41)%,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8.06±10.93)%、(22.25±11.82)%、(22.15±12.69)%,剖宫产组产后>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
陈华王慧芳王瑾陈梦华郭娟邓晓双
关键词:耻骨直肠肌自然分娩
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获取并测量最小肛提肌裂孔平面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FSPFU)软件获取并测量盆底最小肛提肌裂孔(LH)平面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盆底超声检查的119例产后6个月内的女性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膀胱膨出0~Ⅰ度17例、Ⅱ度68例、Ⅲ度34例。经会阴采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以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为初始切面的三维容积图并储存在机器中。由4名医生手动调节三维容积数据图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其中2名低年资医生为D1组、2名高年资医生为D2组), 另由1名低年资医生用FSPFU软件一键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D3组), 测量参数包括:最小LH的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左侧肛提肌尿道间隙和右侧肛提肌尿道间隙。记录每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所用的时间及测量的结果, 并离线计算三组间最小LH轮廓的重合率。另由2名高年资医生A、B对所获取的LH图像进行独立线下评分。结果在不同膀胱膨出程度下, D3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的时间明显短于D1组和D2组, D2组明显短于D1组(平均时间:D1为82.97 s, D2为62.51 s, D3为2.71 s, 均P<0.05)。三组测量的最小LH平面面积的组间一致性、相关性较好(均ICC>0.85, rs>0.70, P<0.001)。三组描绘的最小LH轮廓高度重合(重合率均>92%), 且三组的LH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SPFU软件能快速准确地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 帮助超声医师提高盆底超声检查的效率, 可成为临床上辅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工具, 推动盆底超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李清莹陈华王诗雅巫敏郭娟陈梦华唐婵贤梁凤婷王慧芳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膀胱膨出
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临床价值
目的:应用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经阴道分娩后女性耻骨直肠肌形态结构和收缩力度改变,判断耻骨直肠肌有无损伤,总结出耻骨直肠肌完全性损伤后二维超声声像图改变,并与MRI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在观察耻骨直肠肌损伤...
陈秋香王慧芳王诗雅陈华郭娟邓晓双
关键词:腔内超声经阴道分娩耻骨直肠肌
经阴道二维超声观察女性肛提肌肌群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应用经阴道二维超声观察肛提肌主要肌群(耻骨直肠肌、髂尾肌)的解剖形态学结构及收缩运动方式,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在分辨肛提肌肌群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入选145例正常未育女性,应用经阴道二维超声观察肛提肌主要肌群(耻骨直肠肌、髂尾肌),分别在静息、收缩状态下获取耻骨直肠肌、髂尾肌图像,分析总结正常的声像图表现及缩肛动作下各肌肉运动方向,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间各数据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阴道二维超声可以观察肛提肌主要肌群(耻骨直肠肌、髂尾肌)。耻骨直肠肌超声图像上呈粗大的、均匀分布的线状高回声;髂尾肌超声声像图特征为呈三角形、尖端指向尾侧的稀疏线状高回声。缩肛时,耻骨直肠肌呈背腹侧运动,髂尾肌呈头尾侧运动。不同观察者在观察耻骨直肠肌形态学结构和收缩运动方式时一致性非常好,组内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93和0.89;在观察髂尾肌形态学结构和收缩运动方式时一致性尚可,组内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78和0.75。结论应用经阴道二维超声可以动态观察主要肛提肌肌群的解剖结构及其运动方式,方法简易,可重复性好,有助于为进一步研究肛提肌损伤机制和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精细影像学依据。
陈秋香王慧芳王诗雅陈华郭娟
关键词:肛提肌耻骨直肠肌
盆底三维Hyaline成像技术观察女性阴道旁支持结构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应用三维Hyaline成像技术观察正常女性盆底阴道旁支持结构,探讨其特征性表现和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正常未育女性54例,在静息状态下获取经会阴三维超声容积数据,离线后处理获取三维Hyaline图像,在阴道第Ⅱ水平轴平面上观察阴道旁结构的形态特征,分别测量双侧阴道旁结构距尿道中心的前后及左右距离。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三维Hyaline成像上,阴道第Ⅱ水平轴平面上阴道旁支持结构呈典型的穹顶状,阴道旁结构距尿道中心的前后距离:左侧(-0. 31±1. 29) mm、.右侧(0. 47±0. 99) mm,左右距离:左侧(12. 67±6. 70) mm、右侧(13. 01±5. 75) mm。双侧阴道旁支持结构距尿道中心的前后及左右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观察者在辨认阴道第Ⅱ水平阴道旁支持结构形态及测量阴道旁结构距尿道中心距离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 87和0. 82。结论盆底三维Hyaline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女性阴道旁支持结构,正常阴道旁支持结构呈典型的"穹顶"状,并与尿道中心位于同一水平、左右对称。为今后研究妊娠分娩与阴道旁支持结构损伤相关性提供了正常解剖结构的影像学依据。
陈秋香王诗雅罗舒榆邓晓双陈华郭娟陈梦华王慧芳周艳华
关键词:会阴阴道
腔内超声观察未育女性耻骨直肠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应用腔内超声经盆底旁矢状切面观察耻骨直肠肌解剖形态学结构及收缩功能,探讨规范标准的测量方法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入组78例正常未育女性,经盆底旁矢状切面,在静息及收缩状态下分别测量尿道水平(前部)、阴道水平(中部)及直肠水平(后部)处耻骨直肠肌厚度及增厚率,比较收缩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前部、中部及后部增厚率的差异,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静息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左侧(9.23±0.20)mm,右侧(8.99±0.20)mm。收缩状态下,双侧耻骨直肠肌前部增厚率均大于同侧中部和后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观察者在静息和收缩状态下测量耻骨直肠肌厚度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均〉0.93和0.83。结论应用腔内超声经盆底旁矢状切面可以动态观察耻骨直肠肌的解剖形态学结构及其收缩功能,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慧芳陈秋香刘云平郭娟王诗雅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骨盆底耻骨直肠肌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女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值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比较未育及已育初产妇耻骨直肠肌(PR)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差异。方法未育女性73例(未育组),已育初产妇45例(产后1~6年,已育组),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分别在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测量PR前部、中部及后部的杨氏模量值,并计算差值,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未育组及已育组双侧PR各部最大收缩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均较静息状态下增大(P均〈0.01)。未育组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PR各部的杨氏模量值及各部收缩前后变化差值与已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WE可以定量评估耻骨直肠肌的弹性功能。未育及已育初产妇PR最大收缩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均较静息状态下大。在静息状态下、最大收缩状态下及收缩前后杨氏模量变化差值,已育初产妇与未育女性的杨氏模量值无差异,分娩对耻骨直肠肌弹性的影响不大。
王瑾王慧芳陈华郭娟王诗雅陈梦华
关键词:超声检查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静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