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平

作品数:60 被引量:29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细胞
  • 22篇网膜
  • 21篇视网膜
  • 20篇角膜
  • 16篇细胞瘤
  • 16篇母细胞
  • 16篇母细胞瘤
  • 14篇视网膜母细胞
  • 14篇网膜母细胞瘤
  • 13篇视网膜母细胞...
  • 7篇免疫
  • 7篇病理
  • 7篇RB
  • 6篇细胞株
  • 5篇上皮
  • 5篇烧伤
  • 5篇体外
  • 5篇肿瘤
  • 5篇角膜移植
  • 4篇胚胎

机构

  • 54篇中山医科大学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卫生部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心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红十字...

作者

  • 60篇李永平
  • 30篇易玉珍
  • 28篇冯官光
  • 21篇林健贤
  • 11篇郑健梁
  • 10篇陈家祺
  • 7篇张平
  • 7篇吴中耀
  • 6篇郑湖铃
  • 6篇林建贤
  • 5篇梁丹
  • 5篇钟秀风
  • 5篇陈紫卿
  • 4篇郑健樑
  • 4篇颜建华
  • 4篇黄文革
  • 4篇张洁
  • 3篇刘金陵
  • 3篇唐仕波
  • 3篇葛坚

传媒

  • 15篇眼科学报
  • 9篇中华眼科杂志
  • 5篇中华眼底病杂...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Eye Sc...
  • 2篇解剖学报
  • 2篇眼科研究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癌症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湖南医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02
  • 11篇2001
  • 9篇2000
  • 7篇1999
  • 7篇1998
  • 5篇1997
  • 9篇1996
  • 3篇1995
  • 5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9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77例原发性眼结膜肿瘤被引量:9
1995年
目的:原发性眼结膜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析。方法: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少数作PAS、网状纤维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777例原发性结膜肿瘤中良性肿瘤(669例(86.1%),恶性肿瘤108例(13.9%)。良性肿瘤中色素痣247例(36.9%),其他依次为囊肿、皮样瘤及纤维脂肪瘤等。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58例(53.7%),恶性黑色素瘤占第二位。结论:结膜良、恶性肿瘤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结膜的鳞状细胞癌中还有梭形细胞癌和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类型及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复发有多种病理因素。眼科学报 1995;11:211—215。
冯官光易玉珍李永平
关键词:眼肿瘤结膜肿瘤
角膜板层植入两种不同孔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观察角膜板层膨体聚四氟乙烯植入物的孔径与角膜成纤维细胞长入程度的关系;研究其对角膜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孔径分别为45μm、28μ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制成8mm直径圆盘植入兔角膜板层中,裂隙灯观察并照相、光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角膜成纤维细胞能长入两种孔径的,ePTFE微孔内并合成胶原,但小孔径植入物网孔内成纤维细胞数与胶原含量少于大孔径组;早期小孔径组出现植入物前板层角膜细胞数减少;大、小孔径两组分别有3眼与5眼(P>0.05)发生角膜脂肪变性;最长观察期7个月两组植入物稳定。结论:角膜成纤维细胞能长入孔径为28μm的ePTFE网孔中,但长入的速度与程度低于孔径为45μm的ePTFE;小孔径材料在早期影响角膜的营养代谢;无论孔径大小,ePTFE植入可导致一定程度的角膜脂肪变性,但不影响植入物的长期存留。孔径45μm的ePTFE是良好的人工角膜周边部材料。眼科学报1999;15:246-249。
梁丹陈家祺李永平林健贤陈紫卿
关键词:人工角膜膨体聚四氟乙烯角膜移植
眼内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研究
2000年
目的:探讨眼内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特征,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瘤细胞弥散排列,大部分瘤细胞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大小不等,胞浆丰富,呈细颗粒状、细网状或空泡状,淡嗜碱性,核圆形、椭圆形,异型明显。苏丹Ⅲ染色部分瘤细胞阳性,嗜银染色少量瘤细胞阳性;透射电镜部分瘤细胞胞浆内含有黑色素小体;免疫组化S-100、Vimentin、HMB45阳性,Keratin阴性。结论:眼内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除光镜下瘤细胞胞浆内不见黑色素外,其余组织学、电镜及免疫组化特征均同恶性黑色素瘤相似,可通过组织学与电镜或免疫组化检查确诊。
张平冯官光李永平林建贤易玉珍叶天才吴中耀
关键词: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免疫组化
光动力疗法对实验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瘤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评价血卟啉衍生物 (HPD)介导的光动力疗法 (PDT)对裸鼠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移植瘤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15只裸小鼠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动物模型眼分成A、B、C、D及E五组 ,其中A和B组为观察组 ,即既给光敏剂HPD又照光 ,但光照剂量不同 ,A组为 15 0mw/cm2 ,B组为 30 0mw/cm2 ;C组不给光敏剂 ,只照光 ;D组只给光敏剂HPD ,不照光 ;E组为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血卟啉衍生物剂量为 5mg/kg ,经尾静脉注射给药。照光时机为光敏剂注射后 72小时。照光仪的绿激光波长为 5 32nm。照光后 2 4小时摘除眼球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①实验组A :肿瘤细胞结构不完整 ,胞质呈浓缩状。核膜不完整 ,核染色质浓缩成块或裂解成碎片。②实验组B :肿瘤细胞破坏程度更明显 ,看不到完整的细胞轮廓 ,也见不到膜性结构及细胞器 ,仅见一些呈浓缩状态的片状物质 ,见不到完整的细胞核。③对照组E组 :未见组织或细胞损害。瘤细胞轮廓清晰 ,胞膜完整。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核膜完整 ,核间隙未见明显增宽。C组和D组瘤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状况同E组。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血卟啉衍生物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裸鼠眼内RB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高照光剂量下肿瘤细胞坏死程度更明显。
金陈进吴中耀李永平黄文革陈红珊钟晓菁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微结构血卟啉衍生物
视网膜前膜和视网膜下膜内激活淋巴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membranes,ERMs)和视网膜下膜(subretinalmem-branes,SRMs)内淋巴细胞是否被激活及其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用一组单克隆抗体——抗CD25(激活T细胞)、抗CD23(激活B细胞)、抗CD68(巨噬细胞)和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Ⅱantigen,HLA-DR)调查了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外伤性PVR和继发性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ERMs20例,PVR和外伤性PVRSRMs各1例。结果:ERMsCD23和CD25阳性各4例,SRMsCD23和CD25阳性各1例。CD68和HLA-DR在所有标本均为阳性。结论:在ERMs和SRMs可能存在着T、B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在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刘文吴启崇唐仕波李永平
关键词:视网膜前膜视网膜下膜免疫学B细胞T细胞PVR
多能胚胎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应用潜力的研究概况被引量:2
2000年
多能胚胎细胞具有向三胚层来源所有细胞分化的潜能,尤其是体外诱导、定向分化的特点,使其能为细胞、组织与器官移植、基因治疗提供源源不断的理想供体,在组织工程中作为种子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多能胚胎细胞系的发展历史、定向诱导分化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进行综述。
钟秀凤李永平
关键词:种子细胞定向分化癌细胞
9.999K纯金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角膜生物愈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研究 9.999K纯金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角膜的生物愈合特性 ,寻找理想的人工角膜周边制作材料。方法 :将制作有 70~ 80个小孔、厚 0 .1mm、直径 8mm、曲率半径 7.8mm的弧形 9 999K纯金薄片植入兔角膜板层中 ,裂隙灯观察并照相 ,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光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最长观察 7个月无脱出 ,在组织中稳定、无析出、无包裹、对周围组织无毒性。角膜成纤维细胞能长入人工制作的小孔内并合成胶原 ;8眼出现植入物前角膜基质层钙质沉积。术后第 2、3周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与新生血管 ,10天左右自行消退。结论 :纯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通过人工制作的小孔与角膜产生生物愈合 ;植入物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角膜的内环境 ;增加小孔面积后 ,可增加其生物相容性。
梁丹陈家祺李永平林健贤陈紫卿
关键词:人工角膜纯金生物相容性
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_(50)瘤细胞体外粘附晶体实验的初步报告被引量:1
1996年
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体外粘附晶体实验的初步报告李永平易玉珍冯官光郑健梁肿瘤细胞侵袭邻近的正常组织及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对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多限于肺癌、肝癌、黑色素瘤、横纹肌肉瘤等[1~5],有关视网膜母细胞瘤(re...
李永平易玉珍冯官光郑健梁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体外粘附
穿透角膜移植治疗角膜脂肪变性
1994年
司马晶陈家祺李永平
关键词:角膜移植眼外科手术移植术
兔眶内植入国产珊瑚羟基磷灰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0年
探讨国产珊瑚羟基磷灰石 (HA)眶内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植入兔眶内后纤维血管化情况。方法 :在 18只兔眶内植入国产珊瑚 HA,于术后定期取出植入物作光镜与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18例中有 2例出现植入物暴露 ,无发生植入物暴露的组织学改变显示 :术后 6周时植入物已全部纤维血管化 ,仅有少许炎症细胞 ;发生植入物暴露的组织学改变显示 :植入物外围少许纤维血管长进 ,内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1国产珊瑚 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植入兔眶内后 6周可达到完全纤维血管化。 2植入物暴露的发生与纤维血管延迟内生和 HA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黄丹平刘金陵郭晓东李永平林健贤陈紫卿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眶内植入物动物实验人工眼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