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宇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风暴轴
  • 4篇年代际
  • 4篇海气
  • 4篇北半球
  • 3篇大洋
  • 3篇年代际变化
  • 3篇年际
  • 3篇年际变化
  • 3篇气系统
  • 3篇海气系统
  • 2篇气候
  • 2篇环流
  • 2篇海温
  • 2篇北太平洋
  • 1篇低频
  • 1篇东亚环流
  • 1篇延伸期预报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太平洋海温
  • 1篇太平洋海温异...

机构

  • 8篇吉林省气候中...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吉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河北省气象与...
  • 2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11篇李天宇
  • 5篇朱伟军
  • 2篇李欣
  • 2篇王森
  • 2篇马阳
  • 1篇龚志强
  • 1篇封国林
  • 1篇张丽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灾害防御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季北半球两大洋风暴轴的协同变化及其与同期海气系统的空间耦合关系
基于1960-2014年NCEP/NCAR(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CPC(美国气候预报中心)的海温资料和大气环流及海洋指数,通过计算风暴轴指数、经验证交分解(EOF)等方法,研究了冬季...
李天宇
关键词:北太平洋风暴轴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
文献传递
气候态调整对华北冬、夏季气候监测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候态下,华北冬、夏季降水及气温的差异,分析了气候平均值的改变对历史极端事件监测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91~2020年(简称气候Ⅱ态)的冬季和夏季的平均降水量均略多于1981~2010年(简称气候Ⅰ态),但接近或略少于1961~2020年的平均降水量,平均降水量逐年变化幅度冬季Ⅱ态小于Ⅰ态,夏季反之。气候Ⅱ态冬季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夏季较Ⅰ态呈“中部减少,东西增加”的分布型。冬季和夏季极端降水阈值Ⅱ态(0.86 mm和22.0 mm)较Ⅰ态(0.83 mm和21.6 mm)均略有提高,造成近60年华北大部基于Ⅱ态阈值的冬、夏季极端降水日数较Ⅰ态略减少。此外,气候Ⅱ态的华北冬、夏季平均气温均明显高于Ⅰ态,也高于1961~2020年平均值。Ⅱ态气温较Ⅰ态基本呈全区增加特征,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冬季极端低温和夏季极端高温阈值Ⅱ态(-9.8℃和27.9℃)较Ⅰ态(-10.2℃和27.5℃)均有所有所提高,造成华北大部分地区基于Ⅱ态阈值的近60年冬季极端低温日数较Ⅰ态有所增加,夏季极端高温日数较Ⅰ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新气候态下华北气温和降水均值,华北大部极端降水阈值和极端气温阈值均有所提高,造成气候监测中更容易出现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历史极端事件监测中极端事件略减少的情况,在未来10年的气候监测预测业务中要充分考虑新气候态可能造成的影响。
李晓帆于长文龚志强封国林封国林李天宇
关键词:夏季
DERF2.0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及其低频分量的延伸期预报检验评估
2022年
利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月动力延伸期模式业务系统(DERF2.0)的环流产品,通过距平相关系数(ACC)、时间相关系数(TCC)、预报误差、Butterworth滤波等方法,对DERF2.0在东亚环流及其低频分量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DERF2.0模式对东亚夏季500hPa高度场预报技巧随时效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可预测性在10d以内较高;对7月预报技巧优于6月和8月。(2)在高纬度地区对500hPa高度场的预报值偏小,在中纬度地区预报值偏大;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预报误差较小,对位置的预报误差偏北;6月和7月的误差分布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预测偏北,8月则更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3)DERF2.0模式对30~60 d低频分量的预报技巧较好,10~20d低频分量在10~40d的预报技巧和稳定性欠佳。
李天宇朱晓彤付冬雪
关键词:东亚环流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对冬季北半球两大洋风暴轴协同变化的可能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利用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海温资料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不同位相的年代际背景下北半球海气耦合关系的异常与风暴轴协同变化的联系,主要结果如下:1)冬季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北半球两大洋风暴轴协同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当PDO暖位相时,对应两大洋风暴轴南北位置反向的异常变化,其中北太平洋风暴轴偏南且中东部减弱,北大西洋风暴轴偏北且中东部增强,PDO冷位相时相反。2)PDO为暖位相时,对应El Nino型海温异常,北大西洋海温呈三极型,平均槽脊加强,经向环流增强,极涡收缩,北太平洋风暴轴南压,大西洋风暴轴则北抬,此时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温度异常升高,亚洲南部、非洲北部及巴伦支海以北的高纬温度异常降低,北美西南部和格陵兰岛附近温度也为异常降低,PDO冷位相时相反。
朱伟军曹煜晨李天宇祁春娟
关键词:风暴轴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海气耦合
基于ERA5资料的吉林省东部山区分类强对流预报阈值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吉林省东部山区近10a暖季(4—9月)出现的雷暴大风型、冰雹大风型、复合型等3种类型的分类强对流个例,通过绘制箱线图后进行不同类型环境对流参数分析,得到预报阈值。结果表明:基本对流参数中,3种类型的强对流天气对应的850hPa与500hPa温差阈值为25.3℃;广义位温阈值分别为297K、301K、308K;K指数分别为26℃、29℃、33℃。与各个类型强对流相关的参数中,当平均温度露点差≥5.2℃时,需要警惕雷暴大风的产生;当融化层高度位于2.8~3.4km时,需要警惕冰雹大风的产生;当暖云层厚度≥3.5km时,需要注意复合型强对流的产生。
朱晓彤姚凯曲美慧李天宇
关键词:环境参数再分析资料
西伯利亚风暴轴的气候特征及其可能维持机制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1959—2014年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首先研究了西伯利亚风暴轴各季节的气候平均特征,然后以冬季为例,利用能量诊断方程,从能量学的角度对其的可能维持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上述分析过程中与北半球两大洋风暴轴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风暴轴一年四季都独立存在,虽强度要比两大洋风暴轴的强度弱很多且位置偏北,但可以定义为一个弱风暴轴。(2)比较来看,西伯利亚风暴轴强度的季节变化与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季节变化类似。与两大洋风暴轴位于急流东北侧不同,冬季西伯利亚风暴轴位于东亚温带急流的西侧。(3)进一步的能量分析结果表明,与两大洋风暴轴一样,斜压不稳定的能量转换(Ke4)也是西伯利亚风暴轴区域天气尺度扰动动能的主要来源;而扰动非地转位势通量散度项(Ke3)和时间平均气流对扰动动能的平流输送项(Ke1)也是风暴轴下游发展所需的扰动动能来源之一。
马阳朱伟军李天宇王森李欣
关键词:风暴轴
冬季北半球两大洋风暴轴的协同变化及其与同期海气系统的空间耦合关系
基于 1960–2014 年NCEP/NCAR(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CPC(美国气候预报中心)的海温资料和大气环流及海洋指数,通过计算风暴轴指数、经验证交分解(EOF)等方法,研究了...
李天宇朱伟军
关键词:风暴轴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海气系统
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和北大西洋风暴轴的协同变化及其与同期海气系统的空间耦合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1960~2014年NCEP/NCAR(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CPC(美国气候预报中心)的海温资料和大气环流及海洋指数,通过风暴轴指数、经验证交分解(EOF)等方法,研究了冬季北半球北太平洋风暴轴(PST)和北大西洋风暴轴(AST)之间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协同变化特征,并利用回归和相关分析对风暴轴的年际和年代际协同变化特征与同期海气系统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从所定义的冬季北半球两大洋风暴轴的纬度、经度和强度指数来看:三个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其中年际分量的方差贡献远大于年代际分量;对于单个风暴轴来讲,无论是滤波方差场原始序列还是其年际分量和年代际分量序列,每个风暴轴各自的纬度指数和经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每个风暴轴各自的南北位移和东西位移具有很好的协同性;虽然从原始序列来看,两个风暴轴之间各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均并不显著,但是对于年际分量序列和年代际分量序列,两个风暴轴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协同性变化,其中,在年际尺度上,两者仅强度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在年代际尺度上,AST的经度(纬度)变化与PST的强度(纬度及强度)变化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2)EOF结果表明,两个风暴轴之间协同变化的空间结构在年际尺度上反映的主要是强度的变化,第一模态为两者强度在其气候平均位置附近同时减弱(增强)并伴随AST整体和PST东部均略有北抬(南压),第二模态为两者强度在其气候平均位置附近同时减弱(增强)并仅伴随AST整体略有南压(北抬);而在年代际尺度上,第一模态为AST整体偏北(南)中东部偏强(弱)与PST整体偏南(北)中东部偏弱(强)的反位相协同变化;第二模态为两个风暴轴的强度在其气候平均位置附近同时增强(减弱)的一致性协同变化。(
李天宇朱伟军马阳王森李欣
关键词:风暴轴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海气系统
华北初夏高温低频特征研究
2021年
利用华北236个站气象观测资料,对华北初夏(6-7月)低频高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初夏高温主要表现为30~60 d的季节内振荡和10~20 d的准双周振荡特征。
李晓帆李伊吟杨宜昌李天宇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准双周振荡
2019年12月吉林省降水异常偏多成因分析
2021年
本文从大尺度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方面对2019年12月吉林省降水异常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究前期秋季日本附近关键区海温异常对吉林省12月降水异常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9年吉林省12月降水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在降水年代际偏多的气候背景下,2019年12月吉林全省降水量为常年同期的227.5%,居1981年以来同期多雨雪第4位。前期秋季日本附近关键区海温异常偏暖是12月吉林省降水异常偏多的驱动条件之一,在前期海温异常偏暖年:鄂霍茨克海至日本上空为异常反气旋,阻塞高压活跃,贝加尔湖附近地区为负高度距平,东亚冬季风系统减弱,局地海温的异常升高使其上空的水汽含量增加,配合东亚冬季风异常为吉林省上空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另一方面,由于中纬度45°N附近为西风距平,为东北地区带来冷空气,在槽前正涡度平流作用下,有上升运动,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在前期海温异常偏冷年:中国东北地区盛行西风,东亚冬季风偏强,中国东部沿海有北风异常,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吉林省降水的水汽和动力条件不足,降水异常偏少。
李天宇张丽付冬雪李晓帆刘宁
关键词:降水异常环流异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