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洁
- 作品数:6 被引量:96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甲钴胺对VZV病毒感染施万细胞中朊蛋白和TNF-α转换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对人施万细胞(hSC)朊蛋白(PrP^(C))、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NFR1)表达的影响,及甲钴胺(MCbl)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SC分为:空白对照组、VZV感染组、VZV感染加MCbl干预组、VZV感染PrP^(C)基因(Prnp)siRNA转染细胞组、VZV感染Prnp-siRNA转染细胞加MCbl干预组。设计合成Prnp的siRNA序列转染hSC,构建PrP^(C)表达下调的hSC模型。以感染复数为1.0的VZV分别感染后4组细胞3 d后,加药组分别加入250μg/ml的MCbl干预。感染7 d后采用CCK-8法评估细胞活力,real time RT-PCR检测Prnp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rP^(C)糖基化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染检测TACE和TNFR1的表达,TACE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TNFR1(sTNFR1)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感染组细胞Prnp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上调了2.7倍,PrP^(C)的单糖基化条带密度明显增加。TACE染色颗粒明显变小,TACE活性为对照组的36%,TNFR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sTNFR1含量为(16.77±4.57)pg/ml。感染加药组Prnp mRNA表达上调3.7倍,显著高于感染组,PrP^(C)向单糖基化迁移的比例较感染组明显减少。TACE染色颗粒变大,且TACE的活性为对照组的76%,TNFR1表达较感染组减少,sTNFR1水平达到(231.23±41.04)pg/ml,较感染组明显增加。Prnp-siRNA转染细胞感染VZV后,TACE和TNFR1等表达及活性与VZV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TNFR1含量与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rnp-siRNA转染细胞感染VZV加药组对TACE和TNFR1的表达及活性调节作用不明显,sTNFR1含量与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VZV可诱导hSC中PrP^(C)稳定性下降,TACE活性降低。而MCbl可稳定PrP^(C),调节TACE活性,促进TNFR1的脱落,从而增强hSC的抗TNF-α神经毒性能力。
- 许纲周朝生唐维桢张雨徐刚程超许洁王晓梅
-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甲钴胺施万细胞
- 围刺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对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围刺及穴位注射甲钴胺对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的作用。方法:招募了90名病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围刺组(n=31),穴位注射组(n=29)和联合组(n=30),接受2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了疱液中白介素-2 (interleukins-2, IL-2),IL-4,P物质(substance P,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等指标。评定了皮肤愈合和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等项目。结果:三组病人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0.05),联合组效果更优(P <0.05)。治疗后三组中IL-4,SP和CG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而IL-2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联合组更明显(P <0.05)。结论:围刺和穴位注射均对AHN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两者结合效果更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局部IL-2,IL-4,SP和CGRP的表达有关。
- 许纲周朝生唐维桢许洁徐刚李秀丽蔚青程超李文蔡海东王立东
- 关键词:围刺穴位注射甲钴胺白介素-4
- 临床路径结合SOAP评估在临床康复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CP)结合SOAP评估在康复专业临床带教中,对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问题能力的积极作用。方法:将47名学生随机分为CP组24名和CP+SOAP组23名,分别进行为期1个月的带教。采用病例汇报评价表和理论考试进行最终的测试。结果:学习1个月后,2组学生在主观资料收集方面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但CP+SOAP组学生客观资料的收集以及评估、计划和理论考试的成绩均明显优于CP组(均P<0.05)。结论:临床路径结合SOAP评估在康复专业临床教学中可以不断地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康复评估能力、康复技术水平以及整体综合实力的提高。
- 周朝生唐维桢徐刚许洁程超许纲
- 关键词:康复教学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Th1/Th2细胞因子及血清炎性因子相关性探讨被引量:3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与Th1/Th2细胞因子及血清炎性因子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低频脉冲电治疗结合神经营养药物(弥可保)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研究VAS评分与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PHN患者治疗后7d、1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IFN-γ、IL-4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PHN患者治疗后的IL-1β及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后,PHN患者疼痛程度与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及Th1/Th2细胞因子IL-10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PHN治疗中,低频脉冲电治疗结合神经营养药物(弥可保)注射治疗有显著的近期效果,患者的疼痛程度与Th1/Th2细胞因子及血清炎性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
- 许洁许纲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VAS评分TH1/TH2细胞因子炎性因子
- VZV对Schwann细胞朊蛋白糖基化的影响及甲钴胺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对人Schwann细胞(human Schwann cells,hSC)朊蛋白(cellular prion protein,PrPC)糖基化特征的影响,及甲钴胺(methylcobalamin,MeB12)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感染复数1.0的VZV感染细胞48 h,加入250μg/ml的MeB12培养48 h,用抗体3F4分别包被上清和沉淀中PrPC,凝集素-ELISA法筛查PrPC的糖基化特征,并测定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VZV感染组细胞上清与沉淀中的PrPC聚糖比例与未感染组比较有明显变化,总聚糖比分别为1∶1.5和1∶2.6(F=24.18,P<0.001,LSD-t=8.27,P<0.001),提示VZV感染后PrPC稳定性下降,相应的SOD活性(4.43±2.05 U/mg)与未感染组(14.23±1.27 U/mg)比较明显下降(F=18.19,P=0.001,LSD-t=6.54,P<0.001),MDA水平(11.17±1.89 nmol/mg)与未感染组(3.73±0.35 nmol/mg)比较明显升高(F=30.70,P<0.001,LSD-t=8.2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入MeB12后,VZV感染细胞沉淀中的聚糖较VZV感染未加药组有明显增加,总聚糖比为1∶2.4,提示MeB12增强了PrPC的稳定性,相应地SOD活性明显增高(11.07±2.07 U/mg,LSD-t=4.42,P=0.002),MDA水平明显下降(5.23±0.96 nmol/mg,LSD-t=6.58,P<0.001),与感染未加MeB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ZV可改变hSC中PrPC的糖基化特征,而MeB12可调节PrPC的糖基化特征,增强PrPC的稳定性,从而提高hSC的抗氧化能力。
- 许纲周朝生张雨唐维桢程超许洁徐刚王晓梅
-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SCHWANN细胞糖基化甲钴胺
- 围刺联合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围刺联合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AH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9例T_6~T_(10)节段A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3例,其中围刺组脱落2例,穴位注射组脱落4例,联合组脱落3例。各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每次0.3 g,每日2次,共10 d。围刺组穴取疱疹周围阿是穴,斜刺后予连续波耐受量电刺激20 min;穴位注射组取穴同上,注射甲钴胺注射液配伍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组围刺后再予穴位注射。各组均每日1次,14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各组治疗后皮肤愈合情况(止疱、结痂、脱痂时间),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疼痛面积和生活质量评分,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疱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联合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早于其他两组(均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疼痛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局部疱液中NSE、SP和CGRP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联合组各指标较其他两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结论:围刺和穴位注射均对AHN有辅助疗效,两者结合疗效更优,皮肤愈合迅速,镇痛显著,局部NSE、SP和CGRP的含量下降明显,其作用机制在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许纲周朝生周朝生唐维桢许洁徐刚李秀丽蔚青程超蔡海东蔡海东
- 关键词:围刺穴位注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