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维桢

作品数:15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带状疱疹
  • 4篇偏瘫
  • 4篇疱疹
  • 3篇康复
  • 3篇甲钴胺
  • 2篇带状疱疹病毒
  • 2篇带状疱疹性
  • 2篇带状疱疹性神...
  • 2篇穴位
  • 2篇穴位注射
  • 2篇元认知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痛
  • 2篇水痘
  • 2篇水痘-带状疱...
  • 2篇疱疹性
  • 2篇围刺
  • 2篇细胞
  • 2篇临床康复
  • 2篇经痛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
  • 3篇上海市第十人...
  • 2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5篇唐维桢
  • 5篇程超
  • 5篇许洁
  • 5篇徐刚
  • 5篇周朝生
  • 4篇朱树英
  • 4篇许纲
  • 3篇许纲
  • 3篇许洁
  • 2篇周朝生
  • 2篇许纲
  • 2篇蔡海东
  • 2篇李秀丽
  • 2篇徐刚
  • 2篇蔚青
  • 2篇王晓梅
  • 2篇李文
  • 2篇许纲
  • 2篇程超
  • 1篇边伟红

传媒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康复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第八次全国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刺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对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探讨围刺及穴位注射甲钴胺对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的作用。方法:招募了90名病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围刺组(n=31),穴位注射组(n=29)和联合组(n=30),接受2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了疱液中白介素-2 (interleukins-2, IL-2),IL-4,P物质(substance P,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等指标。评定了皮肤愈合和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等项目。结果:三组病人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0.05),联合组效果更优(P <0.05)。治疗后三组中IL-4,SP和CG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而IL-2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联合组更明显(P <0.05)。结论:围刺和穴位注射均对AHN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两者结合效果更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局部IL-2,IL-4,SP和CGRP的表达有关。
许纲周朝生唐维桢许洁徐刚李秀丽蔚青程超李文蔡海东王立东
关键词:围刺穴位注射甲钴胺白介素-4
双侧训练对偏瘫手分指动作的诱导
目的:探讨双侧训练在诱导脑卒中偏瘫后患手分指动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了18 例有一侧偏瘫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了分指动作的双侧训练和单侧训练诱导, 比较了两种训练对偏瘫手分指动作出现的时间,动作的起动的延迟...
许纲朱树英唐维桢刘艺
文献传递
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被分为低频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14 d。采用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生活质量(Barther指数)评分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的生活质量(Barther指数)评分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时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边伟红陈玉娟唐维桢白雪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低频电刺激神经功能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痛区皮下纤维的神经功能评估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采用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和皮肤活检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痛区皮下神经功能和形态进行评估。方法:120位T6节段病人和30位志愿者进行了CPT测试。对15位不同病程病人的最痛点和参考点进行皮肤活检,分别进行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免疫组化。结果:痛区5、250和2 000 Hz三种频率CP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4,0.80和0.87。确定高于60、79和200可鉴别出异常的神经功能变化。秩和检验显示不同病程痛点与参考点CPT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N-30天较HN-15天组3个频率的CPT比有明显增高(P<0.05)。250 Hz和2 000 Hz的CPT比在不同疼痛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害性感受器兴奋型或小纤维失神经支配型组病人3个频率的CPT比值与中枢整合型或无激惹型组病人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皮区有丰富(34.2IENF/mm)的PGP9.5阳性纤维(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IENF)和少量的GAP-43阳性纤维(4.2IENF/mm)表达。不同病程PGP9.5和GAP-43阳性纤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HN-15天组病人PGP9.5阳性轴突肿胀明显,GAP-43阳性纤维数较正常皮区显著增高(8.5IENF/mm,P<0.05);HN-30天组GAP-43阳性IENF最高(21.7IENF/mm);HN>90天组PGP-9.5和GAP-43阳性IENF均较HN-90天组明显减少(P<0.05)。通过CPT和皮肤病理结果提示发病15~30天是HN的转换期,即急性炎症性疼痛向神经病理性疼痛演变。结论:本研究属于初步报告,表明CPT可反映痛区皮下神经纤维的功能状态。CPT比值对无髓纤维的异常敏化,即激惹型和混合型疼痛有一定的协助诊断作用。而GAP-43免疫组化结合IENFD可反映皮下神经纤维的损伤状态,结合CPT和皮肤病理可确定发病15~30天是HN的关键转换期,皮下纤维的功能和可塑性改变达到高峰,提示疼痛的病理生理学�
周朝生程超徐刚刘莎莎唐维桢许洁李文许纲
关键词: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理
甲钴胺对VZV病毒感染施万细胞中朊蛋白和TNF-α转换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对人施万细胞(hSC)朊蛋白(PrP^(C))、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NFR1)表达的影响,及甲钴胺(MCbl)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SC分为:空白对照组、VZV感染组、VZV感染加MCbl干预组、VZV感染PrP^(C)基因(Prnp)siRNA转染细胞组、VZV感染Prnp-siRNA转染细胞加MCbl干预组。设计合成Prnp的siRNA序列转染hSC,构建PrP^(C)表达下调的hSC模型。以感染复数为1.0的VZV分别感染后4组细胞3 d后,加药组分别加入250μg/ml的MCbl干预。感染7 d后采用CCK-8法评估细胞活力,real time RT-PCR检测Prnp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rP^(C)糖基化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染检测TACE和TNFR1的表达,TACE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TNFR1(sTNFR1)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感染组细胞Prnp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上调了2.7倍,PrP^(C)的单糖基化条带密度明显增加。TACE染色颗粒明显变小,TACE活性为对照组的36%,TNFR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sTNFR1含量为(16.77±4.57)pg/ml。感染加药组Prnp mRNA表达上调3.7倍,显著高于感染组,PrP^(C)向单糖基化迁移的比例较感染组明显减少。TACE染色颗粒变大,且TACE的活性为对照组的76%,TNFR1表达较感染组减少,sTNFR1水平达到(231.23±41.04)pg/ml,较感染组明显增加。Prnp-siRNA转染细胞感染VZV后,TACE和TNFR1等表达及活性与VZV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TNFR1含量与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rnp-siRNA转染细胞感染VZV加药组对TACE和TNFR1的表达及活性调节作用不明显,sTNFR1含量与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VZV可诱导hSC中PrP^(C)稳定性下降,TACE活性降低。而MCbl可稳定PrP^(C),调节TACE活性,促进TNFR1的脱落,从而增强hSC的抗TNF-α神经毒性能力。
许纲周朝生唐维桢张雨徐刚程超许洁王晓梅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甲钴胺施万细胞
双侧训练对偏瘫手分指动作的诱导
目的:探讨双侧训练在诱导脑卒中偏瘫后患手分指动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了18例有一侧偏瘫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了分指动作的双侧训练和单侧训练诱导,比较了两种训练对偏瘫手分指动作出现的时间,动作的起动的延迟情况...
许纲朱树英唐维桢刘艺
文献传递
元认知结合SOAP法在临床康复带教的应用
目的:观察元认知(Metacognition,MC)结合病例汇报评价表(SOAP)法在临床康复带教中,对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将40名康复治疗专业的实习生随机分为MC+SOAP组和SOAP组,分别进行3...
周朝生唐维桢许洁徐刚程超李文许纲
毫米波在网球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唐维桢
关键词:网球肘毫米波
双侧训练对偏瘫手分指动作的诱导
目的:探讨双侧训练在诱导脑卒中偏瘫后患手分指动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了18例有一侧偏瘫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了分指动作的双侧训练和单侧训练诱导,比较了两种训练对偏瘫手分指动作出现的时间,动作的起动的延迟情况...
许纲朱树英唐维桢刘艺
文献传递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的治疗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所致眼外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明确诊断的17例糖尿病动眼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球后注射治疗组(n=8)和常规治疗组(n=9),分别进行甲钴胺药物球后注射和常规静脉药物治疗。比较了两组治疗方法对患眼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指标有患眼睑裂、眼周疼痛、第一斜视角、眼球运动和复视等指标。结果在第一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上睑下垂(U=4.00)、眼周疼痛(U=12.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二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斜视角(U=14.00)、眼球运动(U=18.00)及复视程度(U=15.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球后药物治疗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许纲唐维桢刘艺吕中伟
关键词:动眼神经眼肌麻痹糖尿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