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
- 作品数:7 被引量:14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四倍体刺槐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8
- 2004年
- 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nn)介导法,将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转入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结果表明,以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液体分化培养基(MS+6-BA 2.0 mg·L-1+IBA 0.2 mg·L-1)活化农杆菌、转化培养基中2 0 mg·L-1乙酰丁香酮、菌液浓度OD600值0.3-0.7、预培养1~2d、浸染4~8 min、共培养4~8 d、延迟1 5 d选择的条件下,4 00 mg·L-1头孢霉素可有效抑制农杆菌,卡那霉素为5 0 mg·L-1时愈伤组织上芽的白化率达97.3%。经PCR和PCR-Southecn检测,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植株基因组DNA中;转化植株丛生芽生长的NaCl相对抗性提高了2‰~3‰。
- 夏阳梁慧敏陈受宜孙仲序王太明李小玉付玲玲黄剑燕丽萍刘德玺
- 关键词:四倍体刺槐甜菜碱醛脱氢酶转基因
- 绒毛白蜡组织培育技术体系的建立
- 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又称绒毛梣,是内陆、海滨盐碱地造林不可多得的优良高大耐盐乔木树种。目前,绒毛白蜡的繁殖以种子播种为主,随着采种育苗繁殖代数的增加,绒毛白蜡已经产生了多个变异,并且...
- 夏阳梁慧敏孙仲序黄剑王太明孙道英
- 关键词:生物科学绒毛白蜡植物组织培养木本植物
- 文献传递
- 苜蓿外植体再生系统的建立研究被引量:39
- 2003年
- 以5个品种的下胚轴、叶片和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以及脯氨酸、谷胱甘肽和蔗糖对苜蓿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成苗和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苜1号叶片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诱导率最高;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2,4-D4.0mg·L-1+BA0.5mg·L-1;最佳胚状体诱导和成苗培养基均为MSO;脯氨酸对胚状体诱导无明显作用;谷胱甘肽为15mg·L-1、蔗糖为2%时诱导率最大。筛选出的5个基因型的胚状体诱导率为58%~77%,平均胚状体数目25~60个,胚状体再生率16%~72%,生根率为93%,移栽成活率为94%。另外,还建立了苜蓿高频再生组织培养体系,为今后的基因转化改良苜蓿性状打下了基础。
- 梁慧敏黄剑夏阳王太明孙仲序
- 关键词:苜蓿外植体培养基激素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
- 四倍体刺槐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试验以所建立的四倍体刺槐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以GUS染色组织分析法为依据探讨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优化转化体系,结果如下:20mg·L^(-1)乙酞丁香酮可显著提高转化效率;菌液浓度OD_(600)值0.3~0.7、预培养2d为宜;转化后暗培养对转化效率没有影响。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成功地建立了高效、可重复的遗传转化体系,选择培养基上头孢霉素400mg·L^(-1)可有效地抑制农杆菌;卡那霉素50mg·L^(-1)时愈伤组织的白化死亡率达96.4%。经PCR检测,外源基因已成功的整合到植株的基因组DNA中,获得了15个转基因株系。
- 夏阳梁慧敏孙仲序陈受宜王太明李小玉付玲玲黄剑孙道英
- 关键词:四倍体刺槐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农杆菌
- 植物F-box蛋白质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2年
- 在真核生物中,由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与细胞的分裂、发育、代谢、免疫等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密切相关.F-box蛋白质通过参与SCF复合体的形成介导了泛素化蛋白底物的特异性识别,在其降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从拟南芥和金鱼草中发现了多个已知功能的F-box蛋白质,它们分别参与了生长素信号转导、花器官发育、开花和叶片衰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拟南芥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它可能编码1000多个F-box蛋白质,约占全部预测蛋白质的5%.这些结果说明,F-box蛋白质介导的泛素化蛋白质降解途径可能是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SCF复合体和已知植物F-box蛋白质及其生物学功能.
- 王洪云黄剑赖钊薛勇彪
- 关键词:蛋白质降解植物生长素信号转导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