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67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专利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主题

  • 22篇水稻
  • 15篇基因
  • 10篇小麦
  • 8篇叶枯病
  • 8篇有机肥
  • 8篇条纹叶枯病
  • 8篇土壤
  • 8篇枯病
  • 8篇甘薯
  • 7篇霉病
  • 7篇抗性
  • 7篇肥料
  • 7篇赤霉
  • 7篇赤霉病
  • 6篇扩增
  • 6篇扩增产物
  • 6篇高产
  • 6篇包装袋
  • 5篇育种
  • 5篇抗病

机构

  • 66篇江苏省农业科...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江苏大学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烟台泓源生物...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66篇王磊
  • 26篇张永春
  • 22篇张辉
  • 18篇汪吉东
  • 16篇陈卫军
  • 14篇陈春
  • 13篇马鸿翔
  • 12篇宁运旺
  • 12篇赖上坤
  • 10篇余桂红
  • 10篇张旭
  • 9篇程兆榜
  • 9篇陈业
  • 9篇周彤
  • 9篇周益军
  • 7篇马洪波
  • 6篇孙晓波
  • 4篇范永坚
  • 4篇周永进
  • 4篇杜军凯

传媒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北方水稻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7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7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幼胚培养与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赤霉病小麦新种质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幼胚培养方法,以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苏麦3号为供体亲本,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为受体和轮回亲本,利用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 493、Xgwm 533筛选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获得15个农艺性状似轮回亲本且含有目标基因的品系。表明利用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实现培育小麦赤霉病新种质的目标。
张鹏王磊杨学明姚金保姚国才马鸿翔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标记辅助选择抗性育种
主栽品种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明确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抗性遗传模式,寻找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单分蘖鉴定、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分析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分别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武育粳3号与镇稻88构建的F2群体、F2:3家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以SSR标记连锁分析方法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结果】镇稻88表现出较强的病毒抗性和较弱的抗虫性;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SSR标记分析显示该抗病基因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标记RM229间的遗传距离为4.7cM。【结论】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主要来自于对病毒的抗性,由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以镇稻88为抗病亲本结合本研究结果,可望加快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选育的速度。
周彤王磊程兆榜范永坚周益军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基因定位
施肥方法对甘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真菌在根际土壤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磷肥施用方法对甘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以减少施肥可能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方法】甘薯–小麦轮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位于江苏南京,始于2011年。2020年选择该定位试验中的3个处理:不施磷肥(N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合(NPKM),在甘薯膨大期采集储藏根与纤维根根际土壤,测定化学性质,并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相对丰度、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及其与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1)施肥处理改变了两类根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储藏根和纤维根的根际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NPKM>NPK>NK处理,有效磷(AP)含量表现为NPK>NPKM>NK (P<0.05),同一处理两类根际间只有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纤维根和储藏根的根际土壤pH均以NPKM处理最高,NPK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NK处理,NPKM处理的纤维根根际pH显著高于储藏根根际0.81个单位。2) 3个施肥处理两类根系根际土壤的优势真菌类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 70.2%~77.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5.9%~8.5%)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 1.8%~8.1%)。3个处理间储藏根根际土壤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而NK处理纤维根根际土壤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NPKM处理(P<0.05);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在NPK和NPKM处理间以及两类根系的根际土壤间均无显著差异,而NK处理的储藏根根际土壤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较NPK处理分别低70.4%和62.9%,较NPKM处理分别降低44.0%和151%(P<0.05)。3) NPKM和NPK处理储藏根根际特有的真菌OTUs数分别为122和113个,而NK处理为86个,远低于NPKM和NPK处理。NPKM处理纤维根根际特有的真菌OTUs数最高(160个),而NPK和NK处理分别为114和127个。NK处理的纤维根根际土壤观察到的物种数和Shannon多样�
王静袁洁王磊张辉唐忠厚赵鹏张爱君汪吉东张永春
关键词:甘薯长期施肥
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
为明确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模式,寻找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单分蘖鉴定、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分析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并对武育粳3号与镇稻88构建...
周彤王磊程兆榜范永坚周益军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基因定位
文献传递
优质水稻泗稻15号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和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优质、高效和安全已成为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新目标。为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定向培育了适合轻简化栽培的优质抗病中熟中粳新品种泗稻15号,并针对其生物学特性开展长期生产试验研究,集成了包含产地环境、产量及其构成、稻米品质、肥料施用准则、农药使用准则、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干燥、运输、储藏和档案记录等方面在内的泗稻15号优质稻米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赖上坤陈春赖尚科王磊陈卫军
关键词:SATIVA
中国几种典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20年
通过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可以评价土壤抗酸化能力,了解土壤酸化过程,为修复酸化土壤提供依据。以中国部分典型地域的潮土、红壤及太湖地区水稻土为对象,对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酸碱滴定法和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探索适合测定不同土壤类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方法。结果显示,使用无CO2蒸馏水、CaCl2(0.01 mol/kg)浸提土壤(土水质量比为1.0∶2.5),运用HCl和NaOH滴定法分析的pH(H2O)、pH(CaCl2)在突变范围内与酸碱加入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CaCl2浸提的红壤pH除外)。利用CaCO3和H2SO4培养法分析则发现,初始反应为酸性的土壤,其pH值与酸碱加入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但潮土和乌栅土除外。研究结果表明,以无CO2蒸馏水进行浸提,运用HCl和NaOH进行滴定的方法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对不同土壤类型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利用该方法对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进行测定发现,各施肥处理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为19.6~24.8 mmol/kg;太湖地区黄泥土酸碱缓冲容量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增施猪粪和施用过磷酸钙是提高该土壤酸碱缓冲能力的重要举措。
汪吉东冯冰李传哲李传哲吴迪吴迪王磊张辉艾玉春许仙菊
关键词:土壤酸化红壤水稻土
水稻条纹叶枯抗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正>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disease)是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病毒病,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
周彤王磊周益军程兆榜熊如意季英华
文献传递
一种与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本发明的实质是根据连锁分离规律,以武育粳3号/镇稻88的F<Sub>2</Sub>群体为作图群体,通过抗病性鉴定结果和SSR标记数据间的连锁分析,获得了与水稻条纹叶枯...
周彤王磊周益军熊如意程兆榜
文献传递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抗倒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22
2018年
为明确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对其抗倒性的影响,以黄淮稻区最新育成的2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按株高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不同株高类型水稻主要农艺性状、茎秆特征和倒伏指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8个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极显著基因型差异,株高、穗长、穗鲜重和籽粒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1.8%、12.2%、24.4%和9.9%;聚类后不同类群品种穗长、穗鲜重和籽粒产量均随株高增高而增加。所有参试品种倒3、倒4和倒5节位叶鞘长度、节间长度、节间鲜重和倒伏指数等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差异,变异系数介于8.8%~40.4%之间,且聚类后不同类群品种对应性状参数均随着株高的增高而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株高、穗长、穗鲜重及籽粒产量均与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相关度依次为株高>穗长>穗鲜重>籽粒产量。说明不同品种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其茎秆特征存在极显著基因型差异,而这种差异对倒伏指数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株高、穗长和穗鲜重影响较大,而产量影响较小。综上,水稻育种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株高、减小穗型,通过增加穗数和改善群体质量来实现丰产性和抗倒性的双提升。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水稻倒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抗倒伏水稻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赖上坤陈春赖尚科王磊陈卫军
关键词:水稻农艺性状抗倒性基因型差异
玉米生长条件下潮土N_(2)O排放来源定量解析被引量:1
2021年
明确土壤N_(2)O排放来源是阐明N_(2)O产生机制、估算氮肥排放系数的关键。为探究外源氮施用对土壤-作物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以潮土为研究对象,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未施氮肥未种植玉米(N0P0)、未施氮肥种植玉米(N0P1)、施氮肥未种植玉米(N1P0)、施氮肥种植玉米(N1P1)4个处理,采用15 N示踪方法区分N_(2)O排放来源,定量解析N_(2)O排放规律。结果显示,与未施氮处理相比,外源氮施用显著增加土壤N_(2)O排放总量(P<0.05),土壤本底及氮肥对N_(2)O排放总量的贡献分别为22.5%和77.5%。种植玉米和未种植玉米处理外源氮施用后土壤本底N_(2)O排放均显著提高,增加比例为162%~460%(P<0.05)。施氮后增加的土壤本底N_(2)O排放量(以N计)为4.16~6.98 mg·m^(-2),约占N_(2)O总排放的13.7%~18.1%。施氮处理土壤CO_(2)排放量显著高于未施氮处理(P<0.05),且CO_(2)排放量与施氮导致的土壤本底N_(2)O排放增加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说明施氮促进土壤本底N_(2)O排放与土壤有机质周转加快有关。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氮与种植玉米的交互作用对N_(2)O排放及其来源影响显著(P<0.01)。相比N1P0处理,N1P1处理N_(2)O总排放量显著降低55.0%(P<0.05),但施氮促进土壤本底N_(2)O排放比例增加。N1P0处理土壤无机氮(NO_(3)^(-)-N和NH_(4)^(+)-N)总含量显著高于N1P1处理,而其中的NH_(4)^(+)-N含量显著低于N1P1处理(P<0.05),表明玉米种植显著影响土壤氮素去向及转化过程。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外源氮施用除导致大量N_(2)O直接排放外,还会显著提升土壤本底N_(2)O排放量及排放比例,且作物生长对N_(2)O排放来源影响显著。在集约化种植的潮土区,除控制肥料源N_(2)O排放外,还应重视土壤本底N_(2)O排放风险。
刘耀斌徐聪汪吉东王磊王磊纪程张永春
关键词:土壤-作物系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