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春

作品数:271 被引量:2,498H指数:28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0篇期刊文章
  • 8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0篇农业科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6篇土壤
  • 67篇甘薯
  • 40篇水稻
  • 36篇肥料
  • 35篇养分
  • 35篇施肥
  • 31篇氮肥
  • 23篇利用率
  • 22篇小麦
  • 18篇有机肥
  • 16篇磷钾
  • 15篇养分吸收
  • 14篇氮磷钾
  • 13篇施用
  • 13篇秸秆
  • 12篇氮素
  • 10篇土壤酸化
  • 10篇轮作
  • 9篇氮肥利用
  • 8篇肥效

机构

  • 266篇江苏省农业科...
  • 56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江苏大学
  • 8篇河海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海南大学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福建省农业科...
  • 5篇金陵科技学院
  • 5篇江苏徐淮地区...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江苏太湖地区...
  • 3篇江苏省环境监...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作者

  • 271篇张永春
  • 145篇汪吉东
  • 115篇宁运旺
  • 109篇张辉
  • 99篇马洪波
  • 81篇许仙菊
  • 38篇李传哲
  • 30篇艾玉春
  • 28篇王磊
  • 19篇董月
  • 18篇胡永红
  • 17篇许建平
  • 17篇王会方
  • 13篇陈杰
  • 12篇李庆康
  • 10篇陈丹艳
  • 10篇孙丽
  • 9篇常志州
  • 9篇朱德进
  • 9篇朱绿丹

传媒

  • 44篇江苏农业学报
  • 34篇江苏农业科学
  • 12篇土壤
  • 11篇植物营养与肥...
  • 8篇中国土壤与肥...
  • 7篇土壤学报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江苏师范大学...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长江蔬菜
  • 3篇土壤通报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0篇2024
  • 16篇2023
  • 12篇2022
  • 11篇2021
  • 26篇2020
  • 23篇2019
  • 17篇2018
  • 15篇2017
  • 17篇2016
  • 14篇2015
  • 7篇2014
  • 20篇2013
  • 18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分配特性被引量:33
2011年
探明宁紫1号甘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分配特性,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在田间进行,设5个处理3次重复,从甘薯栽插成活到成熟收获期间,每隔15 d取1次植株样,茎叶和根分别称重、烘干,分析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每生产1 000 kg鲜薯需要吸收的氮磷钾总量为11.24 kg,氮磷钾比例为1.00∶0.69∶2.32;不同生长阶段甘薯的氮磷钾养分累积特征明显不同,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甘薯生长中前期(移栽后60 d内),生长后期由于落叶使累积量反而下降,磷钾的吸收90%以上发生在甘薯生长的中后期(移栽后30 d至成熟);累积在甘薯茎叶和块根中氮磷钾总量相近,但累积在茎叶中的氮和块根中的磷钾偏多,累积在茎叶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00∶0.60∶2.03,块根中为1.00∶0.82∶2.69;移栽后60~75 d是宁紫1号甘薯"源-库"关系的过渡期。
宁运旺张永春朱绿丹陈丹艳蔡枫汪吉东许仙菊胡永红
关键词:甘薯养分吸收养分分配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49
2013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相等条件下有机肥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氮对小麦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氮化肥=25%∶75%的处理小麦籽粒产量与单施化肥持平,显著高于50%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和全有机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矿质氮的供应和小麦氮素吸收,小麦收获时有机肥∶氮化肥=25%∶75%的处理小麦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5%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43.8%和11.3 kg,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说明小麦生产上有机肥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部分替代化肥氮。
陈志龙陈杰许建平张永春
关键词:小麦有机肥化肥氮素利用率
绿肥和凹凸棒添加对黄河故道潮土土壤结构和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绿肥秸秆和凹凸棒添加对黄河故道潮土壤结构和碳氮含量的影响,为科学评价凹凸棒对农田土壤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肥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置6个处理:对照(CK)、蚕豆秸秆10 g/kg(B)、黑麦草秸秆10 g/kg(R)、凹凸棒土16 g/kg(A)、凹凸棒配施蚕豆秸秆(AB)、凹凸棒配施黑麦草秸秆(AR),采用SPSS统计、Origin整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过120 d室内培养发现:添加绿肥秸秆和凹凸棒均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碳氮含量,其中A,AB处理主要增加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而AR处理主要增加微团聚体(0.053~0.25 mm)含量,与CK相比,A,AB,AR处理降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50.8%~55.6%,增加了土壤持水量16.0%~19.2%。单施绿肥秸秆和单施凹凸棒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增量为0.38~1.99 g/kg和0.12~0.49 g/kg,二者配施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增量比单施绿肥分别高0.86~3.23 g/kg,0.29~0.44 g/kg和0.3~21.6 mg/kg,且蚕豆配施效果优于黑麦草配施。[结论]配施可以结合秸秆易分解、养分丰富和凹凸棒土较大比表面积的优势,在改良土壤结构,缓解养分释放,增强土壤固存养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中蚕豆秸秆10 g/kg配施凹凸棒16 g/kg对改良黄河故道土壤砂性结构,提高土壤碳氮含量效果最佳。
杨苏李传哲徐聪吴迪汪吉东张永春艾玉春李辉信
关键词:作物秸秆凹凸棒配施土壤结构
土壤水分条件对甘薯水分利用效率和稳定性碳同位素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以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典型旱地作物甘薯为研究对象,进行可控条件的不同水分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甘薯各典型生育期各器官碳同位素判别值(Δ13C)、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之间的关系。试验设3个水分条件: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W1),75%(W2),100%(W3)。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水分增加而增加,在W3处理时达到最大,各生育期WUE则在W1处理时达到最大。尽管W3处理最终总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最高,但高水分处理下将降低光合同化物向地下部的分配比例;同时,甘薯光合速率和Ru Bis CO活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甘薯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Δ13C各不相同,其中根的Δ13C最小,然后依次为叶柄、茎秆、叶片,表明甘薯叶片光合同化物质在各器官中分配时发生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在甘薯的各生育期,各器官Δ13C和瞬时WUE呈一致性的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碳同位素可以作为灵敏简单、快速准确的甘薯WUE的评价方法。
张辉朱绿丹宁运旺张丛志张永春
关键词:水分胁迫甘薯水分利用率
不同轮作模式农田磷养分表观平衡及其对土壤Olsen-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连续3年监测上海郊区43块定位农田研究,比较了50种作物以及5种不同轮作模式农田的磷养分表观盈余状况及其对土壤Olsen-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作物农田的磷养分盈余趋势为水生蔬菜类〉果树类〉旱作蔬菜≥草皮〉大田作物;不同轮作模式农田磷养分盈余趋势为菜菜轮作〉果树单作〉菜作轮作〉草皮单作〉作物轮作;(2)不同作物及轮作农田收获后土壤Olsen-P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磷养分盈余量多的农田土壤Olsen-P含量也高;(3)不同作物以及轮作农田磷养分盈余与收获时土壤表层(0~30cm)的Olse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许仙菊张维理张永春姚政
关键词:轮作农田OLSEN-P
基于江苏滨海盐土种植的桑树专用肥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江苏滨海盐土种植的桑树专用肥及其应用,专用肥中的有效养分为氮N、磷P<Sub>2</Sub>O<Sub>5</Sub>、钾K<Sub>2</Sub>O,其特征是,专用肥由含氮N、磷P<Sub>2</Su...
许仙菊张永春宁运旺汪吉东丁华萍陈斌马洪波张辉
文献传递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水稻土壤碳氮变化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水稻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铵态氮、硝态氮动态变化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对土壤氮素表观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盖草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比水作、覆膜和裸露处理增加50.7%、18.1%、31.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增加55.4%、11.83%、48.9%。从总体上看,土壤铵态氮呈现为:水作>盖草>覆膜>裸露,硝态氮表现为:盖草>覆膜>裸露>水作,以盖草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最高。与水作处理不同,旱作处理土壤无机氮与微生物量碳、氮存在着显著线性相关性。盖草处理无机氮残留最高,分别比覆膜和裸露处理高13.7%、32.8%;盖草处理氮肥利用率也最高,分别比水作、覆膜和裸露处理提高12.1%、14.5%、19.2%。结果表明,覆盖秸秆旱作水稻能够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一种良好的旱作水稻种植方式。
陈志龙李勇许建平张永春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无机氮氮肥利用率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生物量累积、分配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生物量累积、分配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在姜堰市进行大田试验,并设计10个肥料处理:对照(不施肥,CK)、缺氮(PKB)处理、缺磷(NKB)处理、缺钾处理(NPB)、大量营养元素平衡施肥处理(NPK)、大量营养元素平衡施肥+增施硼肥处理(NPKB)、大量营养元素平衡施肥+增施硼、锌肥处理(NPKBZn)、1/2氮肥施用量处理(1/2 N+PKB)、3/2氮肥施用量处理(3/2 N+PKB)、2倍氮肥施用量处理(2 N+PKB)。结果表明:(1)在缺素处理(PKB、NKB、NPB)中,油菜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均为PKB处理NKB处理>NPB处理。(2)在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平衡施肥基础上,增施硼能显著增加茎杆、角壳、籽粒中钾累积量(P<0.05),锌的施入能增加油菜角壳和籽粒的氮、磷累积量。(3)在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PKB、1/2 N+PKB、NPKB、3/2 N+PKB、2 N+PKB)下,茎秆生物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3/2N+PKB处理角壳和籽粒的生物量均最高,而当施氮量继续增加时,角壳和籽粒生物量呈下降趋势;茎秆氮、磷、钾累积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籽粒氮、磷、钾累积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则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可见,从产量来看,3/2 N+PKB处理的效果最好;而从养分吸收来看,在平衡施肥(NPK)的基础上增施硼肥,能够显著增加油菜茎杆、角壳、籽粒中钾吸收,而继续增施锌肥,则能够促进籽粒氮和磷的吸收。
张辉马洪波朱德进黄卉宁运旺张永春
关键词:油菜施肥生物量养分吸收
有机物料输入对黄河故道区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通过研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添加对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以期为合理培肥、提升当地土壤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黄河故道区典型潮土和当地有机物料为供试材料,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设置CK(不施有机物料)、M1(有机肥6 t/hm^(2))及M2(有机肥12 t/hm^(2))、S1(秸秆菌渣6 t/hm^(2))及S2(秸秆菌渣12 t/hm^(2))、B1(树枝菌渣6 t/hm^(2))及B2(树枝菌渣12 t/hm^(2))共7个处理,应用常规试验方法分析不同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物料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得到改善,>0.250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增加,<0.053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呈降低趋势,且在0~10 cm土层施用效果优于10~20 cm土层;有机物料输入可调节土壤三相比,减少液相比和气相比,增加固相比,降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STPED),其中输入秸秆菌渣的S2处理土壤STPED值最低(25.31),与输入树枝菌渣的B2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三相比均接近理想状态;与CK相比,有机物料施用可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树枝菌渣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透水透气性增强,土壤板结状况得到缓解。说明外源有机物输入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影响,从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效果考虑,每年在耕作层施入树枝菌渣12 t/hm^(2)为最佳施肥量。
李传哲姚文静杨苏徐聪马洪波马洪波汪吉东汪吉东艾玉春
关键词:有机物料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
动态土壤机械阻力模拟测算装置和测算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动态土壤机械阻力模拟测算装置和测算方法,包括模拟容器、所述模拟容器为封闭的盒体,还包括模拟气囊,所述模拟气囊为弹性气囊,其上连接导气管,导气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充气泵,所述导气管上还设置有阀门...
张辉张永春董月王会方李传哲宁运旺汪吉东马洪波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