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光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颈内静脉穿刺点的选择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7年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港)是一种完全埋藏于皮下且长期留置于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特别适用于肿瘤患者。输液港植入术多选择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有研究推荐中位穿刺点(环状软骨水平)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1]。随着超声引导技术的临床应用,经低位穿刺点(锁骨切迹上2cm)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的优势逐渐显现。
- 陈勇李斌飞凌泉杨源锋林志光
- 关键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穿刺点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穿刺长期留置
- 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血清TNF-α、SP表达及VAS评分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究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表达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19月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5例。其中研究组给予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注射。比较2组气管导管拔管后6(T1)、12(T2)、24 h(T3)镇痛效果;观察2组手术开始切皮时麻醉平面、麻醉初始平面;比较2组麻醉前(t1)、切皮后10 min(t2)、气管导管拔出后10 min(t3)时血清因子水平[TNF-α、白细胞介素-6(IL-6)、SP],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术后6、24 h时镇静评分(Ramsay)、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T1时,2组VAS评分基本维持在3分以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开始切皮时麻醉平面、麻醉初始平面较对照组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1时TNF-α、IL-6、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研究组TNF-α、IL-6、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组患者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研究组IgG、IgM、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研究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生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用于剖宫产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缩小麻醉平面,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镇静状态,且不会对新生儿身体状况有影响。
- 苏圣贤解小丽林志光杨源锋
- 关键词:超前镇痛镇痛效果新生儿评分
-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评价
- 2021年
- 评价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应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方法:研究开展时间是2019年11月到2021年2月,将该阶段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共60例,以掷骰子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与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高;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睡眠质量评分与疼痛评分均下降,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下降幅度均更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应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够使其症状缓解,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杨源锋苏圣贤解小丽林志光
- 关键词: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疼痛情况
- 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带状疱后遗疹神经痛治疗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患者病史,收集其基本信息,并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脊髓电刺激治疗组(79例)、神经阻滞治疗组(85例)、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57例)。每组再根据年龄是否超过65岁,细分为低年龄亚组和高年龄亚组。电话随访患者,记录患者术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3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第1、3、6以及12周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低年龄组降低的程度显著大于高年龄组(P<0.05)。在3种方法治疗期间,患者均出现轻微且相似的不良症状。结论脊髓电刺激、神经阻滞及联合治疗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联合治疗能快速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因此,从远期效果来看,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解小丽苏圣贤林志光杨源锋
- 关键词:脊髓电刺激神经阻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
-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中的镇痛效果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评价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异丙酚组,各组30例.复合组采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静脉推注地佐辛5 mg后,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2.5~3.5 mg/kg负荷剂量后以1.0~2.5 mg· 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2.5~3.5 mg/kg负荷剂量后以1.0~2.5 m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后、热凝时和术后苏醒时平均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统计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次数、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 异丙酚组诱导后及热凝时的MAP较复合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的异丙酚用量多于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体动次数、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例数均少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时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且不良反应较少.
- 林志光苏圣贤解小丽杨源锋李斌飞
- 关键词:二异丙酚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