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思德

作品数:55 被引量:32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肿瘤
  • 17篇内镜
  • 14篇大肠
  • 9篇细胞
  • 8篇结肠
  • 7篇镜检
  • 7篇侧向发育型肿...
  • 6篇肝癌
  • 6篇病理
  • 6篇大肠侧向发育...
  • 5篇粘膜
  • 5篇肠癌
  • 5篇肠镜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树突状细胞
  • 4篇体外
  • 4篇疗效
  • 4篇肠肿瘤
  • 3篇蛋白

机构

  • 5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平顶山市第一...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江门市人民医...
  • 1篇实验动物中心

作者

  • 55篇刘思德
  • 24篇姜泊
  • 18篇潘德寿
  • 17篇周殿元
  • 16篇智发朝
  • 16篇万田谟
  • 14篇袁爱力
  • 13篇周丹
  • 7篇张振书
  • 6篇张亚历
  • 6篇陈村龙
  • 6篇白岚
  • 5篇赖卓胜
  • 4篇朱薇
  • 4篇李明松
  • 3篇崔生达
  • 3篇韩宇晶
  • 3篇万田莫
  • 2篇于萍
  • 2篇彭齐荣

传媒

  • 20篇现代消化及介...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胃肠病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原医刊
  • 1篇肿瘤
  • 1篇癌症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消化病及...
  • 1篇第十届全国中...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9篇2004
  • 10篇2003
  • 6篇2002
  • 9篇2001
  • 12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1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行超声内镜检查 ,分析肠壁、肠旁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及与病变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 ①病变区域管壁增厚 ,平均管壁总厚度为 ( 6.62±0 .5 8)mm。管壁各层次增厚率分别为 :M 77.4% ( 2 4/ 3 1)、SM 93 .5 % ( 2 9/ 3 1)、MP 64 .5 % ( 2 0 / 3 1)、S 71.0 % ( 2 2 / 3 1) ,其中81.8%MP层增厚见于Baron’Ⅳ级 ,明显高于Ⅱ级 ( 0 % )及Ⅲ级 ( 3 3 .3 % )组 (P <0 .0 5 )。②管壁层次结构大多清晰可辨。77.4%出现M层异常变化 ,其中 2 2 .6%显示 3层、5 4.8%为 4层管壁声像图 ,前者均见于Baron’Ⅳ级 ,后者 72 .7%分布于Ⅳ级组 ,明显高于Ⅱ、Ⅲ级组 (P <0 .0 5 )。③ 6.5 %黏膜下层内可见直径大于 2mm的脉管样低回声结构 ,5 4.8%发现息肉。④于 5 8.1%肠壁旁发现炎性肿大的淋巴结 ,其分布与Baron’分级无关 ;未见脓肿或窦道等病灶。结论 EUS能够显示炎症侵袭肠壁的深度 ,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有助于临床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郭文姜泊刘思德张亚历智发朝潘德寿周丹万田谟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结肠炎溃疡性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伴粘膜内癌2例报道
2001年
刘思德姜泊
关键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检查
黏膜染色技术对回肠末端微小病变的诊断意义
1 背景内镜染色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食管和结直肠病变的诊断,尤其是靛胭脂染色后观察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对内镜下分辨腺瘤性或非腺瘤性息肉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判断病灶性质、形态、范围、大小并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
白岚万田谟刘思德潘德寿姜泊
文献传递
大肠锯齿状腺瘤7例报告被引量:14
2002年
2000年12月~2001年4月,我院内镜中心作全结肠镜检查859例,发现腺瘤性息肉188例,其中7例经病理证实为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该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32~53岁,平均44.7岁;病变位于直肠3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2例,盲肠1例;均为单发,直径为8~27mm,平均15.4mm.
刘思德姜泊智发朝陈村龙潘德寿周丹万田谟
关键词:大肠锯齿状腺瘤结肠镜病理学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25例诊治报告被引量:43
2002年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LST的病变形态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腺瘤,并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目前大肠LST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2000年12月-2001年10月作者所在医院常规肠镜检查中发现的25例大肠LS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该25例病例共发现26处病变,内镜下大体分型为颗粒均一型11处,结节混合型15处,病理检查发现粘膜内癌3例,锯齿状肿瘤2例;病变大小11-20删除th ,21-30mm9处,31mm以上11处,其中最大者60mm×12mm,26处病变的腺管开口类型以Ⅳ型为主,占61.54%916/26);ⅤA型2处,与另1处Ⅳ型共3处病理诊断为粘膜内癌,ⅢL型8处,病理诊断为管状绒毛状腺瘤,25例病例全部在发现病变的同时或择期进行粘膜剥离或分片粘膜剥离治疗,全部病例未发生任何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姜泊刘思德智发朝潘德寿周丹万田谟周殿元
关键词: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肿瘤
肝癌病人树突状细胞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以肝癌病人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抗肝癌免疫。方法 自肝癌病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PBMC) ;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 (TAA)激活DC ;以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介素 4(IL 4 )联合刺激PBMC中DC ;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CTL) ;检测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BEL 740 2、LOVO及HOS 86 0 3等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肝癌病人DC能够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CTL ,该CTL对HepG2肿瘤细胞有强大的杀伤力 ,杀伤率为 (92± 1 0 5 ) % ,对BEL 740 2肿瘤细胞亦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杀伤率为 (6 3± 1 1 ) % ,对LOVO及HOS 86 0 3肿瘤细胞则无明显细胞毒作用 ,杀伤率分别为 (9±5 3) %、(8± 4 2 ) %。结论 肝癌病人外周血DC体外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提示DC可能在治疗肝癌及预防肝癌复发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明松袁爱力张万岱徐国良刘思德张振书张亚历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肝肿瘤
腹膜恶性间皮瘤2例报告
2000年
腹膜间皮瘤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我院在1997年11月至1999年11月间收治2例,均以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甘伟平刘思德
关键词:腹膜间皮瘤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发病机制致病因素
嗜酸性小肠炎1例报告
2000年
嗜酸性胃肠炎是一少见病,自Kaizser 1937年首次报道至今文献报告不超过100例。国内仅有少数病例报告。我们最近遇见一例,现报告如下。
耿焱刘思德
关键词:病理检查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生物蛋白胶内镜下填塞治愈残胃空肠瘘1例被引量:1
2000年
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吻合术后(毕Ⅱ式)发生的残胃空肠瘘非常少见,多需手术治疗,最近我院收治1例,用内镜下生物蛋白胶填塞治愈。现报道如下:
甘伟平刘思德
关键词:生物蛋白胶胃镜检查填塞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联合环磷酰胺对H_(22)肝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6
1994年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联合应用对H22肝癌小鼠具有显著协同抗肿瘤作用,这种协同作用与二者用药的先后次序有显著关系。TNF、CY单独应用及CY先于TNF应用的抗瘤作用差(抑瘤率25.60%,ILS32.64%),TNF与CY同时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的抗瘤作用略增强(抑瘤率34.72%,ILS54.74%),但如先用TNF后用CY抗瘤作用则显著增强,可以明显改善H22肝癌小鼠的免疫功能(NK活性增长率49.70%,LAK活性增长率46.30%),明显抑制实体瘤生长(抑瘤率60.12%),显著延长H22肝癌小鼠(腹水型)生存期(ILS104.78%),并且有25%H22肝癌小鼠完全治愈。提示:联合TNF与CY治疗肿瘤,TNF、CY序贯用药方法为最佳方案。
刘海峰袁爱力刘思德周殿元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抗肿瘤作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