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447 被引量:2,530H指数:2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4篇期刊文章
  • 10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6篇医药卫生
  • 59篇电气工程
  • 41篇化学工程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8篇理学
  • 7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电子电信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7篇纳米
  • 53篇电池
  • 43篇药物
  • 42篇肿瘤
  • 41篇细胞
  • 39篇碳纳米管
  • 39篇纳米管
  • 34篇脂质体
  • 33篇体外
  • 33篇锂硫电池
  • 33篇给药
  • 29篇催化
  • 26篇液相色谱
  • 26篇色谱
  • 26篇石墨
  • 26篇相色谱
  • 24篇高效液相
  • 24篇高效液相色谱
  • 22篇英文
  • 20篇液相色谱法

机构

  • 262篇北京大学
  • 148篇清华大学
  • 26篇北京大学第一...
  • 19篇苏州大学
  • 17篇北京理工大学
  • 17篇沈阳药科大学
  • 15篇黑龙江中医药...
  • 11篇西北大学
  • 9篇国家自然科学...
  • 8篇曲阜师范大学
  • 8篇北京康倍得医...
  • 7篇北京化工大学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中国药学会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河北科技大学
  • 5篇郑州牧业工程...
  • 5篇沈阳材料科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443篇张强
  • 57篇魏飞
  • 52篇黄佳琦
  • 39篇王坚成
  • 37篇吕万良
  • 35篇张烜
  • 30篇王学清
  • 29篇张华
  • 25篇程新兵
  • 25篇骞伟中
  • 24篇郭应禄
  • 24篇张学农
  • 22篇赵梦强
  • 22篇彭翃杰
  • 21篇张志文
  • 19篇代文兵
  • 18篇梁丽莉
  • 17篇齐宪荣
  • 17篇阎雪莹
  • 16篇唐丽华

传媒

  • 48篇药学学报
  • 39篇Journa...
  • 35篇中国药学杂志
  • 24篇中国新药杂志
  • 14篇储能科学与技...
  • 12篇中华泌尿外科...
  • 9篇新型炭材料
  • 8篇北京大学学报...
  • 7篇科学通报
  • 6篇药物分析杂志
  • 6篇物理化学学报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4篇化工学报
  • 4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中成药
  • 4篇中国科学基金
  • 4篇Chines...
  • 4篇中国化学会第...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医药工业...

年份

  • 7篇2023
  • 10篇2022
  • 9篇2021
  • 13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18篇2017
  • 31篇2016
  • 19篇2015
  • 25篇2014
  • 19篇2013
  • 23篇2012
  • 12篇2011
  • 16篇2010
  • 11篇2009
  • 19篇2008
  • 22篇2007
  • 19篇2006
  • 22篇2005
  • 28篇2004
4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质体及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6年
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及降低毒性、抗肿瘤多药耐药等优点。由于近年来在其制备工艺、制备材料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在抗肿瘤、克服生物屏障、装载生物药物及疫苗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刘扬吕万良张强
关键词:脂质体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
高稳定性锂硫电池系统中的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 attract grea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while the real applications ...
黄佳琦庄汀洲彭翃杰张强魏飞
迈向更加安全的锂金属负极:SEI的形成原理和调控机制
锂离子电池在促进社会发展智能化、便携化、多元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人类生活质量。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三位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科学家。但由于理论能量密度瓶颈的限制,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很难满足未来...
张强
文献传递
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英文)
2001年
本文研究了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考察了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考察了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脂质体在Hepes缓冲液(pH 7.5)和大鼠血清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包封率高(>85%),平均粒径为56.3 nm,体外释放慢。结论认为制备的隐形脂质体包封率较高,药剂学性质较好,适于临床使用。
张华齐宪荣张强
关键词:柔红霉素脂质体药剂学性质包封率体外释放平均粒径
CLA-PTX对黑色素瘤B16-F10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英文)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CLA-PTX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选择鼠源B16-F10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研究CLA-PTX体外细胞毒,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作用,以及CLA-PTX体外细胞摄取作用。用荷瘤C57BL6/N小鼠研究CLA-PTX的体内抗肿瘤作用。体外细胞毒研究结果表明:CLA-PTX的IC50为(4.25±0.43)μM,优于紫杉醇(6.70±0.80)μM(P<0.01)。与空白组和紫杉醇组相比,CLA-PTX可使细胞总凋亡比例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LA-PTX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而紫杉醇则使细胞在G2‐M期蓄积。CLA-PTX的细胞摄取量显著高于紫杉醇(P<0.01)。体内抗肿瘤药效显示,CLA-PTX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紫杉醇组(P<0.01或P<0.05)。上述结果表明,CLA-PTX对B16-F10细胞有显著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李捷思杨科柯曦宇杜若张烜张强
关键词:细胞摄取抗肿瘤作用
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口腔给药研究被引量:27
2002年
目的 探讨柔性纳米脂质体经口腔粘膜转运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用反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 ,对其包封率、形态和粒径大小进行测定。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口腔给药 (bu)后 ,进行体内降糖实验 ,同时测定胰岛素水平变化。结果 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 (18 9±1 8) %和 (2 2 1± 2 2 ) % ;粒径分别为 (42± 2 0 )nm和 (6 0± 34)nm。透射电镜下 ,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指纹状结构比普通脂质体更多 ,其他无明显区别。以sc胰岛素溶液 (1U·kg- 1 )为对照 ,bu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 (10U·kg- 1 )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5 5 9%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9 78% ,高于bu胰岛素溶液对照组 (P <0 0 5 )、胰岛素普通脂质体组 (P <0 0 5 )及空白柔性纳米脂质体与胰岛素混合物组 (P <0 0 5 )。结论 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可能成为经口腔粘膜转运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有效载体。
杨天智王向涛阎雪莹张强
关键词: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口腔给药相对生物利用度
盐酸地匹福林眼用凝胶剂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制了盐酸地匹福林眼用凝胶剂,进行了体外释放、体外渗透以及眼部刺激性实验。方法: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的含量及体外释药量的方法,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处方的体外释药实验,采用离体角膜进行体外渗透实验。结果: 亲水凝胶材料含量越小,盐酸地匹福林从凝胶基质中释放越快,凝胶剂体外释药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方程。凝胶剂离体角膜渗透行为符合一级释放规律。盐酸地匹福林凝胶剂具有较低的眼部刺激性。结论: 盐酸地匹福林眼用凝胶剂有较好的缓释行为,可以明显降低眼部刺激。
王丽茹张强
关键词:凝胶剂体外释药体外渗透离体刺激性
壳聚糖纳米粒用作基因递送载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5
2002年
目的 初步研究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性质和转染活性。方法 用复凝聚法制备纳米粒 ;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态 ;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多分散度和zeta电位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基因包封率 ;用凝胶阻滞分析和荧光扫描测定基因在纳米粒中的位置 ;用体外基因转染实验定性评价纳米粒的转染活性。结果 纳米粒形态多呈球形 ,平均粒径为 2 18 9nm ,多分散度为 0 2 76 ,zeta电位为 +2 1 2mV ;基因包封率为 99 6 %;凝胶阻滞分析和荧光扫描表明基因几乎全部被包裹在纳米粒内部 ,表面吸附很少 ;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表明基因壳聚糖纳米粒能够转染人胚胎肾细胞 (HEK2 93)和肝癌细胞 (HepG2 ) ,基因能够在这两种细胞中表达。结论 壳聚糖纳米粒能将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且基因能够表达 ,因此可以用作基因药物载体。
黄伟崔光华贺俊峰周旭张强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粒基因载体复凝聚法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考察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 ,从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以市售的进口头孢呋辛酯片剂 (西力欣 )为对照 ,选用 2 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 ,进行了随机的 2周期交叉实验。以HPLC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 ,进而对主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0名受试者交叉po单剂量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和西力欣片 (2 5 0mg)后两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较接近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F)达 92 .88%。主要参数的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和西力欣片的AUC0~inf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91%置信区间在 81.6 %~ 97.2 %之间 ;两种制剂的cmax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90 %置信区间为 93.6 %~ 12 1%。结论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与西力欣片具生物等效性。
赵甘霖张强孙华东张大卫吕万良
关键词:相对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干混悬剂
微流控技术在纳米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微流控是利用微纳米级尺度的管道来处理和操控流体所涉及的一门技术。利用微流控精准控制层流液体或液滴混合效应可实现传统常规液体混合方法难以完成的纳米粒制备。本文以纳米药物输送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切入点,主要介绍微流控技术在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和杂化纳米粒等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构建中的应用,并剖析其在不同结构的纳米组装体精准控制作用机制。本综述将为纳米药物输送系统领域的研究者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微流控技术提供借鉴参考。
郭希颖魏巍王坚成张强
关键词:微流控构效关系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