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现

作品数:24 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油藏
  • 9篇砾岩
  • 8篇驱油
  • 8篇储层
  • 7篇低渗
  • 7篇低渗透
  • 6篇油田
  • 5篇应力敏感
  • 5篇砂岩
  • 5篇剩余油
  • 5篇酸化
  • 5篇特低渗
  • 5篇特低渗透
  • 5篇驱油效率
  • 5篇砾岩油藏
  • 4篇应力敏感性
  • 4篇砾岩储层
  • 4篇孔隙
  • 4篇孔隙结构
  • 3篇砂砾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克拉玛依职业...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玉门油田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4篇刘红现
  • 6篇覃建华
  • 6篇许长福
  • 6篇陈冀嵋
  • 5篇屈怀林
  • 3篇刘平礼
  • 3篇赵逸清
  • 3篇赵立强
  • 2篇董海海
  • 2篇唐洪明
  • 2篇陈玉琨
  • 2篇刘之的
  • 2篇廉桂辉
  • 1篇杨作明
  • 1篇胡志明
  • 1篇王延杰
  • 1篇胥勇
  • 1篇钱根宝
  • 1篇阳旭
  • 1篇景福田

传媒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新疆石油科技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2012年特...
  • 1篇首届中国石油...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克拉玛依砾岩储层水驱油机理研究
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下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从砾岩储层特征分析和渗流机理研究着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砾岩储层水驱油和渗吸过程中微观孔隙动用规律,分析了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和长期水驱油对储...
刘红现
关键词:砾岩油藏水驱油机理剩余油分布孔隙结构
砂砾岩储集层聚合物驱油微观机理——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为揭示聚合物在砂砾岩储集层的驱油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品,通过驱替过程中在线CT扫描监测和核磁共振方法,分析了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砂砾岩储集层不同模态孔隙结构岩心样品在水驱和聚合物驱过程中油水动用特征及水驱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模态孔隙结构岩心样品驱油效率差异显著,聚合物驱效率最高的是双模态孔隙结构岩心样品;不同模态孔隙结构样品驱油规律一致,水驱首先动用高含油饱和度区域,聚合物驱进一步扩大原先水驱波及区域,低含油饱和度区域及孤岛状孔隙中原油基本未被动用。
钱根葆许长福陈玉琨王晓光刘红现廉桂辉
关键词:克拉玛依油田砂砾岩储集层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
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被引量:22
2011年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下克拉玛依组砾岩油藏已投入开发50多年,现处于中高含水期,采收率低。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储层目前含油饱和度,建立孔隙半径与横向弛豫时间的转换关系,定量分析剩余油在微观孔隙中的分布规律,进而确定相应提高采收率措施。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剩余油主要分布于中小孔隙之中,其中可动用油藏储量占目前剩余油储量38%。实验结果对制订油藏剩余油挖潜措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刘红现许长福胡志明
关键词:核磁共振砾岩储层剩余油孔隙结构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体四维描述被引量:1
2016年
描述了块状特低渗透砾岩油藏水淹特征及水淹规律,并利用加密井水淹层解释结合动态分析定量描述了水淹体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进一步讨论了该类油藏的水驱机理,且对该区油藏的长期双线性渗流模型、裂缝控制水驱方向、水驱速度差异、裂缝的应力敏感性等进行了讨论。现场应用该成果,控制注水取得较好成效。
覃建华屈怀林赵逸清刘红现丁艺
关键词:特低渗透砾岩应力敏感
一种新型砂岩酸化液体系被引量:3
2012年
氟硼酸铵是一种含氟铵盐,在水溶液中显弱酸性,可以发生缓慢水解,最终产生氢氟酸,因此有了对砂岩储层进行基质酸化的可能。研究了以氟硼酸铵为主体配方的酸液体系的性能,确定了各组分的最佳浓度,并对添加剂进行了优选,确定出了一套合理的添加剂配方。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缓速、缓蚀等特点,为该体系的现场应用提供了室内实验依据。
李甫刘红现吴安林张婷婷陈冀嵋
关键词:缓速酸砂岩储层酸化
裂缝性特低渗透块状砾岩储层水淹变化规律
2015年
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首先从裂缝性双线性渗流特征、水驱方向、水驱速度及注水导致裂缝规模扩大等方面描述了注水导致裂缝变化的水驱特征,并进一步结合新钻井水淹层解释、综合描述了该区裂缝性平剖面水淹规律,解释了该区注水见效率低而水窜井比例高的注采矛盾现象。根据研究结果对新投井井位及老井注水量进行了优化,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屈怀林刘红现覃建华彭寿昌赵逸清陈亮
关键词:特低渗透水淹规律
层间非均质砾岩油藏水驱油模拟实验被引量:18
2014年
针对砾岩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强,开采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剖面动用差异大,油藏整体采收率低的特点,以新疆油田七区克上组砾岩油藏为例,开展了不同非均质程度模型恒压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组并联水驱油实验中,渗透率越高的岩芯越先启动,含水率上升越快,无水采收率越低,驱油效率越高;层间渗透率级差越大模型驱油效率越低,与高渗岩芯相对渗透率级差大于8的岩芯并联驱替不能启动;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等单模态或双模态孔隙结构岩芯驱油效率较高,砂砾岩和砾岩等复模态孔隙结构岩芯驱油效率较低;增大并联模型驱替压差后中低渗岩芯驱油效率增大,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
唐洪明文鑫张旭阳任小聪刘红现
关键词:砾岩油藏层间非均质性水驱油实验驱油效率
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驱油效率影响
以克拉玛依油田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应力敏感实验、岩心核磁共振、铸体薄片分析、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水驱油实验,分析了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力敏感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层的...
刘红现许长福覃建华阳旭董海海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田砂砾岩储层应力敏感性驱油效率
文献传递
克拉玛依砾岩储集层微观水驱油机理被引量:63
2011年
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下克拉玛依组砾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从储集层特征分析和渗流机理研究着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砾岩储集层水驱油和渗吸过程中微观孔隙动用规律,分析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和长期水驱油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但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小孔隙之中;水驱过程中,优先动用的是超大孔隙,对采出程度起主要贡献的是中大孔隙;渗吸过程中,优先动用的是小孔隙,对渗吸作用起主要贡献的是中小孔隙;孔隙结构是影响驱油效率和微观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因素;长期水驱后,孔隙中填隙物发生膨胀、分散、运移和溶蚀,大孔道增多,连通性变好,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
许长福刘红现钱根宝覃建华
关键词:驱油效率孔隙结构核磁共振剩余油渗吸
火山岩裂缝型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埋藏深、岩石类型复杂、裂缝较为发育,属于典型的裂缝型储层。为研究火山岩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的物性变化规律,弄清裂缝的产状与应力敏感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不同火山岩岩性的岩心图像入手,通过对岩心裂缝进行可视化描述,在弄清裂缝发育特征和产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5口丼20多块岩心样品进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不同裂缝产状的岩心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可知,火山岩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不仅与裂缝的发育程度有关,而且与裂缝的产状紧密相关。低角度缝较发育的具有网状缝系统岩心的应力敏感性最强,高角度缝岩心的次之,直劈缝岩心的则相对较弱。
刘之的苗福全罗晓芳付东刘红现
关键词:火山岩应力敏感性渗透率裂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