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胶质
  • 2篇血管内皮
  • 2篇手术
  • 2篇细胞
  • 2篇内皮
  • 2篇胶质细胞
  • 1篇蛋白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性能评价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增殖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7篇潘之光
  • 2篇徐宏治
  • 2篇柴敏茵
  • 2篇孙安
  • 2篇孙凤艳
  • 2篇鲍伟民
  • 1篇郭玮
  • 1篇张荣
  • 1篇周憑
  • 1篇宋斌斌
  • 1篇毛颖
  • 1篇吴炯
  • 1篇毛颖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帕洛诺司琼预防脑胶质瘤患者尼莫司汀化疗后急性恶心和呕吐
2013年
目的研究使用帕洛诺司琼预防脑胶质瘤患者尼莫司汀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均使用尼莫司汀方案化疗的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帕洛诺司琼组和甲氧氯普胺组各23例,分别给予帕洛诺司琼注射液0.25 mg和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均静脉注射,每日1次,预防化疗后恶心和呕吐。通过通用毒副反应评判标准NCI-CTCAE 4.0进行分级,观察两组24 h内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血电解质紊乱情况。结果帕洛诺司琼组出现呕吐的患者共9例,发生率为39%;甲氧氯普胺组出现呕吐的患者16例,发生率为70%,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帕洛诺司琼组出现恶心的患者共15例,发生率为65%,甲氧氯普胺组出现恶心的患者共23例,发生率为100%,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帕洛诺司琼组低钾、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甲氧氯普胺组(P<0.05)。帕洛诺司琼组仅1例患者出现头晕,其余患者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帕洛诺司琼对脑胶质瘤患者尼莫司汀化疗后急性恶心和呕吐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
周憑潘之光柴敏茵孙安徐宏治鲍伟民
关键词:帕洛诺司琼甲氧氯普胺尼莫司汀神经胶质瘤
2008年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进展
2009年
潘之光毛颖
关键词:脑血管病
S100B蛋白在血脑屏障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估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S100B蛋白的性能,并初步探讨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的关联。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文件对S100B蛋白的精密度进行验证,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线性和正确度。检测45例血脑屏障受损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根据脑脊液蛋白电泳试验中白蛋白商值(QALB)检测结果的四分位数[〈第25百分位数(P25)、P25-〈第50百分位数(P50)、P50-〈第75百分位数(P75)、≥P75]对患者进行分组[0.05)。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测定S100B蛋白的检测性能符合临床要求,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可反映血脑屏障破坏程度,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
潘之光秦嘉倩吴炯宋斌斌郭玮
关键词:S100B蛋白血脑屏障性能评价
损伤脑内神经血管网络重构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脑内的病理十分复杂,包括急性和慢性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再生修复。已知神经血管网络重构在损伤脑修复中起关键作用。本课题组的系列研究发现,缺血损伤脑区损伤的细胞除了发生不可逆的死亡外,还存在神经元和血管的新生及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有趣的是,这些血管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元新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缺血损伤脑内活化的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可作为干细胞样细胞,能转分化为新生的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神经元新生和突触可塑性。新生神经元又能与局部和远端的神经形成有功能的网络。此外,VEGF能直接调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膜上离子通道功能,参与神经元的轴浆转运和递质释放,提高神经元对缺血缺氧损伤的耐受能力。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缺血损伤脑内神经血管网络重构中,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在细胞间起桥梁样作用,而VEGF充当了细胞间的联络分子的作用的新观点。
潘之光潘之光陈献华孙凤艳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星形胶质细胞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效果与预后分析
目的:了解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rainstemcavernousangioma,BSCM)的自然病史,总结手术效果,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某一治疗小组于1999年7月至2008年...
潘之光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效果预后分析自然病史神经功能
巨大前庭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
2013年
目的研究巨大前庭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显微手术切除35例巨大前庭神经鞘瘤,治疗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异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果 35例前庭神经鞘瘤中,肿瘤全切除28例(80.0%),近全切除7例(20.0%);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5.6%(31/35例患者),术后无患者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前庭神经鞘瘤、积极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能获到较好的手术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周憑潘之光柴敏茵徐宏治张荣鲍伟民孙安
关键词:前庭神经鞘瘤显微手术并发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损伤脑内神经血管单元的重构被引量:33
2017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最初被认为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及血管增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后来发现,VEGF在脑内的神经细胞也有表达,并参与神经细胞的发育、轴突的生长和神经元细胞膜上离子通道功能的调节。VEGF对损伤脑具有抗凋亡等神经保护作用。此外,VEGF还具有促进损伤脑内神经元新生的作用和增强活化胶质细胞转分化为新生神经元的能力。现有的文献提示,VEGF在正常脑内能调节神经可塑性,在损伤的脑内能促进神经血管单元的重构和脑修复。本文重点阐述成年脑内VEGF对神经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对损伤脑的修复作用。深入研究VEGF的神经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有助于理解脑功能调节机制,研发脑保护和脑修复的新技术。
潘之光毛颖孙凤艳
关键词:神经血管单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增殖神经可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