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美君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语义
  • 2篇语法
  • 2篇构式
  • 1篇动词
  • 1篇动词分类
  • 1篇修辞策略
  • 1篇隐喻
  • 1篇语法解释
  • 1篇语法理论
  • 1篇语法问题
  • 1篇语境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素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处理
  • 1篇语言学
  • 1篇语言学家
  • 1篇语义标注
  • 1篇语义来源

机构

  • 7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景德镇陶瓷大...

作者

  • 7篇刘美君
  • 1篇何洪峰
  • 1篇鲁莹

传媒

  • 2篇当代修辞学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辞书研究
  • 1篇国际汉语教育...
  • 1篇世界华文教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从客观匹配到主评价副词--“恰”类词的语义来源及历时演变
鲁莹刘美君
形式与意义的搭配:从构式的视角看中文文法(英文)
2017年
汉语语法教学很有挑战性。汉语语言学研究的目的便是透过解释汉语的独特之处,来帮助学习者学通汉语的语法。本研究主要从构式语法框架及非英语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汉语语法。语言学家Givón(1993)提出的功能语法及Goldberg(1995,2005)提出的构式方法,特别是在形态句法方面,对汉语教学有极大的帮助。语素在语法体系中尤为重要。在汉语语法体系里,不同的语素组合代表不同的述谓结构,以体现不同的语法功能。下列汉语例子印证了如何从构式的视角来看汉语的形意搭配原则:(1)构式变化:a.非事件性述谓结构:他吃苹果。(日常习惯)b.事件性述谓结构:他吃了苹果。(事实发生)c.评价性述谓结构:他很爱吃苹果。(量化评价)d.断言性述谓结构:他是爱吃苹果。(明确表示)e.经验性述谓结构:他吃过苹果。(以往经历)本文紧接着对汉语最常用标记词"很"和"得"的用法提出一个基于形式搭配功能的新论点。"很"在汉语语法中是一个量化标记(EVAL-trigger+X-scalar value)。"得"不论在形式还是在功能上只可被认为是一个后置于动词的补语标记(V+de+Complement)。因此,"很"和"得"的句法表现都应该与其功能相一致,比如汉语重动句中"得"的构式体现。
刘美君
关键词:汉语语法
中文动词及分类研究:中文动词词汇语义网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发展,语言学成为"产""业""学"界寻求合作及突破的新契机。其中语言学语义资源的构建及标注问题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热点及难点。文章针对中文动词语义分类问题,从理论研究、语义网构建及实践应用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理论研究上,文章以"框架为本,构式为用"的研究方法为基石,依循框架语义和构式语法以区分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形-义"搭配,形成"格式塔"(Gestalt)般互补。语义网构建上,以语言学分析为基础,语料实证为依归,通过"框架元素"与"定义性构式"来定义动词属性,使语料兼有词汇表征、框架阶层及语义标注等信息。语义知识库目前包含"沟通""认知""感知""情绪""评价""社会互动""自动"和"致使移动"八大类框架动词,已有效运用于多种基于语义及事件框架的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包括中文语义自动消歧,自动语义角色标注,事件框架甄别及故事自动生成。
刘美君万明瑜
关键词:框架语义构式语法动词分类语义标注自然语言处理
陶瓷文本中特殊的修辞策略被引量:4
2020年
本研究从陶瓷形状的描述性文本(ceramic text,下文简称为"陶瓷文本")出发,旨在通过新建的陶瓷语料库探讨中文陶瓷文本①中的特殊隐喻和转喻手法。研究结果显示:1)陶瓷文本中的隐喻和转喻映射满足三个原则,即从自然实体映射到人工制品、从生命体映射到非生命体、从切身的经历映射到陌生的经历;2)陶瓷文本中不仅存在单层隐喻或转喻映射关系,也存在繁复连绵的隐喻或转喻映射关系,呈现多层次的概念转换;3)自然实体是陶瓷隐喻和转喻最常使用的始源域,其中人体占最高比率;4)陶瓷文本中的隐喻和转喻策略与其他常见语篇存在不同,例如以较少使用的人体部位作为始源域形容瓷器的形状,以及大量使用整体转喻部分而非常见的部分转喻整体的用法。研究结果揭示了陶瓷文本中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为继续深入研究陶瓷文本这一重要历史文化载体开启了重要的篇章。
刘美君杨佳铭
关键词:隐喻转喻
新媒体词汇语义的互动化趋势
2024年
答辩时间:2024年2月线上社交平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社会交往的方式和结构,新媒体不再是单向传递信息的媒介,而是由文本交流和个体身份联结共同塑造的虚拟空间。在这种高互动、高频率的社交语境中,新兴词汇更容易产生语义和语法上的变异,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近十年(2012~2022年)五大网络流行语榜单中109个网络热词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写Python脚本自动抓取1,000,000条,包含109个网络热词的近三年(2020年1月~2023年1月)新浪微博语料,自建新媒体热词语料库。结合互动语言学和使用语法理论,梳理新兴词汇的语义延伸和词类转移路径,从社交网络和语境折叠视角,探讨新兴词汇演变的趋势与动因。
贺天琪刘美君
关键词:网络热词词汇语义社交语境语法理论自动抓取
动素名词的概念转指及语义演变路径被引量:1
2021年
词汇语义是修辞的重要考量,也是建构语篇的基本要素。词的语义构成往往牵涉到语素相互结合的互动演变。动素名词,是指由两个动语素组合而成的名词,其组构成分与整体结构异质。本文从认知概念结构角度,探讨动素名词的语义演变路径及动因。其词义形成包括3个阶段:语素义组合或融合为动词义;动词义经事件概念结构转指为名词义;名词所指范域变化。动转名是其中的核心步骤:在语篇建构过程中,基于事件概念结构所产生的转指是动转名的认知理据,又分为事件指涉及参与角色凸显两类。事件本身可基于指涉需要而名词化,成为指涉对象或事件名称;不同"事件"结构带有不同的显著论元(语义角色),也可能凸显为名词义。动素名词大多倾向于转指其事件结构中的显著成分,这些成分在句法上与动词高频共现,在语义上表达侧重属性。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概念结构理论,辅以框架语义学原理,对动素名词的语义转变作出深入剖析和解释。
贺天琪刘美君何洪峰
语言学家贡献的两个小钱:“中文动词词汇语意网”和“语法问问我”
2019年
到底语言学家可以为中文教学做出怎样的贡献?我发现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经常遇到的便是语法问题。我曾经在美国北加州教过一年半的中文,学生们常常问我的问题,基本上都和语言学相关。比如,在中文例句中“他打球打得很好,他吃饭吃得很快”,为什么动词“打”和“吃”要重复使用?中文的“了”字到底在发挥什么功用?我们用英语表达“I'm sick”,可在中文中我们应该表达成“我生病了”或“我感冒了”,为什么中文表达需要加上“了”;再者,“我吃苹果”和“我吃了苹果”有何不同?我了解到许多北美教科书的语法解释有很多错误,而语言学家的贡献就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解释中文语法,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中文语法。
刘美君
关键词:语法问题中文教学语法解释语言学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