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松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病理
  • 2篇胃肠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间质
  • 2篇病理特征
  • 1篇性疾病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异常增殖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右肺
  • 1篇右肺中叶

机构

  • 11篇赣南医学院第...
  • 2篇赣南医学院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作者

  • 11篇李伟松
  • 1篇肖海
  • 1篇谷晓晶
  • 1篇唐晓媛
  • 1篇李荣平
  • 1篇谢富华
  • 1篇王润秀
  • 1篇郭迪斌
  • 1篇廖伟
  • 1篇刘勇
  • 1篇李玲
  • 1篇陈琥
  • 1篇刘四君
  • 1篇曹春瑜
  • 1篇肖秋香
  • 1篇张文书
  • 1篇罗穆云
  • 1篇刘欣欣
  • 1篇肖学文
  • 1篇肖学文

传媒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FET-CREB融合的颅内间叶性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颅内间叶性肿瘤,FET-CREB融合阳性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间叶性肿瘤,FET-CREB融合阳性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运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其基因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呈漩涡状、结节状分布,肿瘤细胞疏密不等,部分区域瘤细胞稀疏,稀疏区间质黏液样变性;部分区域细胞致密,呈弥漫片状分布,间质可见胶原化改变,局灶可见血管瘤样结构区及带状淋巴细胞浸润灶。免疫组化:瘤细胞CD99、Desmin弥漫阳性,MUC-4部分阳性,INI-1表达未缺失。高通量测序检测出肿瘤EWSR1:CREB1基因融合。结论颅内间叶性肿瘤,FET-CREB融合阳性型组织形态多样,缺少特异性的免疫表型,需结合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综合诊断。
张心雨郑美红刘睿德李玲褚鑫钟成勇李伟松
关键词:CREB分子病理学
结缔组织痣1例
2023年
患者男,38岁。因右侧腰部巨大结节于2022年6月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结节最早出现在七八岁,离散分布,因未重视,未予诊治,随着年龄增长结节逐渐增大并增多,由最初右侧腰部的黄豆大的肤色结节,逐渐聚集成7 cm×8 cm的肤色脑回状的巨大肿块。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右侧腰部见一个约7 cm×8 cm的脑回样巨大肿块(图1),界限清楚,质地坚实,皮损沿单侧分布,未超过中线,上至右侧肋弓下缘,下至髂前上棘上方2 cm,表面凹凸不平,表面无破溃、糜烂。病变处皮肤颜色无异常。与正常皮肤相比,皮损表面未见毛发附着。身体其他部位未见类似皮损。
张心雨李伟松刘睿德肖学文
关键词:结缔组织痣
腹腔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F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腹腔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男女各1例,年龄38和53岁。肿瘤大体边界清楚,有薄包膜;切面呈灰黄至灰褐色,黏液样。组织形态以成熟脂肪组织,增生的梭形细胞或星状细胞、黏液样及纤维化间质等为主要成分,在不同区域以不同的比例混杂构成;梭形细胞或星状细胞伸出细长分支状胞质突起是其形态特征之一,无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梭形细胞S-100(+),bcl-2和vimentin强(+),desmin、SMA、CD34、CK和EMA(-);Ki-67阳性率<1%。结论腹腔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肖学文张兰凤李伟松刘勇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胃癌患者的CTC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标志物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及7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日清晨空腹,两组各抽取外周血7mL,使用细胞搜索系统(Cell search system,CSS)对血液中CTC数目进行计数,分析CTC数目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血清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72-4,CA72-4)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CTC阳性数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及年龄胃癌患者的CTC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期胃癌患者的CTC阳性率与T3-4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N0-1胃癌患者的CTC阳性率明显低于N2-3的患者,M0患者CTC阳性率明显低于M1患者,Ⅲ-Ⅳ期胃癌患者CTC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CA724含量>6.0组的CTC阳性率明显高于CA724含量≤6.0的患者(P<0.05);不同含量CA199、CEA患者的CTC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CTC阳性率较高,CTC数目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标志物有一定相关性,有助于早期胃癌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邹欣李伟松常盼赖超
关键词:胃癌循环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
异常表达CD20的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例
2022年
患者男性,62岁,自述“便秘1个月”,行肠镜检查示结直肠多发息肉,平日时有反酸、嗳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普通肠镜示:全结直肠黏膜见颗粒状褐色素沉着;全结肠及直肠可见散在10余枚直径0.4~0.6 cm的扁平及半球形息肉,分别予APC灼除。普通胃镜示:胃体小弯、胃角、胃窦黏膜发白,部分胃黏膜纹理消失,血管显露,胃体大弯、前壁黏膜充血水肿,部分黏膜呈大颗粒样隆起改变,予分点活检3块;胃体大弯下段与胃体后壁可见散在溃疡,黏膜呈大颗粒样隆起改变,分点活检4块;十二指肠球部无明显异常,球降交界可见0.4 cm半球性隆起。
郑美红张心雨李玲韩佳钟成勇李伟松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CD20病例报道
赣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SDAI达标治疗的现状研究
2018年
目的本研究基于赣南地区RA患者人群,使用目标治疗的策略,获得本地区RA常规治疗效果及达标治疗效果的第一手资料,比较达标及经验的获益差别,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50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经验治疗组和达标治疗组,半年后所有患者行SDAI评分,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及总体疾病活动度水平。结果 25例达标治疗组RA患者的初始SDAI(23.12±6.65),治疗后(8.78±4.97);经验治疗组为初始SDAI(25.61±7.49),治疗后(13.86±4.96),达标治疗组SDAI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达标治疗组SDAI较经验治疗组整体评分更低,达标治疗策略方案大大改善了疾病活动,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无需额外费用。
陈琥李伟松谷晓晶李荣平郭迪斌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SDAI
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以及影像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5月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及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胃平滑肌瘤患者作为胃平滑肌瘤组,另选取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及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同期治疗的4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作为胃间质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胃平滑肌瘤组患者的结蛋白(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占比高于胃间质瘤组患者,原癌基因CD117(+)、CD34(+)、Dog-1(+)占比低于胃间质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间质瘤组患者的病理细胞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其上皮样细胞占比为(13.94±2.03)%,梭形细胞占比为(58.96±2.19)%,混合型细胞占比为(24.36±2.15)%;胃平滑肌瘤的镜检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胃黏膜下层,边界清楚,肿瘤细胞呈束状交错排列。胃平滑肌瘤的CT值多为40~60 Hu,增强后呈均匀强化;胃间质瘤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包块强化明显,较大时出现坏死则强化不均匀。两组患者的回声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平滑肌瘤组患者的回声均匀度高于胃间质瘤组患者,回声不均匀度低于胃间质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平滑肌瘤与胃间质瘤患者的组织密度均匀性、Desmin、SMA、CD117、Dog-1以及CD34等结果存在差异,可将患者的组织密度均匀性、Desmin、SMA、CD117、Dog-1以及CD34免疫组化等结果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郑益红兰天黄小梅李伟松
关键词:胃平滑肌瘤胃间质瘤影像学病理特征
LASP1与MTDH互相调控介导121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细胞株异常增殖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LASP1和MTDH互相调控介导人脑胶质瘤异常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05-19-2018-03-21首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21例脑胶质瘤患者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脑组织,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LASP1和MTDH表达。构建4个实验组,采用U251细胞株进行转染。第1组转染pcDNA-LASP1与pshRNA-MTDH,第2组转染pshRNA-LASP1与pcDNA-MTDH,第3组转染pshRNA-LASP1与pshRNA-MTDH,第4组转染无意义序列。采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测量4组LASP1、MTDH、miR-203a-3p、Brk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使用甲基化PCR测量甲基化MTDH的表达,通过克隆形成、划痕愈合和Transwell试验检测4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对U251细胞株使用不同浓度PDTC与PMA培养后,通过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ASP1和MTDH的表达。2组间均值比较用t检验,多组均值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用LSD检验;2组间率的比较则采用χ^(2)检验;双定量变量相关用Pearson分析。结果人体组织标本测定指标LASP1和MTDH在121例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分别为6.31±1.70和5.89±1.24,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量分别为4.27±1.07和3.40±0.99(t=5.224,P=0.032;t=3.561,P=0.017),两者表达量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正相关(r=0.535,P=0.036;r=0.610,P=0.042)。LASP1与MTDH之间呈正相关(r=0.692,P=0.041),LASP1和MTDH中任意一方表达加强时均会导致另一方表达也同步增加,反之亦然。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LASP1和MTDH通过增加Brk1、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增加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MTDH影响程度高于LASP1(t=4.526,P=0.035),LASP1通过调节miR-203a-3p表达从而对MTDH翻译过程进行调控(t=6.391,P=0.023),而MTDH则通过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LASP1转录过程进行调节。结论LASP1通过miR-203a-3p对MTDH翻译过程进行调控,而MTDH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LASP1的转录过程进�
罗穆云肖秋香廖伟易仁辉李伟松刘四君
关键词:MTDH胶质瘤核转录因子ΚB
梅格斯综合征一例
2019年
患者,女性,66岁,因咳嗽、气短15d余于2016年6月30日入住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15d前患者无诱因下出现咳嗽,咳少许黄白痰,活动后胸闷、气短,伴低热、盗汗、头晕,无胸痛、腹痛、双下肢水肿.胸部CT提示"双侧胸腔积液、以右侧明显,右肺中叶少许感染"(见图1).当地医院考虑诊断"肺部感染、肺炎伴胸腔积液",给予积极抗感染后(具体用药不详)无改善转入我院诊治,近期体质量无减轻.
唐晓媛李伟松张垂斌刘欣欣
关键词:梅格斯综合征双侧胸腔积液双下肢水肿胸部CT右肺中叶呼吸科
P16、P53、Ki-67在食管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P16、P53、Ki-67的表达在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25例和基底层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1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16、P53、Ki-6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在诊断中的作用。结果:P16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在基底层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明显高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P<0.05);Ki-67的表达在基底层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明显高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P<0.05)。结论:P53和Ki-67的表达在食管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和基底层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区别上有明显的差异,结合两者的检测和组织细胞形态有助于降低基底层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漏诊率。
张文书王珍玲肖海李伟松
关键词:P16P53KI-67免疫组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