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洋洋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低丰度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技术
  • 1篇适配体
  • 1篇探针
  • 1篇配体
  • 1篇潜指纹
  • 1篇转移酶
  • 1篇脱氧
  • 1篇脱氧核糖
  • 1篇脱氧核糖核酸
  • 1篇外源
  • 1篇外源化学物质
  • 1篇外源物质
  • 1篇敏感性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材料

机构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周洋洋
  • 3篇卞晓军
  • 3篇颜娟
  • 2篇何新宇
  • 2篇王冰
  • 1篇潘迎捷
  • 1篇赵勇

传媒

  • 2篇分析化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外源化学物质对副溶血性弧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关注的热点。有研究表明外源添加化学物质可以增强耐药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本研究比较了3种化学物质葡萄糖、丙氨酸、甘油对增强副溶血性弧菌抗生素敏感性的作用效果。【方法】在亚抑菌浓度抗生素胁迫条件下,通过比较副溶血性弧菌在添加终浓度为10 mmol/L葡萄糖、丙氨酸、甘油后细菌存活率随时间的变化水平,来观察弧菌对亚抑菌浓度抗生素敏感性作用效果的改变,并采用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CCCP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发现3种外源化学物质均能增强亚抑菌浓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杀菌能力,其中外源添加葡萄糖对增强亚抑菌浓度卡那霉素的杀菌能力最为显著,而对其他种类抗生素的杀菌能力则无明显增强作用。加入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CCCP后可消除由外源化学物质引发的弧菌抗生素敏感性作用增强的现象。【结论】通过调节细菌细胞代谢水平可提高耐药副溶血性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对多重耐药副溶血性弧菌的防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王冰何新宇周洋洋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外源物质多重耐药
适配体功能化Au@pNTP@SiO2表面增强拉曼探针的制备及用于胶带转移潜指纹的拉曼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合成了核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探针,用于大型客体及曲面客体表面的潜指纹成像。以对硝基苯硫酚(4-Nitrothiophenol,pNTP)为拉曼小分子,修饰在纳米金表面,然后在其表面覆盖一层SiO2壳层,制备Au@pNTP@SiO2核壳纳米结构,经溶菌酶适配体功能化修饰制得SERS探针。对探针结构进行透射电镜(TEM)、能量色散光谱(EDS)和SERS增强效应的测试,然后将探针与不同客体表面的老化潜指纹进行孵育,使SERS探针与指纹嵴线中的溶菌酶结合,用透明胶带转移指纹,采用共聚焦拉曼显微镜进行SERS信号的检测、成像。结果表明,核壳SERS探针粒径分布均一,多集中于~60nm,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分散性;SERS增强效应显著,其信号强度高、重现性好,并且在723、855、1081、1343和1572cm^-1处具有显著的特征峰。将SERS探针用于胶带潜指纹成像时,不仅可呈现指纹的一级结构(图案),而且指纹的二级结构(细节)如嵴中断、叉等结构也清晰可见。本研究发展的适配体功能化的SERS探针结合胶带转移潜指纹的指纹识别策略,为法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潜指纹识别方法,并在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检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周洋洋杜玉梅卞晓军颜娟
关键词:潜指纹
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联合质谱技术用于金属硫蛋白的富集及鉴定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种具有结合金属能力和高诱导特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因此常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水环境重金属污染评估。传统的金属硫蛋白富集检测方法耗时较长,操作复杂。本研究制备了金包覆四氧化三铁的核壳纳米粒子(Fe_3O_4@AuNPs),具有磁场的快速响应和特殊的光学特性的优点,并且可利用Au-S的强亲和力实现纳米粒子对金属硫蛋白的快速富集,进一步将纯化的蛋白质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Fe_3O_4@Au纳米粒子可以直接从复杂的溶液中富集MT,采用MALDI-TOF/MS鉴定分析,检出限达10 fg/mL。
何新宇王冰周洋洋卞晓军颜娟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低丰度磁性纳米材料金纳米粒子质谱
基于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的纳米界面上DNA的生长策略及用于恩诺沙星的适配体传感器构建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在纳米金(Au nanoparticles,AuNPs)表面通过组装巯基DNA制得AuNPs-DNA生物探针后,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ase)催化探针DNA的3′-OH 端,实现DNA的生长,并得到生长产物长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原子力显微镜成像(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探针及ssDN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dTase能够实现纳米界面上DNA的高效生长,卷曲状态下链长可达850 nm。进一步将这种DNA的生长策略与适配体(Aptamer)技术相结合。首先在纳米金表面组装适配体片段1,在醛基化的磁珠颗粒表面组装适配体片段2,以此构建针对恩诺沙星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Aptasensor)。该传感器对ENR在10 ~1.0×10 5 ng/mL具备良好的响应性能,检出限为1.0 ng/mL,能明显区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对照组信号。研究表明,基于TdTase的适配体传感器操作便捷,具备良好的靶分子响应性能和特异性,可为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杜玉梅周洋洋卞晓军颜娟
关键词:恩诺沙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