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广帅
- 作品数:1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干扰素-α治疗对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25例JAK2^(V617F)突变MPN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样本,检测IFN-α治疗前后34个细胞因子差异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分析IFN-α治疗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结果IFN-α治疗后MPN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IL-12、CCL3、CXCL10、CXC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升高,IL-4、IL-10、Notch-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水平降低。IFN-α治疗后JAK2^(V617F)突变负荷(V617F%)降低的水平与血浆VEGF降低有相关性。IFN-α治疗后,MPN患者外周血中总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其中,CD8+HLA-DR+T细胞和效应T细胞(T-eff)亚群增高;CD56^(bright)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显著扩增,CD56^(dim)NK细胞比例降低;树突状细胞(DC)中浆细胞样DC(pDC)比例增加。结论 IFN-α治疗后,促炎细胞因子IL-1、TNF-α等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等下降。IFN-α治疗后V617F%与VEFG降低的正相关性可能是IFN-α治疗减少纤维化进展的机制。IFN-α治疗后,T-eff细胞、NK细胞和DC细胞比例的变化与各细胞因子改变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 向光朋杜晨霄张宇卉滕广帅彭岚段依璠白洁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干扰素-Α炎症因子免疫细胞
- 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232例MPN患者,通过靶向二代测序技术检测髓系肿瘤相关基因,并进行胚系验证,分析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MP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结果:MPN患者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携带率为21.6%(50/232),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PV、ET、PMF患者分别为25/114(21.9%)例、8/69(11.6%)例、17/49(34.7%)例,其中PMF患者携带率最高(P=0.01),且年龄较大(P=0.02)。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组的MPN患者较未携带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26.5%vs 11.8%,P=0.05)。MPN患者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主要集中在RAS通路,且携带RAS通路相关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患者无AML进展生存期较未携带组更短(P<0.001)。携带CBL、TP53胚系突变的MPN患者总生存期较未携带者更短(P=0.001;P=0.043)。结论:MPN中PMF患者更易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MPN患者易发生染色体异常;集中于RAS途径的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MPN患者更易进展为AML;CBL、TP53胚系突变影响MPN患者的总生存。
- 高杉段依璠张宇卉滕广帅杜晨霄白洁
- 关键词:遗传易感基因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进展
- PD-L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
- 2023年
-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及转化过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利用GEO软件和GEO2R计算方法,以P<0.05、|logFC|>1为条件,分析公共数据库常见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情况;使用TCGA-LAML队列数据,利用Survival R包进行高表达PD-L1患者生存分析。(2)选取2017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初治患者验证该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骨髓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CD34+原始细胞中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PD-1及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的相关性。结果:(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初诊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lctivation gene 3,LAG3)、PD-1、PD-L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3,TIM3)表达较正常人高(P<0.05),初诊时PD-L1低表达组生存率高。(2)复发难治AML、继发性AML初诊时PD-L1表达水平更高,初诊AML患者PD-L1的高表达有复杂染色体核型、预后更差及生存更短的趋势。结论: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髓系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其表达水平高与疾病恶性程度、进展呈正相关,与疗效和生存期呈负相关。
- 杜晨霄彭岚肖湘遥马金玉滕广帅张宇卉王艳段依璠邵宗鸿白洁
- 关键词:髓系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治疗
- 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共突变基因谱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具有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对1 335例髓系肿瘤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筛选出ASXL1突变患者,对这部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发病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1 335例髓系肿瘤患者中筛选出138例ASXL1突变阳性患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2例(37.68%),骨髓增殖性肿瘤(MPN)29例(21.01%)、MDS/MPN10例(7.2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7例(34.06%)。与ASXL1共突变基因谱分析结果显示,96.4%(133例)的患者伴有至少1个共突变基因;共突变基因谱中,表观遗传学基因占55.8%(77/138),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占65.9%(91/138),转录因子基因占36.9%(51/138),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基因占18.8%(26/138)。其中最常见的共突变基因组为RAS(25.4%)、SETBP1(21.7%)、FAT1(18.8%)、CREBBP(15.9%)及TET2(15.2%)。五大共突变基因组中,与ASXL1+RAS-患者相比,ASXL1+RAS+患者预后较差,表现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染色体核型异常比例升高,生存时间缩短;而ASXL1合并SETBP1、FAT1、CREBBP及TET2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常伴随多种基因共突变,其中伴随RAS通路基因共突变患者预后较差。
- 滕广帅王颖韶徐晶杜晨霄王艳陈亚芳盛梦瑶白姣姣张磊周圆杨逢春白洁
- 关键词:髓系肿瘤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向AML转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及核心基因筛选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HSC)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筛选PMF向AML转化过程中HSC的核心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选取PMF向AML转化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53319,利用R语言对数据集进行质控、降维、聚类和注释,筛选出HSC和细胞间高度变化的基因。利用R语言的Seurat包Findmarkers函数筛选PMF慢性期和AML转化期HSC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和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PMF向AML转化过程中HSC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STRING10在线数据库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软件的Mcode插件筛选出核心基因簇并进行GO功能富集,通过CytoHubba插件按MCC算法筛选出排名前5的基因,即为PMF向AML转化过程中HSC的核心基因。结果共筛选出9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PMF慢性期相比,AML转化期HSC中有78个上调基因、20个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的BP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负调控、炎症反应的负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反应、成骨细胞分化的负调控以及血管新生等,CC主要富集在细胞核和细胞质,MF主要富集在DNA结合以及RNA聚合酶Ⅱ核心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子活性;下调基因的BP主要富集在炎症反应、干扰素-γ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对α干扰素的反应,CC主要富集在细胞质。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TNF信号通路、癌症相关通路、凋亡相关通路以及Apelin信号通路等。FOS、EGR1、PTGS2、CXCL8、CXCR4等5个基因可能是PMF转化为AML过程中HSC的核心基因。结论与PMF慢性期相比,AML转化期HSC中有98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炎症调控、细胞增殖以及分化等过程中,参与TNF信号通路、癌症相关通路、凋亡相关通路以及Apelin信号
- 王艳张宇卉胡耐博滕广帅周圆白洁
- 关键词:差异表达基因造血干细胞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核心基因
-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抗心律常药物西地兰和艾司洛尔在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11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全部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控制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给予吸氧,先后给予速尿、西地兰,之后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5-20μg/min。开始注射硝酸甘油后,建立另一个静脉通道,每30 min给予0.2 mg西地兰,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艾司洛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心室率、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早期及晚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心室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西地兰联合小剂量艾司洛尔在治疗心房颤动,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可适当选择应用。
- 董福强滕广帅王学文焦占全江勇
-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西地兰艾司洛尔心房颤动
- EPOR移码突变导致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报道1例携带EPOR移码突变的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CE)的家系病例,丰富此类疾病的基因突变位点,总结CE患者基本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分析CE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特征、内源性红细胞集落(EEC)、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基因测序结果,总结CE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性,8岁6个月,“发现红细胞增多5年”,RBC 6.31×10^(12)/L,HGB 186 g/L,HCT 56.4%,EPO水平降低,骨髓EEC培养结果阳性,JAK2^(V617F)、JAK2^(EXON12)基因突变均阴性。EPOR存在1个移码突变,为c.1299_1305del:p.S433fs,口腔黏膜脱落细胞验证为胚系突变,先证者验证发现,突变遗传自其父亲。共检测家系成员21人,发现该家系共12例成员存在EPOR基因同一位点突变。几乎所有存在EPOR基因突变的家系成员的RBC、HGB、HCT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但临床症状较轻。结论此类疾病国内报道很少,该家族为国内首次报道EPOR c.1299_1305del:p.S433fs突变的CE患者;该类患者临床症状轻,血常规检查提示RBC增多,HCT增高,血清EPO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EEC阳性,骨髓活检示粒红巨三系增生,诊断时应注意与PV鉴别。
- 韩迎弟张宇卉高超胡耐博滕广帅王艳杜晨霄陈亚芳李艳旗张会勤彭岚柳义白洁
- 关键词:EPOR基因突变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核心基因及关键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22年
-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筛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差异基因(DEG),通过分析DEG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MDS的核心基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包含有MD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4619,GSE19429,GSE58831),借助GEO数据库的基因表达分析工具(GEO2R),以|log FC(fold change)|≥1以及P<0.01为标准筛选数据库中的DEG。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DEG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利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DEG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用网络(PPI)并利用Cytoscape的CytoHubba和Mcode插件分析其关键基因簇及核心基因。利用R语言对筛选出的核心基因进行诊断试验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根据LEF1的表达量对GSE19429进行GSEA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74个共同差异基因,其中上调14个,下调60个。GO分析结果显示,下调基因的BP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及调控、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以及免疫应答;CC主要富集在细胞核、转录因子复合物和黏着斑;MF主要富集在蛋白质结合、DNA结合以及β-连环蛋白结合;KEGG通路则主要富集在原发性免疫缺陷、Hippo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以及造血细胞系。上调基因的BP主要富集在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病毒反应等,CC主要富集在细胞质,MF主要富集在RNA结合。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共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以及3个重要的基因簇,进一步通过基因功能富集发现3个关键基因簇的功能均与免疫调控关系密切。ROC分析发现筛选出的核心基因对MDS具有较好的诊断意义。通过对核心基因进行GSEA分析发现LEF1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等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功能,进一步揭示了MDS的发病机制。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能有效筛选出MDS的核心基因和关键信号通路,�
- 王艳王颖韶胡耐博滕广帅周圆白洁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生物信息学差异表达基因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2023年
-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4例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MPN患者,其中男9例,女25例,年龄[M(Q_(1),Q_(3))]为57(19,78)岁。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截至2023年1月30日,随访时间[M(Q_(1),Q_(3))]为24(16,33)个月。分析治疗后12、24个月的疗效、安全性及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脱落4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为30例,治疗12、24个月血液学完全缓解率(CHR)分别为57.1%(16/28)、75.0%(18/24),分子学完全缓解率(CMR)+分子学部分缓解率(PMR)分别为27.3%(6/22)、55.0%(11/20),骨髓组织病理总反应率(ORR)分别为34.6%(9/26)、47.6%(10/21)。治疗12、24个月时CD8^(+)HLA-DR+T细胞、效应T细胞亚群、CD56^(bright)自然杀伤(NK)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均较治疗前增加,CD56^(dim)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骨髓中C-X-C基序趋化因子10(CXC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为47%(16/34),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乏力、转氨酶升高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4.1%(15/34)、32.3%(11/34)。结论PEG-IFN-α2b治疗MPN具有较高的血液学、分子学及骨髓组织病理反应率,具有降低恶性克隆负荷、调节免疫微环境等作用,总体安全耐受性较好。
- 滕广帅张宇卉王艳杜晨霄李艳旗胡耐博向光朋邵宗鸿白洁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聚乙二醇干扰素Α免疫细胞细胞因子
- 炎症性贫血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炎症性贫血(AI)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的根本在于治疗原发病,补铁和/或应用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应注意权衡利弊,靶向促炎因子-铁调素-膜铁转运蛋白轴治疗和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作为新型疗法具有广阔前景,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标本兼治的方法治疗AI,优势显著,本文对AI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I提供依据。
- 滕广帅白洁
- 关键词:炎症性贫血铁调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