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冰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盐碱
  • 3篇水稻
  • 3篇胁迫
  • 2篇蛋白
  • 2篇盐碱胁迫
  • 2篇突变体
  • 2篇转基因
  • 2篇作物
  • 2篇基因
  • 2篇碱胁迫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高效
  • 1篇氮高效利用
  • 1篇氮素
  • 1篇亚精胺
  • 1篇亚精胺浸种
  • 1篇盐分
  • 1篇盐碱土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九江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王冰
  • 8篇程宪国
  • 2篇韩娇
  • 2篇李伟
  • 1篇张树清
  • 1篇周卫
  • 1篇王莉
  • 1篇于国红
  • 1篇李玉义
  • 1篇孙建光
  • 1篇高淼
  • 1篇孙永伟
  • 1篇陈红娜
  • 1篇何蕊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新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糠醛渣改良土壤增强苕子对盐碱土的适应性被引量:10
2020年
科学合理的盐碱土改良措施对植物在盐碱土上适应性栽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该研究旨在通过施用糠醛渣探讨盐碱土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长适应性栽培研究,为糠醛渣在盐碱土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按土壤质量为基数确定糠醛渣的用量,试验由添加量0、5%、10%糠醛渣的盐碱土3个处理组成,温室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糠醛渣不仅降低盐碱土pH和含盐量,而且显著提升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Sobs和Shannon指数,降低了simpson指数降低。主要表现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成为优势菌门。施用糠醛渣增加了苕子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强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施用糠醛渣明显促进苕子生长发育,增加了苕子苗期生物量,5%糠醛渣用量处理改良盐碱土效果较优。研究表明糠醛渣通过改善盐碱土的其理化特性及生物多样性分布,促进苕子的生长发育,研究为糠醛渣在盐碱地土壤改良及植物适应性栽培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
张美娟王冰黄升财陈红娜时俊美夏关雪莹屈琳俐程宪国
关键词:盐分糠醛渣光叶紫花苕
亚精胺浸种缓解盐碱胁迫对苜蓿生长抑制的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采用0.5mmol/L、1mmol/L亚精胺浸泡处理东苜1号紫花苜蓿种子,温室盐碱土盆栽培养,测定苜蓿的发芽率、生物量、渗透势、可溶性糖、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及根际表面钠钾离子流速响应,结果表明亚精胺浸种提高了盐碱胁迫下苜蓿的发芽率、生物量,促进可溶性糖、叶绿素、脯氨酸、钾离子积累,降低了钠离子和丙二醛含量,且以0.5mmol/L亚精胺浸种效果最佳。
夏关雪莹王冰屈琳俐黄升财张美娟程宪国
关键词:苜蓿亚精胺盐碱胁迫浸种
氮高效利用转基因材料的养分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氮素不仅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也是作物从土壤中获取量最多的元素,其对作物的生命活动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国对氮肥的需求量巨大,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氮肥生产国及消费国,年平均消耗量占世界氮肥消耗总量的1/3。然而,我国的氮肥利用率却仅为30%~40%。
时俊美王冰程宪国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养分评价作物生长氮高效利用氮素消耗量
磷高效利用转基因作物育种之浅析
2020年
高效利用磷肥资源的战略需求: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对磷的获取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无机磷。由于土壤中无机磷形态的多样性,不同的作物对磷的吸收能力也不尽相同。当作物缺少磷素时,往往表现出生长缓慢、叶色失绿、茎秆呈紫红色等症状,缺磷严重时可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王冰程宪国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无机磷形态营养元素
一种基于蛋白互作原理的编码线粒体磷转运蛋白基因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蛋白互作原理的编码线粒体磷转运蛋白基因的筛选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通过构建的番茄cDNA文库与诱饵蛋白基因酵母表达载体共转化到酵母、培养,得到菌斑,菌斑在含有X‑gal的培养基上培养,挑取蓝色...
程宪国王冰于国红陈红娜
文献传递
CRISPR/Cas9系统构建的水稻OsPht基因突变体材料可用于养分转运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CRISPR/Cas9是细菌和古细菌为免受外来DNA片段侵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CRISPR/Cas9已经被作为一种基因编辑的工具广泛应用到很多动物和植物的基因编辑。磷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对磷的吸收主要由跨膜磷转运蛋白完成。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OryzaJaponicaKitaake水稻中冰叶日中花磷转运蛋白McPht基因的同源体OsPht磷转运蛋白基因进行编辑,构建了McPht转运蛋白基因导入水稻OsPht缺失的突变体,初步验证了该突变体材料的功能。【方法】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手段,将水稻中与McPht蛋白同源性最高的磷转运蛋白基因进行编辑。首先将待编辑的基因片段连接到U3启动子驱动的pCXUN表达载体上,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然后通过农杆菌转化到水稻幼胚,将获得的转化后再生T0代株系移栽到田间获得T1代种子,并将T1代株系进行盆栽培养,提取株系叶片基因组DNA用于PCR检测,所有株系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依据序列变化判定目标基因的编辑位点,并对突变体进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1)基因编辑后的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目标编辑片段20个碱基中后6个碱基缺失,另一类为目标编辑片段20个碱基中后8个碱基缺失或突变。2)编辑位点缺失6个碱基的株系占总突变株系的28.6%,编辑位点缺失8个碱基的株系占总突变株系的42.9%,GT碱基突变株系占总突变株系的28.6%。3)水稻突变体的株高、鲜重、根系活力均小于野生型;根系扫描结果显示水稻突变体的根长、投影面积、表面积和侧根数均大于野生型;Cas-2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Cas-7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小于野生型,但差异不显著。【结论】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将水稻中McPht的同源体OsPht基因进行了编辑,所获得的水稻磷转运蛋白OsPht基因碱基缺失或突变不仅为所编辑基因�
韩娇王莉何蕊李伟王冰黄升财孙永伟程宪国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
一株能够缓解玉米盐碱胁迫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J-2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能够缓解玉米盐碱胁迫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J‑2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米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igulae),其菌株号为PJ‑2,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
高淼徐靖孙建光周卫李玉义林榕姗王冰
小盐芥TsPIP1;1与TsTIP1;1基因增强转基因水稻耐盐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植物水通道蛋白盐胁迫下的调节作用,对小盐芥质膜内在蛋白Ts PIP1;1及液泡膜内在蛋白Ts TIP1;1在转基因水稻中的盐胁迫生理响应机制进行探究,旨在为水通道蛋白在耐盐作物分子改良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野生型(WT)与T3代转Ts PIP1;1及Ts TIP1;1基因水稻为材料,进行了水培试验,并设置了0、100、200 mmol/L Na Cl处理。处理一周后,分别测定水稻的光合参数、株高、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失水率及钾、钠含量。【结果】在盐胁迫处理下,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水稻的生物量和含水量明显增加,渗透势和失水率显著降低。转Ts PIP1;1及Ts TIP1;1基因水稻根部及地上部的Na^+含量都显著降低,K^+在转基因株系中的累积显著高于野生型,降低了体内Na^+/K^+比,并且能够保持更强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在200 mmol/L Na Cl处理下,与野生型相比,Ts TIP-5、Ts TIP-7及Ts PIP-19的株高分别高出8.2%、11.6%、4.9%;单株干重分别高出17.9%、23.9%、16.9%;地上部Na^+/K^+比分别降低24.3%、24.4%、24.8%;根部Na^+/K^+比分别降低29.6%、27.5%、32.4%;渗透势分别显著降低了18.3%、19.4%、30.3%;相对含水量分别增加了5.8%、5.5%、5.4%;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50.4%、78.5%、56.2%。【结论】Ts PIP1;1及Ts TIP1;1增强了转基因水稻的光合呼吸作用,通过降低植物体内Na^+/K^+比,参与植物细胞的渗透调节,提高了细胞持水能力,促进转基因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强了水稻的耐盐性。
李伟韩娇黄升财何蕊王冰程宪国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盐胁迫水通道蛋白
赤霉素GA4是水稻矮化特征的重要调节因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以水稻幼胚组培过程中获得的一株半矮化水稻突变体为研究对象,解析水稻半矮化突变体株高变矮及分蘖增多等表型异常的原因,为克服水稻过度矮化发育障碍因子及培育抗倒伏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首先统计分析半矮化水稻突变体与野生型的表型差异,利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突变体花的结构及其细胞特征;通过转录组测序及qRT-PCR分析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征,并通过外源喷施赤霉素GA3处理检测突变体对外源赤霉素的敏感性;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仪检测突变体内赤霉素的含量与富集特征。【结果】表型观测与统计结果表明,突变体水稻株高比野生型减少56.59%,有效分蘖数高出47.44%,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突变体的表皮毛消失且花发育迟缓,雄蕊变小。尽管突变体分蘖数较高但结实率明显降低,仅为野生型的12.62%,且种子长度和宽度均减小,差异极显著。通过显微镜观察茎的纵切切片,发现突变体细胞长度减少23%,差异极显著。外源喷施赤霉素后突变体的株高、有效分蘖、结实率、种子大小、表皮毛和茎秆细胞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说明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不足可能是引起水稻矮化的主要原因。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突变体中OsGA13ox显著上调,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由于OsGA13ox控制GA12转化为GA53,而GA12和GA53分别转化为GA4和GA1,GA4的活性高于GA1,因此,突变体中GA4减少可能是导致半矮化的主要原因。赤霉素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中GA4含量减少94.9%,与预测结果一致。此外,D14作为SL(独脚金内酯)的特异性受体,参与调控植物SL信号转导,抑制枝条分枝或者分蘖。qRT-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D14显著下调,而经过GA3处理的野生型和突变体中D14均显著上调。D14上调可能导致有效分蘖数减少,而其下调�
黄升财王冰谢国强刘中来张美娟张树清程宪国
关键词:水稻有效分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