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志娟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双季稻
  • 3篇季稻
  • 2篇稻田
  • 2篇双季稻田
  • 2篇水稻
  • 2篇晚稻
  • 2篇根系
  • 2篇根系特性
  • 1篇有机碳
  • 1篇早晚稻
  • 1篇增温
  • 1篇植株
  • 1篇生物炭
  • 1篇水稻品种
  • 1篇水稻植株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管理
  • 1篇碳库
  • 1篇碳库管理指数
  • 1篇土壤

机构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傅志强
  • 6篇祝志娟
  • 5篇刘莉
  • 2篇肖志祥
  • 2篇苏姗
  • 1篇徐华勤
  • 1篇郑华斌
  • 1篇钟娟
  • 1篇李超
  • 1篇唐剑武
  • 1篇龙攀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双季稻品种CH_4排放差异比较研究
2018年
为了探讨早晚稻品种CH_4排放差异,选取17个早稻品种和20个晚稻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稻田CH_4的排放通量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CH_4排放通量变化在返青期至齐穗期差异显著,早稻品种的CH_4累计排放量在60~160 kg/hm^2之间,晚稻品种的CH_4排放量明显高于早稻,在300~910 kg/hm^2之间。早稻品种中早39、株两优189、潭源优4903、株两优819、两优早17的单位产量综合温室效应(GWP)在0.027~0.377之间,显著低于中嘉早17、湘早籼6、湘早籼24、株两优171、陆两优171、长两优35、金优268、杰丰优1号;晚稻品种黄花占、娄优988、资优299、Y两优896、凤两优丝苗、深优9586的单位产量综合温室效应(GWP)显著低于湘晚籼17、玉珍香、深两优1号、凤两优293、T优15、准两优608、康两优380,介于0.830~1.080之间。综合来看,早晚稻选用上述品种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达到减排增效的目的。
肖志祥傅志强徐华勤苏姗祝志娟郭昱刘莉唐剑武
关键词:CH4排放水稻品种双季稻田
生物炭与水分管理耦合对晚稻镉迁移与积累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选择中度镉污染稻田,以晚稻品种H优518为试验材料,采用前干后淹(W1)、前淹后干(W2)、长期淹水(W3)、常规水分管理(W4)4种水分管理方式为主处理,施用4个水平(C1-5 t·hm^-2、C2-7.5 t·hm^-2、C3-10 t·hm^-2、C4-0 t·hm^-2)的生物炭为副处理,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生物炭与水分管理耦合对土壤pH以及晚稻镉吸收、迁移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6个处理的pH均有上升,上升幅度在0.65~1.37个单位,W3-C3上升幅度最大,达到1.37个单位;各处理中,W3-C3对糙米镉含量降低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W4-C4)相比,糙米中镉含量降低了59.10%,含量为0.18 mg·kg^-1,同一主处理中,各器官镉含量均呈现随着施炭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各处理均能够减弱镉在水稻器官间的转运能力,与对照相比,水稻吸收的镉由根部向糙米、由茎叶向糙米的转运系数下降最多的处理分别为W3-C3、W3-C2,下降幅度分别为38.48%、27.03%;经过处理,糙米镉积累量显著降低,积累量最低的处理为W3-C3,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53.44%。综上,长期淹水与生物炭耦合能有效抑制晚稻对镉的吸收、迁移与积累,在长期淹水条件下,生物炭施用量为10 t·hm^-2时降镉效果最为明显。
王义王勃然周文涛祝志娟刘莉刘莉傅志强
关键词:水分管理生物炭转运系数
不同农艺措施对双季稻植株地上部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设置施用1000 kg/hm 2生物炭(生物炭1处理)、施用2000 kg/hm 2生物炭(生物炭2处理)、喷施叶面肥、控水4种农艺措施,以常规栽培为对照,研究各农艺措施对双季稻植株地上部镉积累的影响,明确双季稻在各农艺措施下的镉积累规律,以期为湖南省镉污染稻田双季稻降镉农艺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种农艺措施总体上均增加了早稻的穗数、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其中,陆两优996产量达到显著水平,增幅为11.59%~14.36%,但对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喷施叶面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晚稻丰源优299成熟期茎的镉含量,增幅为15.54%,显著降低了其成熟期叶的镉含量,降幅为53.00%;施用生物炭1、生物炭2处理显著降低了晚稻丰源优299成熟期茎、叶、谷壳、糙米的镉含量及地上部镉积累总量,分别使糙米的镉含量降低了39.76%、26.40%,分别使地上部镉积累总量降低了24.45%、22.83%;与叶面肥处理相比,生物炭1、生物炭2处理显著降低早稻陆两优996成熟期茎、叶、糙米的镉含量,分别使糙米的镉含量降低了37.71%、35.17%;与对照相比,控水处理显著降低晚稻湘晚籼13号和丰源优299成熟期谷壳的镉含量,降幅分别为38.25%和10.37%,但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综上,施加生物炭能有效降低水稻植株和糙米的镉含量。
祝志娟傅志强
关键词:农艺措施双季稻糙米镉含量
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为探讨冬季覆盖作物还田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通过冬季种植油菜、紫云英、黑麦草、马铃薯,并以冬闲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测定了不同冬季作物模式下早稻和晚稻的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并计算了稳态碳、碳库活度、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冬季作物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早稻和晚稻后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8%和3%~18%;油菜、黑麦草和紫云英还田均促进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早稻后增加16.2%~84.2%,晚稻后增加24.4%~28.1%;冬季作物还田增加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增加幅度为1.4%~41.8%.综上所述,冬种作物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效应,并提升土壤质量,以种植黑麦草、紫云英的综合效果较佳.
龙攀苏姗黄亚男李超肖志祥祝志娟刘莉傅志强
关键词:双季稻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早晚稻不同品种甲烷排放的差异与根系特性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本文探索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甲烷排放差异与根系特性的相关性。【方法】以早晚稻各6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培试验,观测其不同时期的甲烷排放速率与根系特性,并作了相关分析。【结果】不同早晚稻品种间甲烷排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全生育期早稻甲烷排放速率最高的是陆两优996,最低的是中早39,相差0.186 mmol·m^-2s^-1;晚稻品种甲烷排放速率最高的是玉针香,最低的是Y两优1号,相差0.282 mmol·m^-2s^-1。早晚稻的甲烷排放速率与根氧化力、根孔隙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早稻甲烷排放速率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吸收面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晚稻甲烷排放速率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吸收面积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早晚稻根系特性与甲烷排放速率之间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综合结论得出:根系活力、根孔隙度是影响水稻甲烷排放的根系关键指标。其中常规早稻品种、杂交晚稻品种呈现低排特征,为种植水稻低甲烷排放品种提供选择。
刘莉傅志强王义祝志娟黄亚男徐莹
关键词:早晚稻甲烷排放根系特性
水稻植株甲烷传输能力与根系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探明影响水稻植株甲烷传输的关键根系特性,以推广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品种水稻根系指标与甲烷传输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早稻甲烷传输能力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根系指标分别是根系比表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即早稻甲烷传输能力与水稻根系活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早稻甲烷传输能力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根系指标分别是根重、最长根长。因此,根系活力较低、根重较大的早稻品种植株可能具有较弱的甲烷传输能力。
钟娟傅志强刘莉祝志娟郑华斌
关键词: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