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姗
-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节水灌溉条件下氮密互作对双季晚稻丰源优299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为明确湖南双季稻区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生产适宜的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栽植密度为副区,研究不同氮密处理对晚稻丰源优299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水稻生育后期二者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施氮量对生物量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密度增加对生物量也有显著提高作用,总体上以低氮高密处理生物量最高。光合势对水稻产量的建成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光合势随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净同化率对水稻产量的作用不明显。在物质转运方面,水稻产量与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茎叶表观输出量、茎叶表观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及茎鞘物质输出率相关性不大,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总体随着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施低氮高密处理的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水稻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时施氮量、栽植密度对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产量与叶绿素含量无直接相关性,叶绿素含量随施氮增加有所上升,栽植密度对叶绿素含量无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与根系活力呈正相关关系,施氮量增加明显提高前期根系活力,但后期无明显作用,栽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根系活力。所以,构建适宜的水稻群体对水稻高产十分重要,研究表明适宜降低施氮量和增加栽植密度能够有效形成水稻高产高效的群体结构,进而促进产量的增加。
- 龙文飞傅志强钟娟苏姗李康丽
- 关键词:节水灌溉净同化率
- 双季稻品种根际特征与甲烷排放差异及其关系被引量:7
- 2019年
- 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间甲烷排放差异形成的机制,选取早晚稻各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CH4气体.结果表明,早晚稻甲烷排放通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全生育甲烷排放通量均值湘早籼24号最高,株两优819最低,相差34. 6%;晚稻种,T优15最高,资优299最低,相差33. 9%.不同双季稻品种间甲烷排放量、单位产量温室效应差异显著.早稻品种的CH4累计排放量介于198. 3~303. 44 kg·hm-2之间,排放量最低是株两优819;单位产量温室效应介于0. 67~1. 40 kg·kg^(-1)之间,陆两优996最低.晚稻品种的CH4累计排放量明显高于早稻,介于291. 93~388. 28kg·hm-2之间,资优299最低;单位产量温室效应介于0. 94~1. 68 kg·kg^(-1)之间,Y两优1号最低.稻田甲烷排放与水稻产量、根冠比、根系孔隙度、土壤溶液Eh值、甲烷浓度、可溶性碳浓度及铵态氮浓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双季稻品种甲烷排放与水稻根冠比及根孔隙度关系密切,降低早稻品种根系孔隙度或者根冠比可减排甲烷,而晚稻品种则与早稻相反;根际土壤溶液碳氮浓度的降低和Eh值的提高也可减少甲烷的排放.
- 肖志祥傅志强徐华勤苏姗郭昱张浪唐剑武
- 关键词:甲烷排放温室效应根系特征
- 节水灌溉条件下氮密互作对双季晚稻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为构建水稻高产高效节水栽培技术模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氮密互作对双季晚稻丰源优299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密处理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差异性显著;分蘖盛期光合速率最高;施氮量180 kg/hm^2时分蘖盛期和乳熟期净光合速率最高,分别比其他施氮处理高6.43%~10.01%和3.92%~70.51%;分蘖盛期净光合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呈现线性降低的趋势,栽植密度30万穴/hm^2较其他处理低5.04%~6.73%,孕穗期和乳熟期净光合速率规律性不明显,抽穗期表现为密度越高净光合速率越强的趋势,低密处理显著低于高密处理,低4.45%~7.97%;动态变化趋势表现为:净光合速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气孔导度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_2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蒸腾速率则呈线性下降;水稻经济产量与水稻生育前期和后期光合作用呈正相关,生育后期表现为极显著相关,与水稻生育中期光合作用呈负相关。因此,通过合理氮密调控,提高水稻生育前期与后期的光合作用,维持生育中期光合作用大小,是提高水稻经济产量的重要途径。
- 龙文飞傅志强钟娟苏姗李康丽
- 关键词:节水灌溉光合特性水稻
- 双季稻品种CH_4排放差异比较研究
- 2018年
- 为了探讨早晚稻品种CH_4排放差异,选取17个早稻品种和20个晚稻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稻田CH_4的排放通量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CH_4排放通量变化在返青期至齐穗期差异显著,早稻品种的CH_4累计排放量在60~160 kg/hm^2之间,晚稻品种的CH_4排放量明显高于早稻,在300~910 kg/hm^2之间。早稻品种中早39、株两优189、潭源优4903、株两优819、两优早17的单位产量综合温室效应(GWP)在0.027~0.377之间,显著低于中嘉早17、湘早籼6、湘早籼24、株两优171、陆两优171、长两优35、金优268、杰丰优1号;晚稻品种黄花占、娄优988、资优299、Y两优896、凤两优丝苗、深优9586的单位产量综合温室效应(GWP)显著低于湘晚籼17、玉珍香、深两优1号、凤两优293、T优15、准两优608、康两优380,介于0.830~1.080之间。综合来看,早晚稻选用上述品种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达到减排增效的目的。
- 肖志祥傅志强徐华勤苏姗祝志娟郭昱刘莉唐剑武
- 关键词:CH4排放水稻品种双季稻田
- 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9年
- 为探讨冬季覆盖作物还田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通过冬季种植油菜、紫云英、黑麦草、马铃薯,并以冬闲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测定了不同冬季作物模式下早稻和晚稻的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并计算了稳态碳、碳库活度、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冬季作物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早稻和晚稻后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8%和3%~18%;油菜、黑麦草和紫云英还田均促进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早稻后增加16.2%~84.2%,晚稻后增加24.4%~28.1%;冬季作物还田增加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增加幅度为1.4%~41.8%.综上所述,冬种作物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效应,并提升土壤质量,以种植黑麦草、紫云英的综合效果较佳.
- 龙攀苏姗黄亚男李超肖志祥祝志娟刘莉傅志强
- 关键词:双季稻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 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为明确湖南双季稻区"早蓄晚灌"节水轻简栽培条件下水稻生产适宜的氮肥施用模式,通过比较分析了"早蓄晚灌"节水轻简栽培条件下7种不同氮肥配比模式对晚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配比为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4∶3∶3时玉针香产量达到最高,为7 930 kg/hm2,较施氮处理高3.12%~15.94%,较不施氮处理高44.44%;氮肥配比为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5∶3∶2时丰源优299产量最高,为7 980 kg/hm2,较施氮处理高2.57%~9.47%,较不施氮处理高40.74%。不同氮肥配比模式对水稻净光合速率在主要生育期内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分蘖盛期-孕穗期降低趋势最大,玉针香降低幅度为29.92%~45.38%,丰源优299降低幅度为28.62%~36.51%;而孕穗期-乳熟期降低幅度玉针香为5.01%~17.47%,丰源优299为1.28%~13.28%。玉针香呈现不同处理对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在各个生育期有各自的特征,丰源优299在生育前期以处理A(一次性施复合肥作为基肥施入)最高,孕穗期-乳熟期以处理E(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4∶3∶3)最佳。蒸腾速率表现随氮肥后移比例的增加,玉针香和丰源优299在水稻主要生育期内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在水稻分蘖盛期2个品种均以不施氮处理最佳,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均以处理C(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6∶3∶1)施肥比例最佳。因此,合理的施氮比例能够有效地提高光合利用率,进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 苏姗傅志强龙文飞李海林
- 关键词:双季晚稻氮肥运筹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