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须家河组
  • 3篇页岩
  • 3篇三叠
  • 3篇龙门山
  • 2篇地震
  • 2篇地质
  • 2篇三叠统
  • 2篇上三叠统
  • 2篇泥页岩
  • 2篇盆地
  • 2篇乐地
  • 2篇黑色页岩
  • 1篇等温吸附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南
  • 1篇新生代
  • 1篇须二段

机构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四川省蜀通岩...

作者

  • 10篇邓涛
  • 10篇李勇
  • 5篇颜照坤
  • 4篇董顺利
  • 2篇闫亮
  • 2篇陈斌
  • 1篇云锟
  • 1篇汪正江
  • 1篇兰恒星
  • 1篇周荣军
  • 1篇王伟明
  • 1篇余谦

传媒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泥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模式被引量:5
2019年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早期的沉积环境长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须家河组中泥页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古生物、矿物组成和沉积特征对须家河组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探讨有机质富集模式。研究表明,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时期属于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其中,须一段为海相沉积,泥页岩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可见少量黄铁矿,有机质富集受氧化还原条件控制。须二段—须五段的地球化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和泥页岩有机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与须一段的海相沉积有明显差别,在与里海进行分析对比后认为,从须二段开始,须家河组逐渐转为陆相沉积。研究表明,须二段—须五段为半咸水—淡水沉积,泥页岩中黄铁矿消失,菱铁矿出现,结合V/Cr、U/Th和δU等地化指标反映,泥页岩应沉积于弱氧化的水体。须二段—须五段泥页岩TOC含量与古生产力和沉积速率相关性好,有机质富集受古生产力和沉积速率共同控制。前陆盆地持续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泥页岩具有较快的沉积速率,使得有机质在弱氧化条件下也能得到较好的保存,在沉积速率大于10 cm/kyr,古生产力充足的条件下,有机质富集和保存不再受氧化还原条件控制。
陈斌李勇邓涛董顺利赵少泽胡文超
关键词: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泥页岩沉积环境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乐地1井须家河组震积岩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通过对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乐地1井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心的系统观察和描述,以前人对震积岩的研究为基础,探讨震积岩的分布特征以及与盆地构造活动的关系。震积岩主要分布在须家河组第二、第三和第四段,发育典型的由地震导致的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和脆性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与混滑层、负载构造及球枕状构造、环形层理、震裂岩和微断层。认为这些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和脆性变形构造是由龙门山隆升构造引起的地震作用形成的。乐地1井中地震岩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在须家河组第二、第三和第四段时期构造活动强烈,并快速向南东方向推进。
胡文超李勇颜照坤邓涛董顺利陈剑陈斌
关键词:须家河组构造隆升
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风化壳岩溶特征及成因机制
邓涛李勇颜照坤
四川盆地乐地1井须家河组泥页岩段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差异性对比被引量:7
2018年
研究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不同层段黑色泥(页)岩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分形差异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乐地1井须家河组全取心段泥页岩地层进行系统采样,进行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X射线全岩和黏土矿物含量、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温氮气吸附等测试,并采用基于FHH模型的分形维数计算模型,得到不同层位和不同孔径范围的页岩孔隙双重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随着埋深增加,不同沉积环境下的页岩样品孔隙结构参数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页岩孔隙BET比表面积逐渐增大、BJH平均孔径逐渐减小和BJH总孔体积不断增大的特征,且须一段泥页岩孔隙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比上覆的2个层位发生数量级的倍增。须家河组各层位黑色泥页岩均具有双重分形特征,存在明显的孔径分界点,且各段都具有大孔隙分形维数均值D_1均大于相应层位小孔隙分形维数均值D_2的特征,表明大孔隙比小孔隙的结构更复杂,体现了层内不同孔径范围孔隙复杂程度的差异性;而页岩随TOC含量和Ro的增大,须一段D_1、D_2值均比上覆页岩层位大,体现了层间差异性。孔隙结构参数、TOC含量和Ro是影响页岩孔隙复杂程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具备高D_2值(吸附能力)和低D_1值(渗流能力)的页岩储层最优。
邓涛李勇汪正江余谦胡文超赵少泽董顺利
关键词:等温吸附孔隙结构黑色页岩须家河组
龙门山构造带晚新生代剥蚀作用与均衡隆升的地表过程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基于SRTM DEM数据,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为研究区域,本文通过条带状剖面分析、古地形面(残余面)恢复以及弹性挠曲模拟等研究手段,计算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晚新生代地壳均衡隆升与地表剥蚀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龙门山地区表面剥蚀作用与均衡隆升作用之间的地表响应过程,从而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晚新生代以来的剥蚀—成山作用的隆升机制提供定量依据。研究表明:(1)晚新生代以来龙门山的地表剥蚀量为(0.74~1.14)×105km3;(2)大量的地表剥蚀作用驱动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的地壳均衡反弹,使龙门山隆升了近2 km;(3)龙门山地区地表剥蚀量和均衡隆升量具有空间匹配性,岷山断块及龙门山中、南段的均衡隆升量高于青藏高原东缘其它区域,反映了晚新生代以来龙门山地区在不同分段内差异化的构造地貌形态及与剥蚀—隆升相关的地表过程。(4)龙门山的隆升是多期、多种隆升机制叠加的产物,其隆升过程具有历史性和复合性。均衡隆升和剥蚀作用在相似的时间尺度上和空间尺度上控制着龙门山地貌的形成,约束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的隆升机制。
闫亮李勇邓涛颜照坤云锟邵崇建董顺利
关键词:龙门山青藏高原东缘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上部黑色页岩成因机制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剖面实测、黄铁矿粒径分析、页岩有机碳同位素、锶同位素、黏土矿物种类和含量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的测定,综合研究四川盆地马鞍塘组上部黑色页岩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页岩段草莓状黄铁矿直径4μm、U/Th≥0. 75共同揭示其沉积于贫氧—缺氧水体中。化学蚀变指数CIA集中在80~90,层位中部w(87Sr)/w(86Sr)具有最小值0. 707 550,I/S突然增大,均表明源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板块构造活跃,气候湿热,降雨量激增。有机碳同位素的突然负漂移(最大2‰),表征火山活动造成的大气圈有大量轻碳注入。该套黑色页岩是龙门山前陆盆地发育的早期沉积记录,具有全球一致性的前陆盆地地层沉积建造模式,其形成机制主要受控于前陆盆地导致的构造挠曲沉降,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全球性的卡尼期洪水事件CPE这一气候扰动事件。东特提斯域边缘(松潘甘孜海盆)上升洋流、超级季风气候和降雨增加导致的陆源营养物质注入,促进了盆内水体表面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水体的分层缺氧条件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有机地化数据表明黑色页岩生烃潜量大。马鞍塘组黑色页岩是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的潜力勘探层位。
邓涛李勇董顺利胡文超
关键词:黑色页岩
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构造须家河组二段天然气气源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通过对九龙山气藏须二段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的详细分析,结合烃源岩和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开展气源对比,明确该气藏须二段产气层的天然气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九龙山气藏具有典型干气特征,除个别井之外,绝大多数井位天然气的CH_4质量分数都超过了95%,重烃含量低,且非烃类气体(CO_2和N_2)质量分数均未达到1%; 2)九龙山气藏天然气整体上呈现CH_4碳同位素组成重,而C_2H_6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的特征,九龙山气藏T_3x^(2中)烃源岩自身属于腐泥型,故判定其为典型的腐泥型成因气; 3)九龙山气藏T_3x^2气层的沥青生标物与T_3x^(2中)烃源岩生标物在甾、萜类化合物特征上存在极大的相似性.综上认为九龙山气藏须二段气层天然气主要来自于须二中亚段烃源岩,并有少量下伏海相地层的混源气特征.
邓涛李勇
关键词:须二段烃源岩地球化学
茂县滑坡的滑动机制与震后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被引量:18
2017年
2017年6月24日在四川茂县新磨村发生高位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后所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岩质滑坡,滑坡体积巨大,破坏性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和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了茂县滑坡的几何形态特征和沉积物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降雨条件、历史地震、活动断裂等特征及其对滑坡发生的影响,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滑动机制和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包括:(1)茂县滑坡所在的富贵山处于松坪沟断裂和岷江断裂交汇和夹持的区域,显示为挤压型高陡(微)地貌,并具有"X"形平面断裂组合样式和"背冲式"剖面组合样式。(2)该区经历了多次强烈历史地震的影响,反复强烈的震动及叠加、累积变形破坏了岩体结构、坡面结构,降低了岩石的内聚力、摩擦强度和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并导致该区滑坡降雨阈值的降低,表明活动断裂及其历史地震是驱动茂县滑坡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而降雨仅为诱发因素。(3)茂县滑坡的滑动模式为顺层拉裂-顺坡滑脱型模式,滑动过程可分为山体裂解阶段、高速溃滑阶段、碎屑流堆积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成因机制,主要表现在:高陡的单面山斜坡(顺层、顺坡)的临空条件是滑坡产生的势能条件;贯通性好的变质砂岩与板岩之间的滑动面(层面)是滑坡形成顺层拉裂-顺坡滑脱的滑动条件;富贵山两侧活动断裂对该山体的挤压抬升以及多次高强度历史地震的震动、变形的积累及其对岩体结构的长期破坏,是导致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
邵崇建李芃宇李勇兰恒星周荣军邓涛颜照坤闫亮李立军
关键词:历史地震降雨
龙门山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四段砂体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野外岩石露头、钻井岩心、镜下薄片和测井曲线等地质资料,研究龙门山中段逆冲推覆体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四段砂体类型及特征,分析了砂体沉积古环境以及砂体发育过程,还原了古地理条件在砂体的沉积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须家河三、四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2类沉积砂岩,且煤矿富集层位,高品位烃源岩也较为发育。因此,对这一区域须家河组砂体的研究,不仅是对龙门山前陆盆地古沉积环境的恢复,也是对该区域煤藏和油气资源的远景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邓涛李勇王伟明颜照坤
关键词:逆冲推覆体砂体类型须家河组龙门山中段
川东南彭水地区下古生界脉体分形与古流体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四川盆地东南缘是目前四川盆地唯一未获得油气重大突破地区,烃类流体的动态保存条件是制约该区油气突破的重要原因。基于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相关理论,运用脉体分形学和流体地球化学对川东南彭水地区郁山背斜下古生界流体活动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量化揭示出早古生代不同层系古流体活动脉体变差系数Cv在0. 68~1. 26变化,分维度值D均大于1,裂缝方向较为单一,以低角度或低开度裂缝为主,流体活动较强。脉体和围岩锶同位素比值测量表明不同层系中^(87)Sr/^(86)Sr值普遍大于同期海水的^(87)Sr/^(86)Sr值,均受到外源高锶流体的改造,揭示出该区较强的流体活动特性和相对较弱的油气保存条件。综合判定彭水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潜力较差。
邓涛李勇
关键词:分形变差系数锶同位素川东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