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召
- 作品数:3 被引量:66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最佳时机分析被引量:6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时间窗。方法研究对象为92例行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脑出血发生至手术时间分为四组:<6 h组11例,6~12 h组19例,>12~24 h组49例,>24 h组13例。统计其术后1个月血肿完全清除率和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术前及术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和阻力指数(RI)。结果术后1个月时四组血肿完全清除率、再出血率均逐渐降低,其中<6 h组血肿完全清除率高于>24 h组,>24 h组再出血率低于其他三组(P均<0.05)。术后3个月,四组GOS、ADL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P均<0.05)。<6 h组、6~12 h组术后1、3、6个月GOS、ADL评分均高于>12~24 h组、>24 h组,NIHSS评分低于>12~24 h组、>24 h组,组间比较P均<0.05;<6 h组GOS评分均高于6~12 h组(P均<0.05)。术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四组PSV、EDV、Vm均高于术前,RI均低于术前;术后7天及1、3个月,四组PSV、EDV、Vm均高于术后3天,RI均低于术后3天;各时间点比较P均<0.05。<6 h组、6~12 h组术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PSV、EDV、Vm均高于>12~24 h组、>24 h组,RI均低于>12~24 h组、>24 h组,组间比较P均<0.05。<6 h组脑出血复发导致的死亡率为18.2%(2/11)、6~12 h组为15.8%(3/19)、>12~24 h组为22.4%(11/49)、>24 h组为38.5%(5/13),>24 h组高于<6 h组、6~12 h组(P均<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最佳手术时间窗为脑出血后6 h内。
- 张文超杨雪辉郭昊张亚召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手术时机脑立体定向血流灌注
- 脑膜瘤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0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术后2周内进行肺通气/灌注显像(V/Q-Scan)并根据改良肺栓塞诊断前瞻性研究Ⅱ(PIOPEDⅡ)标准诊断肺栓塞(PE);进行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US)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当符合以下一个或多个标准时,即诊断为VTE:①V/Q-Scan阳性,有/无VTE临床体表现;②V/Q-Scan阴性,但CTA阳性;③CUS阳性,有/无VTE临床表现。结果110例中,18例(16.4%)术后发生VTE,包括2例出现呼吸困难或胸痛,4例出现下肢肿胀或疼痛,12例无症状;17例Q/VScan阳性,1例Q/V-Scan阴性、胸部CTA阳性;2例Q/V-Scan阳性病人诊断为PE,6例下肢CUS诊断为DVT。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VTE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年龄(OR=1.186;95%CI 1.027~1.370;P=0.020)、体质指数(OR=3.300;95%CI 1.371~7.947;P=0.008)是脑膜瘤术后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膜瘤术后并发VTE的问题不容忽视,临床需考虑年龄、体质指数等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VTE的发生率。
- 王鑫凤张亚召于海佳
- 关键词:脑膜瘤显微手术静脉血栓栓塞
- 保守治疗与血运重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与血运重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保守组、直接组、间接组,每组各50例。保守组采用对症治疗,直接组采用直接血管重建治疗,间接组采用间接血管重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病灶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脑血管储备功能(CVR)、6个月卒中相关症状发生情况。比较直接组与间接组患者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ADL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直接组、间接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保守组,NIHSS评分均低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Vm、Vs均升高,R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直接组、间接组患者Vm、Vs均高于保守组,RI均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间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50)、8.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间接组患者卒中相关症状发生率均低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患者卒中相关症状发生率低于间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运重建治疗ICVD患者效果优于保守治疗,且直接血运重建、间接血运重建效果相当,但直接血运重建能降低卒中相关症状发生率,提高脑血管储备功能。
- 张明哲王亚丽郭洪张亚召孙昭胜王心颖
- 关键词:保守治疗血运重建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流动力学脑血管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