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雪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皮肤
  • 3篇影像
  • 2篇皮肤镜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护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影像研究
  • 1篇真皮
  • 1篇脂溢性
  • 1篇脂溢性角化
  • 1篇脂溢性角化病
  • 1篇认知度调查
  • 1篇疼痛
  • 1篇疼痛护理
  • 1篇皮肤病
  • 1篇皮肤厚度
  • 1篇皮肤科
  • 1篇皮肤科门诊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山东省皮肤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沈雪
  • 6篇崔勇
  • 5篇于瑞星
  • 3篇郑亚杰
  • 3篇薛珂
  • 1篇孟如松
  • 1篇于建斌
  • 1篇刘华绪
  • 1篇李锘
  • 1篇吴亚桐
  • 1篇李航
  • 1篇邹先彪
  • 1篇王磊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频超声检测健康成人皮肤厚度及回声密度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测量健康人多个部位皮肤厚度及回声密度。方法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于2018年6-12月招募50名健康志愿者,女33例,男17例,年龄22-69岁。采用22 MHz高频超声检测前额、面颊、前胸、腹部、上臂内外侧、前臂内外侧、大腿内外侧、小腿内外侧12个部位的表皮、真皮、表真皮厚度及皮肤回声密度。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解剖部位皮肤高频超声图像不同。12个部位之间表皮、真皮、表真皮厚度及回声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表皮最厚的部位为大腿内侧(160.68 μm ±25.71 μm),真皮最厚的部位为面颊(1 828.78 μm ± 399.10μm),表真皮最厚的部位为面颊(1 943.48μm± 402.4 μm)。表皮回声密度最大的部位为小腿内侧(152.27 ± 21.56),真皮最大的部位为前臂内侧(52.71 ± 15.57),表真皮最大的部位为前臂内侧(62.56 ± 15.76).男性前额、面颊、前臂内侧的表皮、真皮、表真皮厚度均大于女性(≤0.05或< 0.01),男性前额、面颊、小腿外侧真皮、表真皮回声密度低于女性(P<0.05或0.01)。结论健康成人不同解剖部位及不同性别的皮肤厚度与回声密度有差异。
于瑞星薛珂沈雪崔勇
关键词:超声检查表皮真皮皮肤厚度
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2年
探究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干预手段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探究选取患病新生儿10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探究,患儿均于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对照组(5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53例,行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新生儿护理前NFCS、IBCS评估(P>0.05)差异小,106例新生儿经护理后NFCS、IBCS评估,级别均有所降低。其中在疼痛护理干预的53例新生儿NFCS、IBCS评估级别明显更低(P<0.05);两组新生儿护理后生理数据均有改善,其中采用疼痛护理的53例新生儿生理体征数据恢复时间较短,其余53例新生儿恢复时间较长(P<0.05);进行疼痛护理干预的53例新生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更高,达到100%,对照组仅71.70%(P<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干预手段能有效缓解新生儿的痛感,减少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沈雪
关键词:疼痛护理常规护理新生儿
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4例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影像学特征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特征,提高临床医生无创诊断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及RCM特征,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皮肤镜下3例表现为球状结构,1例表现为黑褐色均质样结构,所有皮损边界清晰;RCM下发现表皮内高折光细胞巢。结论皮肤镜与RCM检查可能为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沈雪郑亚杰崔勇
关键词:皮肤镜
推动我国皮肤影像研究、教育与应用的系统平台——中国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SID)被引量:9
2018年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皮肤病的皮损具有可视化特征,因而皮肤病是一门最适宜应用各种图像技术的临床二级学科。随着图像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出现了一系列皮肤影像诊断方法,显著提升了皮肤科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格局和面貌。皮肤病学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病种众多,加之我国的皮肤病患者数量庞大,使得皮肤影像数据呈指数性增长,迫切需要构建适用于我国人群的皮肤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近十多年工作基础上,"中国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hinese Skin Image Database,CSID)于2017年正式启动,已开展了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工作,如设立CSID开放研究课题(Open Research Funding of CSID,CSID-ORF)、成立CSID皮肤影像学院、开发CSID工作平台及相关应用技术等。CSID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皮肤影像研究、教育与应用的系统平台,将继续为我国皮肤影像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沈长兵薛珂于瑞星孟如松刘洁徐峰郑亚杰沈雪于建斌李航邹先彪刘华绪崔勇
关键词:教育
皮肤科门诊痤疮患者对痤疮的认知度调查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调查皮肤科门诊痤疮患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心理状态、护肤习惯、既往治疗等,了解其对痤疮的认知度。方法:对153名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认为月经、不正确护肤、遗传因素、过度劳累、使用彩妆产品、日晒、压力、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油腻饮食、甜味食品、辣味食品、奶制品可加重和(或)引发痤疮。只有5.88%患者发病后完全不会感到紧张焦虑;40.52%完全不会出现入睡困难、睡不安稳或睡眠过度,52.29%患者认为影响社交。33.99%患者患病后医院/正规美容机构治疗,33.34%患者既往系统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37.91%外用抗生素;理想的治疗方式为外用药物,其次为口服药物,另外有6.54%不使用护肤品。患者想了解的痤疮知识为治疗、预防和皮肤护理等。结论:门诊痤疮患者对加重痤疮因素的认知度较高,他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外用药物,医学美容治疗不是治疗痤疮的主流措施。
于瑞星沈雪竞艳李锘崔勇
关键词:痤疮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联合皮肤镜对黑素细胞痣的诊断价值评估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评估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单独或联合对黑素细胞痣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黑素细胞痣的患者37例,对皮损先进行皮肤镜、RCM检查,再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总结黑素细胞痣的影像学特征,计算不同检查诊断黑素细胞痣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析皮肤影像技术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皮肤镜和RCM检查结果示真皮内痣细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两种:(a)真皮乳头层不融合、高折光、圆形的痣细胞,皮肤镜下表现为褐色或浅褐色均质模式,见于5处皮损;(b)真皮乳头内不规则、高折光的痣细胞团块,皮肤镜表现为鹅卵石模式或球状模式,见于31处皮损。在诊断黑素细胞痣方面,RCM结合皮肤镜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87.5%、90.9%、97.1%、70%,RCM为86.1%、75%、84%、93.9%、54.5%,皮肤镜为77.8%、87.5%、75%、96.3%、41.2%。除特异度与皮肤镜相同外,RCM结合皮肤镜的其他指标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RCM敏感度、正确率、阴性预测值高于皮肤镜,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于皮肤镜。RCM结合皮肤镜或单用RCM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5、0.57,P值分别为0.63、0.45),Kappa值分别为0.72、0.53;皮肤镜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1,P = 0.012)。结论 RCM联合皮肤镜较二者单独使用能更准确地诊断黑素细胞痣。
郑亚杰沈雪竞艳吴亚桐于瑞星王磊薛珂崔勇
基于皮肤影像大数据的皮肤病人工智能系列产品研发与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皮肤病学是基于皮损可视化特征建立的临床二级学科,皮肤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评估,可显著提高皮肤科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技术和手段,在不同领域均得到应用。"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hinese Skin Image Database,CSID)"于2017年5月正式成立,已建设成为我国皮肤影像技术研究、教育与应用的共性资源和技术平台。目前,多学科专家基于CSID已完成系列AI产品的研发,并逐步应用到临床工作。皮肤病AI产品在皮肤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显著提升医生对皮肤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也将改变医生的医疗行为模式,更将赋能基层医院皮肤疾病诊疗。CSID将继续推进皮肤影像技术的普及和皮肤病AI产品在我国的落地化应用,为我国的分级医疗政策和医疗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沈长兵李承旭沈雪竞艳王子仪薛珂唐晓枫邹新寅徐峰于瑞星于瑞星徐峰孟如松崔勇
关键词:人工智能皮肤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