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民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频率和低潮气量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在满足充足通气的条件下,高频率+低潮气量策略在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HFOV))-容量保证(volume guarantee,VG)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中的应用参数。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4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住院期间应用HFOV-VG治疗的122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呼吸治疗通气频率进行分组:13~14 Hz组(n=7)、15~18 Hz组(n=105)和19~20 Hz组(n=10)。比较3组患儿的一般资料、0 h及24 h的通气指标、通气后24 h的并发症情况。分析RDS患儿的通气频率与潮气量关系的趋势及其相关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22例患儿中,RDSⅠ级47例(38.5%)、Ⅱ级58例(47.5%)、Ⅲ级15例(12.3%)、Ⅳ级2例(1.6%)。不同通气频率组中,产前未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13~14 Hz组14.3%(1/7);15~18 Hz组19.1%(20/105);19~20 Hz组20.0%(2/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8,P<0.05),且随着通气频率的增高,单疗程和未应用的比例增高。产妇及患儿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通气频率组患儿在0 h及24 h的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_(2),FiO_(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等通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气后24 h肺炎、败血症、休克、肺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高通气频率RDS患儿的潮气量的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0,P=0.015)。潮气量随通气频率上升呈线性下降趋势(趋势χ^(2)=16.725,P<0.001)。RDS患儿通气频率和潮气量呈负相关(r=-0.296,P=0.001)。结论�
- 原静李书芳张悦哲孙园园李艳民魏燕云
-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潮气量
-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核查表单在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评价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核查表单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中,纳入脐静脉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8例)与对照组(210例),均在入院后24 h内完成脐静脉置管,并采用统一的拔管指征。观察组参考手术核查表单,制定脐静脉置管的核查表单,记录患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置管前准备和评估、置管中手术核查、术后导管维护、导管拔除等内容;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管理。CRBSI感染率指每1 000个中心静脉导管日的CRBSI感染数。采用t检验、χ^2检验、二项分布的z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入院日龄、出生时胎龄、性别、置管时间、患儿来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物品准备不足;对照组中,56例在手术过程中发现缺少物品。观察组中3例无操作前患儿评估的签字记录,对照组中102例病历书写中未记录患儿评估情况。观察组中记录到23例抽回血慢,12例调整置管长度;对照组病历及护理表格中未记录操作过程中的意外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置管天数分别为2 082 d与2 103 d,感染例数分别为1与7例,CRBSI感染率分别为0.48与3.32人次/千导管日,观察组CRBSI感染率低于对照组(z=2.10,P<0.05)。结论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过程中采用核查表单,有助于术者和后期维护人员保持警惕,消除安全隐患,预防错误,持续改进,保障患儿安全,有效降低CRBSI感染率。
- 李书芳张艳李艳民魏燕云孙园园郭志灵
- 关键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血清CASP2表达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NBNA评分及预后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2(CASP2)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的相关性,以及CASP2在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该院的114例HIE患儿为HIE组,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0例,中度组52例,重度组22例;根据治疗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将114例HIE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26例和预后良好组88例。同期选择于该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06例作为对照组。记录NBNA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ASP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IE患儿血清CASP2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BNA评分及血清CASP2水平对HIE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HIE组血清CASP2水平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CASP2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NBNA评分低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中度组血清CASP2水平高于轻度组,NBNA评分低于轻度组(P<0.05)。HIE患儿NBNA评分与血清CASP2水平呈负相关(r=-0.608,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CASP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NBNA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CASP2水平及NBNA评分单独及联合预测HIE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95%CI 0.797~0.952)、0.748(95%CI 0.639~0.857)、0.927(95%CI 0.873~0.981)。结论血清CASP2水平随着HI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且与患儿NBNA评分密切相关,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
- 魏燕云李艳民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系统发育
- “3H”加固型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3H”加固型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在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危重新生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2)、研究组(n=62)。对照组予以传统“H”型胶布固定气管导管,研究组采用“3H”加固型胶布固定气管导管,比较气管插管移位程度、舒适度、呼吸系统损伤、胶布固定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气管插管移位程度优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面部皮肤损伤、口角损伤、肺气肿、气管损伤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3H”加固型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可改善气管插管移位情况,提高患儿舒适度,促进疾病转归。
- 李艳民申秋丽郭新丽李书芳魏燕云张悦哲
- 关键词:危重症新生儿气管导管急救转运
- 穴位按摩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参照《早产儿管理指南》进行常规早产儿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穴位按摩。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胃肠道功能、生长发育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胃动素、胃泌素及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21 d时体质量平均日增长量及21 d头围增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皮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常规早产儿管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早产儿管理,可明显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和胃肠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李艳民申秋丽张艳王志燕孙园园董亚平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穴位按摩胃肠功能生长发育情况
- NICU中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多重干预措施被引量:1
- 2017年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和经脐静脉置管逐渐普及,但导管置入后引起的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造成严重后果。国内外专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措施。
- 李书芳张艳李艳民原静李丰霞
-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相关性血流感染
- NAVA模式与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和比较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均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ervo-i呼吸机治疗,对照组使用SIMV模式,观察组使用NANA模式,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的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aO_2、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_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aO_2、PaO_2/FiO_2明显高于对照组[(69.12±4.10)vs.(55.74±3.65) mmHg,(256.81±28.11) vs.(212.75±26.35) mmHg],PaCO_2明显比对照组低[(45.81±3.04)mmHg vs.(50.03±3.15)mmHg](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62%(44/47) vs. 74.47%(35/47)](P<0.05)。两组气漏综合征、死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6%(2/47)vs21.28%(10/47)](P<0.05)。结论:和SIMV机械通气模式比较,NAVA模式用于呼吸窘迫症患儿的效果更加显著,其有助于改善血气分析,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张艳李书芳李艳民蒋秀芳雷延龄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