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铭珺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抗体
  • 2篇受体
  • 2篇抗CCP抗体
  • 2篇抗核
  • 2篇抗核抗体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甲状腺
  • 2篇关节炎
  • 2篇关节炎诊断
  • 2篇风湿
  • 2篇风湿性
  • 2篇风湿性关节炎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蛋白

机构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何铭珺
  • 5篇叶伟民
  • 5篇杨洁
  • 4篇陆慧琦
  • 3篇杨再兴
  • 3篇李畅
  • 2篇耿红莲
  • 2篇韩焕兴
  • 2篇朱烨
  • 2篇温海燕
  • 2篇赵文静
  • 2篇仲人前
  • 1篇梁艳
  • 1篇何金
  • 1篇陆慧琪
  • 1篇孙贞
  • 1篇孔宪涛
  • 1篇徐毅

传媒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乳腺癌组织中ERα mRNA和PR mRN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测定雌激素受体α(ERa)tuRNA和孕激素受体(PR)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探讨两者在乳腺癌组织及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以pMDl8-ERα和pMDl8-PR质粒为定量模板,用循环阂值(Ct)定量起始模板,在荧光TaqMan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ERamRNA和PR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并分别测定48例乳腺癌组织及28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ERamRNA和PRmRNA的表达水平。ERamRNA和PRmRNA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03~108copy/μgRNA;ERamRNA和PRmRNA高值和低值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Ⅵ在5.07%~11.28%之间。ER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6.76×10。copy/μgRNA(4.17×10。,9.34×10。),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含量为1.54×10μcopy//μgRNA(1.02×10。,2.06×10。),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量高于良性组织(P%0.05);PR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02×10。copy/μgRNA(6.81×10。,1.36×10。),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含量为4.93×10。copy//μgRNA(3.21×10。,6.65×10。),两者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ERαmRNA和PRmRNA在乳腺癌和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我们建立的测定ERamRNA和PR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灵敏、稳定、重复性好,可供临床检测和研究。ERamRNA和PRmRNA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叶伟民何金何铭珺杨洁徐毅陆慧琦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Α孕激素受体乳腺癌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抗CCP抗体和RF的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发现了多种新的自身抗体,其中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r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因其在RA诊断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尤受关注。大量...
陆慧琦耿红莲温海燕何铭珺赵文静
文献传递
抗CCP抗体和RF的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陆慧琦耿红莲温海燕何铭珺赵文静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微粒体抗体及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中的价值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92例甲状腺疾病及66例其他疾病患者血清TPO-Ab浓度,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G-Ab及TM-Ab阳性率。结果三者阳性率在甲状腺疾病组与非甲状腺疾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O-Ab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3%、69.6%、90.7%及7.6;TPO-Ab与TM-Ab在甲状腺疾病组间呈显著相关(r=0.6,P<0.01)。结论TPO-Ab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TG-Ab和TPO-Ab联合检测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的有效组合。
朱烨杨再兴梁艳叶伟民杨洁何铭珺仲人前
关键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突眼(甲亢突眼)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的关系。方法:甲状腺相关性眼病35例,甲亢突眼37例,甲亢83例,正常对照90例,分别检测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结果:四组的TGA阳性数(率)分别为3(8.6%)、6(16.2%)、16(19.3%)、6(6.7%),TMA阳性数(率)分别为6(17.2%)、7(18.9%)、32(38.6%)、12(13.3%),TGA、TMA双阳性数(率)分别为1(2.6%)、4(10.8%)、11(13.8%)、0(0.0%),TRAb阳性数(率)分别为22(62.9%)、31(83.8%)、70(84.3%)、6(6.7%)。结论:TGA、TMA与TAO的相关性不大,诊断意义很小,TRAb与TAO有较好的相关性,对其早期诊断、治疗和随访有很大价值。
孙贞朱烨何铭珺杨洁孔宪涛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甲亢突眼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自身抗体
抗SSA、SSB抗体的荧光特点和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SSA、SSB抗体的荧光特点和临床意义,并探索在进行临床抗核抗体(ANA)筛查的过程中,鉴定这些抗体的必要性。方法对所有送检标本进行ANA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检测,选择SSA、SSB阳性标本进行实验室和临床分析。结果在4 978个送检样本中,259个样本抗SSA、SSB阳性,阳性样本分为SSA+SSB-、SSA-SSB+和SSA+SSB+三组。与SSA+SSB-组和SSA-SSB+组比较,SSA+SSB+组ANA阴性样本比例(0.5%)明显降低(P<0.01),而高滴度样本比例(53.5%)明显增高(P<0.01)。SSA和(或)SSB阳性样本除呈现颗粒型荧光外,还出现各种荧光核型。SSA+SSB+组颗粒型荧光的比例明显高于SSA+SSB-和SSA-SSB+(P<0.01)。与SSA+SSB-组相比,SSA+SSB+组患有干燥综合征(SS)的比例明显增高,患有其他疾病的比例明显降低。SSA-SSB+组共8例患者,所患疾病各不相同。结论临床上检测SSA、SSB抗体具有必要性,联合检测SSA和SSB抗体可以提高SS诊断特异性。
何铭珺杨再兴李畅李畅杨洁叶伟民
关键词: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
ANA和ENA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2
2011年
探讨抗核抗体和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的不同检测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在长征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549位患者,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224例,非自身免疫病325例,所有患者血清同时检测ANA和ENA。以Hep-2细胞/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两种检测方法产生4种检出模式:ANA+/ENA+、ANA-/ENA-、ANA+/ENA-和ANA-/ENA+。前两种模式共占检测的62.84%。ANA和ENA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63.4%和58.5%)显著高于非自免病患者(16.9%和25.2%),ANA和ENA在自身免疫病组和非自身免疫病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检测结果仅在MCTD和SLE患者中存在相关性(P<0.01),在其他观察组中不存在相关性(P>0.05)。间接免疫荧光法相对费时,而且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经验,作为初筛实验,ANA的检测较ENA有更高的灵敏度,两者联合检测则将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陆慧琦李畅叶伟民杨洁何铭珺韩焕兴
关键词: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斑点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CR6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C型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和CC型趋化因子受体6(CCR6)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50例PBC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PBMCs中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中CCL20和CCR6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并根据临床不同分期检测后发现,PBC患者中Ⅲ、Ⅳ期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较Ⅰ、Ⅱ期明显升高(P<0.05)。结论 PBC患者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PBC的调控机制,从而可能为PBC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线索。
何铭珺杨再兴李畅陆慧琪叶伟民韩焕兴仲人前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