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媛媛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析
  • 1篇旋转机械
  • 1篇旋转机械故障
  • 1篇旋转机械故障...
  • 1篇振动
  • 1篇支撑刚度
  • 1篇啮合
  • 1篇啮合刚度
  • 1篇偏心
  • 1篇轴承
  • 1篇轴承间隙
  • 1篇弯扭
  • 1篇弯扭耦合
  • 1篇弯扭耦合振动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变换
  • 1篇轮系
  • 1篇经验模态分解
  • 1篇机械故障

机构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3篇向玲
  • 3篇李媛媛
  • 2篇贾轶
  • 1篇冯晓冉

传媒

  • 2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经验小波变换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5
2015年
针对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WT)的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信号的傅里叶频谱进行划分,并建立一组小波滤波器组对划分过的频谱进行滤波,得到一组单分量成分,对每个单分量成分进行Hilbert变换即可得到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并针对仿真信号和几组典型的实验转子故障信号进行了EWT方法和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性能比较研究,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EWT方法能准确地分析机械故障信号,故障特征值明显,可有效应用于旋转机械故障诊断.
向玲李媛媛
关键词:故障诊断经验模态分解信号分析
内外激励作用下多自由度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周期扩大法,建立了齿轮副的六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齿轮副间的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齿面摩擦等非线性因素;对模型中的相关周期项作傅里叶级数展开,并采用数值积分方法研究六自由度齿轮传动系统的运动随转速、支撑刚度的分岔特性。结合poincaré截面图、分岔图、FFT频谱及最大Lyapunov指数图,系统地分析了支撑刚度对齿轮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激励频率的提高,系统经过多次跳跃进入混沌,提高支撑刚度会使系统的跳跃点数目增加,并且使系统的混沌区减小且整体后移,致使系统推迟进入混沌;再者会使系统通向混沌的道路多样化,除了拟周期通道之外,还出现了激变性、阵发性的混沌道路及"周期5-拟周期-锁相-不稳定吸引子-混沌"的非常规混沌道路。另外支撑刚度的提高会使系统的1/2次谐振加强,致使谐振频率下的动态啮合力(DMF)增大,但会使一些混沌区的DMF逐渐减小,并且使啮合轮齿经历"双边冲击-单边冲击-无冲击"的状态变化。
向玲贾轶李媛媛冯晓冉高雪媛邸薇薇
关键词:齿轮副非线性动力学支撑刚度
间隙对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综合了动态侧隙、齿面摩擦、齿轮偏心及时变啮合刚度等因素,建立了齿轮-转子-滚动轴承系统的弯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动态侧隙及轴承间隙对系统的影响来探究轴承端与齿轮端振动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无间隙系统,动态侧隙下轴承端的径向振动在高速区较为强烈,而齿轮的扭转振动在整个转速区幅度较大,随转速变化时系统提前通过非线性跳跃进入主共振区。动态侧隙的改变对轴承端的振动影响不大,但对扭振作用明显;轴承间隙的大小对系统径向和扭转振动有着显著影响,随着轴承间隙的变化,两者的时域特征及频谱存在着规律性的变化;另外,轴承间隙直接影响着动态侧隙的大小。分析结果对含间隙齿轮转子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价值。
向玲贾轶高雪媛邸薇薇李媛媛
关键词:弯扭耦合轴承间隙偏心啮合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