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亚萍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粒度特征
  • 1篇断面
  • 1篇下蜀黄土
  • 1篇下蜀土
  • 1篇末次冰期
  • 1篇末次间冰期
  • 1篇间冰期
  • 1篇风尘
  • 1篇风沙
  • 1篇赣北
  • 1篇冰期
  • 1篇长江
  • 1篇长江中游

机构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2篇彭学敏
  • 2篇贾玉连
  • 2篇胡亚萍
  • 1篇赖忠平
  • 1篇邢娜
  • 1篇王朋岭
  • 1篇凌光久
  • 1篇张智
  • 1篇龙进

传媒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赣北芙蓉―周溪断面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赣北鄱阳湖地区沙山南部近南北向的芙蓉-周溪断面上,分布由FZ-01、FZ-02~FZ-05和FZ-06~FZ-12三部分组成的下蜀土剖面,粒度分析结果表明:1)下蜀黄土砂粒组分自北往南变化为27.29%、1.94%~7.23%和0.45%~7.27%;粉砂组分质量分数大,且存在差异变化,分别为68.23%、81.71%~87.20%和66.9%~79.39%;黏土组分自北向南质量分数增加,变化为4.48%、8.46%~16.35%和18.13%~32.07%,总体表现为砂黄土-黄土-黏黄土等相态的逐渐过渡;2)粒度三组分、粒度参数散点图等均表现为从北而南的阶段性系统渐变特征;3)各种粒度参数与距长江的远近,均服从对数函数变化关系。这些特征初步揭示研究区的下蜀黄土是风成的,并可能与同样是风成堆积的沙山的形成存在某种联系,属于区域性风沙-风尘堆积体系。
彭学敏贾玉连胡亚萍邢娜龙进赖忠平
关键词:下蜀土粒度特征
粒度揭示的末次间冰期以来长江中游风沙-风尘体系被引量:18
2013年
对长江中游地区定山-太平断面上砂山砂与下风向5个黄土剖面黄土进行了详细的粒度分析,并与其他地区黄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粒度象和粒度参数特点显示赣北定山-太平断面砂山下风向的黄土状土为风积成土;(2)定山-太平断面的砂山砂-砂山淤泥-黄土粒度特征的渐变过渡,指示了其沉积上的渐变过渡关系。结合区域各沉积相的年代序列认为,末次间冰期以来,长江河谷、漫滩等松散碎屑物在冬季风分选下,粗颗粒物质以砂山形式在其下风向不远处沉积,而剥离出的细颗粒物质则被颠扬到较远的下风向以黄土的形式堆积,从而在区域上形成一个以砂山砂和黄土为主的风沙-风尘沉积体系。
胡亚萍贾玉连张智彭学敏凌光久王朋岭
关键词:粒度特征末次冰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