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亚萍
作品数:
2
被引量:22
H指数:2
供职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合作作者
贾玉连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
彭学敏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张智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凌光久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王朋岭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天文地球
主题
2篇
粒度特征
1篇
断面
1篇
下蜀黄土
1篇
下蜀土
1篇
末次冰期
1篇
末次间冰期
1篇
间冰期
1篇
风尘
1篇
风沙
1篇
赣北
1篇
冰期
1篇
长江
1篇
长江中游
机构
2篇
江西师范大学
1篇
中国科学院
1篇
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2篇
彭学敏
2篇
贾玉连
2篇
胡亚萍
1篇
赖忠平
1篇
邢娜
1篇
王朋岭
1篇
凌光久
1篇
张智
1篇
龙进
传媒
1篇
中国沙漠
1篇
热带地理
年份
1篇
2014
1篇
2013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赣北芙蓉―周溪断面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2014年
赣北鄱阳湖地区沙山南部近南北向的芙蓉-周溪断面上,分布由FZ-01、FZ-02~FZ-05和FZ-06~FZ-12三部分组成的下蜀土剖面,粒度分析结果表明:1)下蜀黄土砂粒组分自北往南变化为27.29%、1.94%~7.23%和0.45%~7.27%;粉砂组分质量分数大,且存在差异变化,分别为68.23%、81.71%~87.20%和66.9%~79.39%;黏土组分自北向南质量分数增加,变化为4.48%、8.46%~16.35%和18.13%~32.07%,总体表现为砂黄土-黄土-黏黄土等相态的逐渐过渡;2)粒度三组分、粒度参数散点图等均表现为从北而南的阶段性系统渐变特征;3)各种粒度参数与距长江的远近,均服从对数函数变化关系。这些特征初步揭示研究区的下蜀黄土是风成的,并可能与同样是风成堆积的沙山的形成存在某种联系,属于区域性风沙-风尘堆积体系。
彭学敏
贾玉连
胡亚萍
邢娜
龙进
赖忠平
关键词:
下蜀土
粒度特征
粒度揭示的末次间冰期以来长江中游风沙-风尘体系
被引量:18
2013年
对长江中游地区定山-太平断面上砂山砂与下风向5个黄土剖面黄土进行了详细的粒度分析,并与其他地区黄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粒度象和粒度参数特点显示赣北定山-太平断面砂山下风向的黄土状土为风积成土;(2)定山-太平断面的砂山砂-砂山淤泥-黄土粒度特征的渐变过渡,指示了其沉积上的渐变过渡关系。结合区域各沉积相的年代序列认为,末次间冰期以来,长江河谷、漫滩等松散碎屑物在冬季风分选下,粗颗粒物质以砂山形式在其下风向不远处沉积,而剥离出的细颗粒物质则被颠扬到较远的下风向以黄土的形式堆积,从而在区域上形成一个以砂山砂和黄土为主的风沙-风尘沉积体系。
胡亚萍
贾玉连
张智
彭学敏
凌光久
王朋岭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末次冰期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