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驰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涡
  • 2篇涡动
  • 2篇海洋湍流
  • 2篇耗散
  • 1篇多尺度
  • 1篇中尺度涡旋
  • 1篇生态效应
  • 1篇气旋
  • 1篇热带
  • 1篇热带气旋
  • 1篇涡旋
  • 1篇冷涡
  • 1篇开放共享
  • 1篇机械能
  • 1篇共享
  • 1篇海洋动力
  • 1篇海洋动力学
  • 1篇海洋观测
  • 1篇航次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徐驰
  • 5篇尚晓东
  • 3篇陈桂英
  • 2篇卢著敏
  • 1篇谢晓辉
  • 1篇何云开
  • 1篇陈举
  • 1篇施震
  • 1篇徐杰
  • 1篇施平
  • 1篇唐世林
  • 1篇杜岩
  • 1篇练树民
  • 1篇储小青
  • 1篇陈更新
  • 1篇朱海斌
  • 1篇经志友

传媒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南海开放共享航次关键科学问题的思考——从多尺度海洋动力学角度出发被引量:4
2020年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通过一系列的海峡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联通,其不同时空尺度的海洋环流动力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第一次海洋普查开始,我国对海洋调查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科学考察船为代表的海洋科学观测平台建设不断加强;进入新千年以来,国内海洋科考船依托的各主要研究所和院校本着开放的理念,先后组织多单位联合进行海上观测。尤其是最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实施了船时共享航次计划,进一步促进了国内海洋界的交流和合作,南海区域海洋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从多尺度环流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本文简要回顾了南海海洋观测的发展历程,并初步总结了近些年来南海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体交换过程、南海中小尺度过程、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并且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未来南海的观测和科学问题提出若干思考与展望。
杜岩陈举陈举王祥鹏经志友徐驰储小青陈更新徐杰徐驰唐世林储小青梁韵施平
关键词:海洋观测生态效应
海洋湍流与海洋混合研究及其进展
海洋湍流混合动力过程是海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控制着海洋中的动量、质量、能量的输运,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着气候的变化;同时它也是控制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是驱动大洋热盐环流的动力源泉。海洋湍流混合是由海面风场、海底摩...
尚晓东卢著敏谢晓辉徐驰
文献传递
海洋湍流混合研究及其进展
尚晓东卢著敏徐驰
海洋中尺度涡的机械能及其源汇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由于观测手段的限制,海洋中尺度涡的能量输送及生成与耗散动力过程一直是世界大洋能量循环中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而中尺度涡在海洋中又广泛存在,它不仅占据海洋表层动能的绝大部分,而且是能量级串中连接大尺度和小尺度的中间环节,在大洋能量传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以中尺度涡场机械能的大小、分布、源汇为主线,结合作者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当前对中尺度涡机械能及其源汇的研究进展。
尚晓东徐驰陈桂英练树民
关键词:中尺度涡耗散
海洋中尺度涡旋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借助卫星高度计数据,对中尺度涡进行识别和追踪;以16年内中尺度涡个数上的生消为判据,发现中尺度涡在除赤道外的全球大洋中生消频繁,但在海盆内区并没有明显的生成占优区或消亡占优区;而在中纬度近岸的狭窄东边界内中尺度涡生成居多,在另一侧近岸的狭窄西边界中尺度涡消亡居多。同时,我们以一阶斜压模态所对应的特征深度作为两层结构的内界面深度,并假定涡动能平均分配于正压模态和一阶斜压模态,计算得到了包含涡动能和涡有效重力位能的中尺度涡能量年平均净生成率和净耗散率,发现虽然海盆西边界是涡场能量耗散大于能量生成的区域,但强耗散过程实际上在海盆西侧内区的强流及其回流区均有发生。另外,中尺度涡生消个数差值的分布与中尺度涡能量净生成率和净耗散率的分布表明,虽然海盆东边界近岸区域内中尺度涡的生成居多,但该区域中尺度涡的能量偏弱,因此该区并非涡场能量的主要源区。
徐驰陈桂英尚晓东黄瑞新
关键词:中尺度涡耗散
南海冷涡区域SST及冷涡动能、有效重力位能对热带气旋的响应被引量:2
2013年
选择了12个个例,分析了冷涡区域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响应。在TC的影响下,冷涡区域SST降低的最大值在2.7—9.15℃,冷涡平均降温1.35—5.89℃。冷涡SST降低与TC移动速度有很好的反向关联,移动速度越慢,冷涡SST降低越多。冷涡SST降低与TC平均最大风速有较好的正向关联,最大风速越大,冷涡SST降低越多。TC对冷涡的能量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TC经过冷涡后,冷涡的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有效重力位能(available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AGPE)有明显增长,并且EKE的增长小于AGPE的增长。TC作用前后EKE、AGPE的增长与冷涡区域SST降低的平均呈正向关联,表明在TC的影响下,冷涡的EKE、AGPE的改变能够反映SST降低的程度,或者说SST降低的多少能够反映冷涡EKE、AGPE改变的程度。
朱海斌尚晓东陈桂英徐驰
关键词:热带气旋冷涡
全球中尺度涡旋能量生成率/耗散率的估算
我们利用1993~2007年每周的TOPEX/ERS卫星融合资料,并在假设中尺度涡场动能均分于正压和一阶斜压模态的情况下,估算了全球中尺度涡旋的平均动能和平均有效重力位能,以及全球中尺度涡旋的年平均能量生成/耗散率。全球...
徐驰尚晓东黄瑞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