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胃癌
  • 2篇开腹
  • 2篇开腹手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垫子
  • 1篇修补术
  • 1篇引流
  • 1篇引流管
  • 1篇折叠术
  • 1篇伤口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理
  • 1篇神经病理痛
  • 1篇神经阻滞
  • 1篇神经阻滞技术

机构

  • 5篇江南大学附属...
  • 2篇无锡市第四人...
  • 2篇江南大学附属...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篇杜军
  • 6篇蒋晖
  • 5篇顾纪明
  • 4篇金留根
  • 3篇高其中
  • 3篇费伯健
  • 1篇张邓新
  • 1篇李俊生
  • 1篇宗剑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平衡及CD_4^+CD_(45)RA^+T和CD_4^+CD_(45)RO^+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平衡及CD4+CD45RA+T细胞和CD4+CD45RO+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67例直肠癌患者中,33例拟进行腹腔镜手术,设为L组,34例拟进行开腹手术,设为O组。观察术前1 d、术后2 d、术后7 d患者Th1、Th2、CD4+CD45RA+T、CD4+CD45RO+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L组患者术前和术后Th1、Th2、CD4+CD45RA+T、CD4+CD45RO+T细胞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O组术后2 d、术后7 d患者Th1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Th2细胞表达显著升高(P<0.01);CD4+CD45RA+T细胞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CD4+CD45RO+T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平衡、CD4+CD45RA+T细胞和CD4+CD45RO+T细胞表达的影响小,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干扰较轻。
蒋晖杜军顾纪明高其中金留根费伯健
关键词:免疫平衡CD4^+
一种能加速臀部及背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垫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加速臀部及背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垫子,具有便于术后护理的优势,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
葛东升蒋晖杜军顾纪明陈柏
文献传递
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对比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34)和开腹手术组(n=37)。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即刻以及术后24 h测定2组患者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观察2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手术结束即刻及术后24hAPTT、IN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 h PT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2组患者FIB以及DD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常规开腹手术后,血液均呈高凝状态,有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且腹腔镜胃癌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应在围术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蒋晖杜军顾纪明高其中金留根费伯健
关键词:胃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的学习曲线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的手术效果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探讨其学习曲线。方法对同一组术者连续开展的36例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患者进行分析,对于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采用累积和(CUSUM)分析法绘制腹腔镜胃底折叠书的学习曲线,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消化病生活质量指数(GL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USUM法得出曲线最大转折点在19例处,以此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学习提高、熟练掌握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熟练掌握阶段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6个月RDQ评分和GLQI评分均优于学习提高阶段(P<0.05)。结论通过CUSUM分析法对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学习曲线进行精准剖析,表明术者驾驭该技术须累积的手术例数为19例。
杜军李俊生费伯建金留根蒋晖陈柏谢立飞
关键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胃食管反流病
腹腔镜下困难型阑尾切除术的治疗体会(附51例报道)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困难型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腹腔镜下切除的51例困难型阑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38.5±12.9)岁。急性腹痛发作时间平均46.5 h。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3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另有1例疑似Crohn病(二次手术后明确)。手术难点:阑尾显露困难、阑尾根部处理困难、阑尾系膜处理困难。本组患者除1例术中疑似Crohn病经二次手术证实为末段回肠Crohn病外,其余50例切除困难型阑尾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 m 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8 h,住院时间平均6 d。术后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穿刺孔感染,1例患者发生粪漏,1例并发麻痹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困难型阑尾在腹腔镜下切除安全、可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能充分体现微创手术的优势。
顾纪明蒋晖杜军
关键词:腹腔镜并发症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77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腹腔镜组)36例和开腹胃癌根治术组(开腹组)4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8 a,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镇痛药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0%(9/41)和5.6%(2/36),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患者4 a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2%(5/41)和9.8%(3/41),腹腔镜组患者4 a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3%(3/36)和2.8%(1/36),2组患者4 a复发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8 a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4.1%(14/41)和22.0%(9/41),腹腔镜组患者8 a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3.9%(5/36)和5.6%(2/36),腹腔镜组患者8 a复发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和病死率低等优点。
蒋晖杜军顾纪明高其中金留根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开腹手术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3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组(N组)、口服药物治疗组(D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口服药物联合治疗组(ND组),每组10例。N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或生殖股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口服药物治疗组为普瑞巴林75 mg,一天两次;N+D组采用神经阻滞+口服药物治疗,方法分别同N、D组;神经阻滞治疗药物浓度为0.15%罗哌卡因+0.1 g/L得宝松+0.01 g/L维生素B12;用量为5 ml/每支神经。3组患者均必要时加服氨酚曲马多37.5 mg。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10、17 d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S)、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各组VAS、PSQIS和加服氨酚曲马多用量的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两两比较时用SNK法。结果各组治疗后3、10、17 d时VAS、PSQIS评分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0 d和17 d时,N组(q=4.701、5.984)和ND组(q=6.242、8.472)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组的PSQIS评分明显降低,与D组(q=4.859、7.289)和N组(q=5.762、6.3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组治疗后17 d时,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较治疗后3 d(q=3.263)、10 d(q=2.995)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组治疗后10 d(q=3.328),17 d(q=3.692)时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较治疗后3 d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组与D组比较,ND组治疗后10 d(q=4.624)、17 d(q=7.349)时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优于口服药物;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疼痛治疗效果最好,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张邓新王叶纯宗剑杜军费伯健
关键词:术后慢性疼痛腹股沟疝修补术神经病理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