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光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模式与血糖控制情况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不同等级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用药现状,评价不同用药方案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3-6月在天津市不同等级47所医院建立糖化监测网,以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了16 631例年龄≥18岁,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检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T2DM患者16 507例,其中男性8 282例,女性8 225例,平均年龄(59.0±11.3)岁,病程为5(2~9)年。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0%计算达标率时,总体达标率为36.9%,各种用药模式的达标率依次为单用口服药组(49.9%)、联合用药组(33.7%)、单用胰岛素组(14.2%);按照Hb A1C〈6.5%计算达标率时,总体达标率为15.6%,各种用药模式依次为单用口服药组(22.4%)、联合用药组(12.6%)、单用胰岛素组(5.7%)。除了单用胰岛素组,其他2种用药模式下,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均随病程的延长呈降低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男性、糖尿病病程长、未进行自我血糖检测、体质指数低、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单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更不易达标。结论 天津市T2DM患者的Hb A1C达标率总体偏低,其中,单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情况均最差,提示这部分患者应合理调整用药模式,定时监测血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王志达朱宇宋婷婷丁伟光王雪梅霍晓旭李婧韩倩任艳峰杨西林
-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血糖控制
- 糖尿病治疗仪治疗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糖尿病足皮肤疗效及安全性
- 2022年
- 目的:研究糖尿病治疗仪治疗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糖尿病足(DF)皮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7例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DF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4)。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尿病治疗仪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疼痛、肿胀、麻木变化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主诉治疗相关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DF皮肤预后不良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肿胀、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或主诉治疗相关不适症状,耐受性及安全性均较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未使用糖尿病治疗仪治疗以及糖尿病病程均是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DF皮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治疗仪治疗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DF皮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ABI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缓解疼痛、肿胀以及麻木等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 沈婕李庆华王立君丁伟光
- 关键词:糖尿病足重症糖尿病糖尿病治疗仪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