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贵平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理
  • 4篇临床病理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2篇肝癌
  • 1篇蛋白
  • 1篇胰腺
  • 1篇胰腺肿瘤
  • 1篇诊治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乳头状肿瘤
  • 1篇肾癌
  • 1篇肾脏
  • 1篇实性
  • 1篇实性-假乳头...
  • 1篇实性-假乳头...
  • 1篇梭形

机构

  • 7篇内江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刘贵平
  • 5篇敬敏
  • 5篇王瑜
  • 2篇郭鹏
  • 2篇刘清松
  • 2篇向鑫
  • 2篇张国平
  • 1篇赖良
  • 1篇徐波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前列腺基底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of prostate)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5例前列腺基底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基底细胞癌癌细胞排列成筛孔状或实性巢状,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大并呈卵圆形,大小一致,胞质少,可见核分裂像。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中34βE12、P63、CK14呈阳性表达,PSA、P504S蛋白常呈阴性表达。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以上,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前列腺基底细胞癌为一种不同于前列腺腺癌的罕见肿瘤,免疫组化对于鉴别前列腺基底细胞癌和其他肿瘤有重要的作用,其生物学行为尚有争议,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通过完整切除并联合放化疗的方式来治疗。
王瑜郭鹏刘清松谢孝川谷从阳敬敏刘贵平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基底细胞癌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A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提高对MTSCC 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例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MTSCC中,男1例,女3例;年龄37~72(49.3±15.6)岁。肿瘤最大直径4.6~8.0 cm,术后随访1~76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肿瘤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切面灰白实性,其中1例为囊实性。肿瘤镜下表现为小而狭长的小管状结构,其排列紧密、小管间质为淡染的黏液样改变,局部管腔塌陷,呈梁索状或缎带样排列。肿瘤细胞呈立方形和梭形,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小,核分裂像少见,核仁不明显,坏死少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例肿瘤中Vimetin 、EMA 、CK7、CK19呈阳性表达;Villin、 RCC、SMA、Desmin、HMB45、MelanA、CAIX呈阴性表达;仅1例CD10弱阳性表达;CD15、P504S呈程度不一的局灶弱阳性表达;Ki-67指数<5%。结论肾脏MTASC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多形性肾肿瘤,组织形态学谱系较宽,预后较好,诊断时需与肾脏的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敬敏张国平王瑜刘贵平谷从阳王喜宝
关键词:肾癌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
基于Glisson蒂横断技术的精准肝叶切除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基于Glisson蒂横断技术的精准肝叶切除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中的运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53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精准肝叶切除的肝癌患者资料。结果 左外叶切除(Ⅱ+Ⅲ)8例,左半肝切除(Ⅱ+Ⅲ+Ⅳ)14例,右前叶切除(V+Ⅷ)4例,右后叶切除(Ⅵ+Ⅶ)6例,右半肝切除(Ⅴ+Ⅵ+Ⅶ+Ⅷ)21例,手术时间210±31.5(110~370)min,失血量300±42.6(100~500)m L,术后并发胆瘘2例,腹腔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Glisson蒂横断技术的精准肝叶切除是减少肝癌患者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向鑫刘贵平赖良徐波
关键词:精准肝切除肝癌
肝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特征分析及临床诊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肝脏是胃肠间质瘤常见转移部位,该研究旨在探讨分析肝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综合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6例GIST肝转移病例免疫组化染色特点,并结合复习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6例GIST肝转移病例中,3例原发灶来自胃,2例原发灶来自小肠,1例来自大网膜。肿瘤直径3.5-15 cm,组织学分型: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混合型,免疫组化:肿瘤弥漫性表达CD117(83.3%)、DOG-1(83.3%)、CD34(66.7%)。肝脏肿瘤复发时间与原发肿瘤恶性程度分级有一定相关性,肝转移灶核分裂像相对于原发灶有所改变。结论肝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原发灶相似,诊断主要依据CD117,DOG1弥漫阳性表达,目前手术完整切除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为主要治疗措施。
刘贵平向鑫刘清松谢孝川敬敏王瑜谷从阳
关键词:肝脏肿瘤胃肠道间质瘤病理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TFE3的表达及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TFE3表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胰腺SPN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EF3在22例胰腺SPN中的表达;选取15例原发胰腺的其他肿瘤作为对照,5例胰腺SPN行FISH检测TFE3基因状态。结果21例胰腺SPN显示TFE3不同程度的核阳性,胰腺其他肿瘤TFE3呈阴性,FISH检测未发现TFE3基因改变。结论胰腺SPN是好发于年轻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除β-catenin外,TFE3亦可作为诊断胰腺SPN的有用指标。
王瑜郭鹏代燕波吴欢敬敏谷从阳刘贵平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TFE3临床病理
CD133与CD44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CD133和CD44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3例手术切除的HCC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33及CD4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HCC组织中CD133的阳性率为58.1%(25/43),CD44的阳性率为69.8%(30/43),两者均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CD133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及临床分析密切相关,CD44与门脉癌栓及临床分期有关。两者的阳性表达均可降低患者3年生存率。结论:HCC组织中CD133和CD44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与HCC的进展及预后相关。
敬敏张国平吴欢王瑜刘贵平谷从阳
关键词:肝癌干细胞CD133CD44
浅析ⅠA2~ⅡB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2022年
研究分析ⅠA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2例ⅠA2~ⅡB期宫颈癌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年龄、孕产次、临床症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及宫旁浸润等资料进行详细记录。结果:ⅠA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之后依次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白带增多、血性白带、脓性白带或白带异味;临床病理分期(FIGO分期)占比最高的是ⅠB1期,之后依次为ⅡA1期、ⅠB2期、ⅠA2期、ⅡB期、ⅡA2期;病理类型中最为常见的是鳞癌,之后依次腺癌、特殊类型宫颈癌;单因素法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及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联系(P<0.05),年龄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明显联系(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特殊类型宫颈癌、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结论:ⅠA2~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等,病理类型以鳞癌最为常见。特殊类型宫颈癌、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是导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应用加以规范。
刘贵平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