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奕含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降水
  • 4篇中尺度
  • 4篇强降水
  • 3篇短时强降水
  • 3篇中尺度对流
  • 3篇中尺度特征
  • 3篇暴雪
  • 3篇暴雨
  • 3篇大风
  • 2篇局地
  • 2篇雷暴
  • 2篇雷暴大风
  • 2篇暴雨过程
  • 2篇冰雹
  • 1篇低质
  • 1篇东北冷涡
  • 1篇动力分析
  • 1篇对流云
  • 1篇对流云团
  • 1篇雨量

机构

  • 13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黑龙江省气候...

作者

  • 13篇周奕含
  • 7篇吴迎旭
  • 4篇齐铎
  • 4篇周一
  • 4篇韩冰
  • 3篇王深义
  • 2篇赵柠
  • 2篇谢玉静
  • 2篇张惠君
  • 1篇任丽
  • 1篇王春华
  • 1篇张桂华
  • 1篇刘松涛
  • 1篇袁美英
  • 1篇邵美荣
  • 1篇张慧君
  • 1篇王晓雪
  • 1篇孟莹莹
  • 1篇孟莹莹

传媒

  • 8篇黑龙江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减灾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局地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常规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7月8日黑龙江省出现的一次局地强降水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由于暖区内低层暖平流强迫发生的,具有局地性强,降水强度大的特点;深厚的湿层和弱的垂直风切变为此次强降水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超低空西南急流和中层干入侵造成的对流性不稳定促进的局地强降水的发生;在地面辐合线的触发下,高垂直液体含水量值的维持在雷达特征上形成了后向传播的“列车效应”。
周奕含韩冰齐铎王深义
关键词:局地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列车效应
“7.25”鹤北镇局地极端强降水的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2018年7月24日傍晚至25日白天,黑龙江省自西向东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的暴雨和局地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资料对25日黑龙江省鹤北镇形成的局地极端短时强降水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强降水过程是由多种影响系统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订正探空站,其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加,层结曲线表现为明显的短时强降水特征,暖云层厚度大,降水效率高,此次降水过程是以积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回波,强回波中心强度多为50 dBz以下,且垂直方向上高度均在融化层以下,表明产生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特征为低质心的热带海洋型降水。
周奕含齐铎韩冰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副热带高压
2008—2016年黑龙江省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及影响系统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2008—2016年6-8月黑龙江省844个自动雨量站资料,采用了多级判别法、一元线性回归、平均值显著性检验、配料等方法统计黑龙江省311天的2 154个站次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再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ECP的1°×1°再分析资料总结这些短时强降水在对流层中层500 h Pa和地面主要影响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短时强降水日数和站次都与本年6-8月全省总平均降水量成线性关系,相关性分别为0.841和0.917;按照区域尺度划分的局地性、区域性和大范围短时强降水中,在强降水日数和分布上依次减小和不均,在强降水站次和连续性上依次增加;2008年和2013年分别为短时强降水最少和最多的年份;局地性和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分别在7月上、下旬为达到峰值,大范围短时强降水在6月上、中旬分布很少,8月下旬没有,其它时间均匀分布;由于受太阳辐射,下垫面影响,午后12~19时是强降水高发期,14~15时达到站次最高值,1~4时为站次最低值;短时强降水主要分布在海拔为100~200 m的西南地区,北部地区分布较少;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没有大范围短时强降水产生;多项数据表明太阳辐射导致的非绝热加热为强降水特别是局地强降水带来巨大贡献;高空低值系统与地面锋面共同影响是产生短时强降水及增加降水面积的主要影响系统;由于受降水性质和系统发生频率以及水汽和热力等条件影响,受高空槽前配合地面暖锋影响比例最大。
吴迎旭周一孟莹莹周奕含
关键词:自动雨量站短时强降水
引发黑龙江省暴雪爆发性气旋个例动力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气象站综合观测资料和NCEP FNL的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11月25日黑龙江省大暴雪的环流特征和气旋爆发性增长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涡度平流、高低空急流的分布特征和垂直结构及湿位涡的正压项和斜压项对气旋爆发性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此次爆发性气旋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黑龙江省暴雪过程地面气旋中心位于槽前最大正涡度平流区下方,正涡度平流使等压面降低,地面减压,气旋获得发展.地面气旋始终位于南支高空急流核左前方和北支高空急流核右后方,两支高空急流的动力作用均引起强辐散.高、低空急流耦合的区域,使高层强辐散和低层强辐合叠置,加强了气旋中心附近的上升运动,从而使气旋和降雪的强度得到加强.气旋在强斜压大气中获得爆发性增长,气旋的爆发与湿位涡的分布和演变关系密切,高层正湿位涡下传,使低层湿位涡增大,气旋获得发展;当高层ξmpv1线趋于准水平状态时,正湿位涡下传造成低层湿位涡发展结束,气旋发展停止并逐渐减弱.大气湿斜压性增加可引起垂直涡度的显著增加,促使气旋爆发性增长,垂直涡度的变化滞后于湿斜压性的变化.
任丽张桂华周奕含赵柠王春华
关键词:爆发性气旋湿位涡次级环流
2013年黑龙江省灾害性天气分布特征
2014年
本文将黑龙江省决策服务灾情系统和Micaps特殊天气记录相结合总结分析了2013年黑龙江省暴雪、暴雨、冰雹、霜冻、大风、雾霾6种灾害性天气影响评价和分布特征,包括季节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与常年比较情况。结果发现:暴雪、暴雨、雾霾较常年偏多,特别是7月份暴雨和10月份雾霾属于历史罕见,冰雹异常偏少;6种灾害性天气季节性分布较强,暴雪、暴雨、冰雹、大风、霜冻、雾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季节分别为11月、7月、春末夏初、春夏两季、4-5月、10-11月;空间整体分布特征为,灾害天气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暴雪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暴雨南部和西南部较多,冰雹较少分布零散;大风主要分布在哈尔滨中部、佳木斯西南部、牡丹江和鸡西交界线附近;霜冻主要位于西南部偏东地区以及东北部,但随着整体温度的不断上升,霜冻影响地区由南向北;东部及南部地区产生雾霾天气较多。
周一周奕含吴迎旭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暴雪冰雹霜冻大风雾霾
黑龙江省北部一次局地暴雪天气分析
2021年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NCEP1°×1°资料分析了2020年秋末冬初发生在黑龙江省北部的一次局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波槽快速移动的过程中,低涡中心与地面气旋中心稳定维持在黑龙江省北部,垂直速度小导致动力抬升条件一般,对流层底层的水汽辐合与急流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较长的降水持续时间是发生本次暴雪天气的关键。
韩冰王深义周奕含王晓雪
关键词:暴雪持续时间
ECMWF集合预报对黑龙江省三次暴雨过程的预报检验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利用常规站点观测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的集合预报资料,挑选典型分位值分析了集合预报对2015年汛期不同类型暴雨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局地性强的暴雨过程和台风影响的大暴雨过程集合预报能够提示降水落区的可能范围及极端降水发生的可能。而对于冷涡影响的中心分散的区域性降水过程,集合预报对降水落区的可能范围有充分把握,但对于降水中心的位置及强度预报指示意义有限。
王桂军刘松涛周奕含齐铎
关键词:暴雨过程天气学检验
黑龙江省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与物理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场、以及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14年7月20-21日发生在黑龙江省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到:此次过程主要是由高空低涡、副热带高压和蒙古低压共同影响,暖锋触发的暴雨天气;低空西南急流输送暖湿空气,为暴雨提供充足水汽和动力条件,同时,中空急流与干舌配合输送干冷空气,两者叠加增强了大气的不稳定,暖锋锋生触发了对流性天气;渤海湾是此次暴雨主要的水汽源地,低层强烈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使大气湿度层迅速增厚,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整层正涡度区有利于产生气旋性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K指数、对流有效位能和假相当位温都指示了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
张惠君周奕含吴迎旭谢玉静
关键词:暴雨暖锋急流中尺度对流云团
黑龙江省罕见特大暴雪的卫星云图特征
2015年
利用FY-2E卫星云图资料结合常规资料分析2013年11月16-20日影响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暴雪过程是由东北气旋与高空槽加深成涡共同作用产生的。冷空气南下与暖空气在东北地区交汇,高空槽加深成涡,地面低压迅速发展,进入日本海后明显加强,并产生偏东回流,从而在黑龙江中东部地区产生一次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大的暴雪天气。水汽图像上看出高空卷云区与正涡度平流相对应,促进地面低压的发展。可见光图像上看出低空水汽输送,前期是由偏南气流输送日本海的水汽,后期是由偏东气流输送日本海的暖湿空气。
周奕含周一张惠君吴迎旭
关键词:卫星云图中尺度特征
黑龙江省非典型天气系统下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FY-2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及NECP的1°×1°再分析资料对黑龙江省的2006—2014年冰雹和2008—2014年的强降水在非典型性天气系统下表现出的局地要素特征以及卫星和雷达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低层强暖空气为对流发生提供了热力不稳定;700 h Pa湿区配合500 h Pa干区使得冰雹具备了对流不稳定性,700 h Pa湿区与低层弱水汽辐合能够为强降水的产生获得有利的水汽垂直分布;最终在地面辐合的触发下产生对流;冰雹有较高的0℃层高度和较低的气压;冰雹和强降水有利的地形高度和对流有效位能分别为200~500 m、100~200 m和200~600 J/kg、400 J/kg以上。它们在卫星云图和雷达上的表现往往比较孤立,移动较快,超过75%的云团都是小云块直接或间接产生,产生的时间与形状和面积突变时一致,产生的位置与合并处相同,伴有大的云团时,低层水汽辐合会明显。雷达回波上很难探测到特征回波,强降水多由原地生消或列车效应产生,一般在降水前1 h左右会出现小对流泡。
吴迎旭张慧君周一孟莹莹周奕含
关键词:冰雹强降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