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威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拉曼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教育
  • 2篇族群认同
  • 2篇客家
  • 2篇华文教育
  • 2篇国家认同
  • 1篇道观
  • 1篇独中
  • 1篇原生态
  • 1篇原乡
  • 1篇葬礼
  • 1篇照亮
  • 1篇知名
  • 1篇知名企业家
  • 1篇丧葬
  • 1篇丧葬礼俗
  • 1篇山歌
  • 1篇企业
  • 1篇企业家
  • 1篇自然发生
  • 1篇走出国门

机构

  • 7篇拉曼大学
  • 1篇海口经济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7篇张晓威
  • 2篇黄文斌
  • 1篇李仕耘
  • 1篇叶晓静

传媒

  • 2篇客家研究辑刊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东南亚研究
  • 1篇八桂侨刊
  • 1篇人民音乐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侨捐教育的制度设计与文化内涵——以海南万宁龙滚镇为中心的考察
2022年
侨捐教育,源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华侨华人规模性海外移民对家乡的回馈。这种偶发、临时性的善举,因祖籍地的推崇变成长时段、习惯性和制度性的捐赠,对侨乡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海南万宁龙滚镇,经济并不富裕的海外乡亲,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情感归属以及身份认同,在经费筹措方法以及呈现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
叶晓静叶晓静
关键词:文化
在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之间:马来西亚国家教育体制内的华文教育发展
2023年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族群国家,各族群之间能够保持融洽的关系,除了政治、经济、历史等多重因素,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特别是教学媒介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马来西亚教育政策规划以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以建构民众的国家认同为目标,而华人则通过制宪的努力,成功把华文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制内,以期通过华文教育达到塑造族群认同的目的。本文尝试以国家教育体制内的主要华文教育机构--华小、华中和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三个教育机构所构成的系统如何达至平衡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教育目标,进而完成跨族群交融,维护族群之间的和谐,为传承族群文化和维持国家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状况,也为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张晓威
关键词:华文教育国家认同族群认同
华文独中教育策略中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宽柔中学为例
2024年
马来西亚政府在教育政策层面确立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旨在强化国家认同与文化统一。而华人社群积极创办华文学校,发展华文教育,以维护族群特色并传承华族文化。宽柔中学作为拒绝改制的华文独立中学,在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张力之间寻求微妙平衡,其生存与发展策略备受关注。通过剖析宽柔中学的教育策略与实践,探讨其如何巧妙实现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和谐共存,以期为马来西亚及多元文化国家的教育体系提供借鉴与启示。
李仕耘李仕耘
关键词:华文教育教育策略国家认同族群认同
城里的“山歌”把梦照亮--深圳“新客家山歌”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被引量:3
2021年
从来"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①。但今日"客家山歌的原生态传播场依旧存在;客家山歌的舞台态传播场不断推出‘新创作品’,形成‘新客家山歌’"②。"新客家山歌"还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客家族群中广泛传播,体现出"一带一路"所倡议的"文化包容"。关注客家山歌在新时代的"新变化"不仅是音乐学理论研究的课题。
郭小刚张晓威
关键词:客家山歌原生态走出国门客家族群
梅州客籍企业家在海外创业的经验——以马来西亚丘思东为案例
2014年
一、前言 丘思东(1931-)是马来西亚霹雳州金宝镇(Kampar)的知名企业家。祖籍梅州的他,3岁时便随其父来马来亚,在霹雳州金宝镇落脚,并在此落地生根,闯出一番精彩的人生及事业。他的事业基本上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85年以前开采锡矿,第二期为1989年以后发展屋业、酒店业及国际教育业。
黄文斌张晓威
关键词:知名企业家海外创业马来亚
流传到海外的广府丧葬礼俗--“在地”与“原乡”的丧仪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十九世纪中期,广东省新会区的中国移民来到砂拉越泗里街开垦,同时也把优良的中华文化习俗带来,其中包括广府丧葬礼俗。在泗里街经过逾百年实践的广府丧葬礼俗可分成四个阶段,即治丧礼俗、安葬礼俗、服丧礼俗与"后丧葬"礼俗,环环相扣,隆重繁琐,同时体现了儒家的孝道观,注重"生孝死祭"。泗里街广府丧葬礼俗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传统的做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丧仪产生了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人们情感上的需要。促成泗里街广府丧仪改变的因素是当地人力及物资的匮乏、文化交融的影响与人们存有追求实用利便的心理,说明离开原乡的习俗,其变化跟环境条件与族群的思想观念有密切关系。
汤嵋厢张晓威
关键词:孝道观
马来西亚客家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以柔佛州古来县加拉巴沙威新村为个案
2014年
一、前言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自然发生的村落”和“计划设定的村落”两类,而出现在马来西亚半岛(以下通称马来半岛)的华人新村,则是属于后者。马来半岛华人新村的产生,
张晓威黄文斌
关键词:聚落个案客家自然发生村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