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茹
-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突发性耳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导致突发性耳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年龄21~70岁,病程在1周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调查发病前1周有无熬夜(凌晨后入睡),有无劳累、紧张压力感,是否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发病前是否有病毒性感冒病史,有无噪音接触史;运用SPSS 20.0软件对影响突发性耳聋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和极重度聋4类突发性耳聋中,"熬夜"、"感冒"和"劳累紧张压力感"3个因素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平坦下降型和高频下降型这两类突发性耳聋中,"接触噪音史"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和极重度聋3类突发性耳聋中,以"年龄小于35岁"为参考类别,其他3个高年龄段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熬夜"、"感冒"和"劳累紧张压力感"是4类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接触噪音史"是平坦下降型和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另一危险因素。年龄增加是平坦下降型和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另一种危险因素。
- 张红茹吴文赵丽英白宇孙艳萍
- 全聋型突发性耳聋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年龄21-70岁,病程在1周内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纯音测听全部频率听阈升高,0.5、1、2、4kHz平均听阈≥81 dBHL)。采用统一治疗方案,前列地尔注射液+舒血宁+腺苷钻胺+激素和高压氧治疗。将不同治疗时间、不同频率听力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52例,其中男22例(42.31%),女30例(57.69%),连续用药1周、2周和3周总有效率分别为38.46%、57.69%、65.38%,组间听力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8,P=0.018)。第2周和第3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50,P=0.420)。第2周和第3周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65,P=0.451)。第2周和第3周总显效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44,P=0.1622)。治疗3周后备频率听力恢复情况比较,不同频率间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其中低频0.25 kHz痊愈率为46.16%,0.5 kHz痊愈率为34.61%,明显高于其它频率。不同频率间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3,P〈0.001)。不同频率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8,P〈0.001),其中0.25、0.5 kHz总有效率均为78.85%。经过3周治疗后,不伴有眩晕的极重度聋患者总有效率为77.78%,痊愈率为26.92%,伴有眩晕的极重聋患者总有效率为52%,痊愈率为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P=0.051);但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000)。结论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连续治疗3周可明显改善患者听力,且低频区听力恢复要好于高频区。不伴有眩晕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率要高于伴有眩晕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
- 张红茹孙艳萍陈涵赵丽英吴文白宇
- 关键词:眩晕预后
- 下咽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下咽癌是头颈部最常发生远处转移的肿瘤,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往往预后极差。远处转移是影响下咽癌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下咽癌远处转移的预防或早期治疗策略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探索下咽癌远处转移相关影响因素,对下咽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就下咽癌远处转移的部位,下咽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下咽癌远处转移的过程做一综述。
- 陈平张欣张红茹白宇陈晓红黄志刚吴文
- 关键词:下咽肿瘤肿瘤转移
- 鼻阻力测定及鼻声反射评估鼻内镜手术通气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9年
- 目前对鼻内镜手术前后通气功能的评估障碍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和量化指标,导致临床上常会出现术前、术后检查结果与患者对鼻塞程度的主观评价不一致.鼻声反射测量、鼻阻力测量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客观评价鼻腔通气状况的方法,可明确鼻腔形态,确定鼻腔最狭窄部位.因此,本文就鼻阻力测定及鼻声反射评估鼻内镜手术前后通气功能做一综述,明确该项检查在鼻腔手术的评估中体现出的价值性,及是否可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陈平张欣张红茹白宇吴文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远处转移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 2022年
- 目的评价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远处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HNSCC远处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5—2021年,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21年6月。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包含13129例HNSCC患者,其中远处转移者1279例、非远处转移者118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不是HNSCC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OR=1.11,95%CI 0.94-1.33,P=0.23),分化、分期、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包膜外扩散、局部控制是HNSCC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OR=0.29,95%CI 0.21-0.40,P<0.00001;OR=0.12,95%CI 0.08-0.18,P<0.00001;OR=0.35,95%CI 0.28-0.43,P<0.00001;OR=0.26,95%CI 0.22-0.31,P<0.0001;OR=3.29,95%CI 2.53-4.27,P<0.00001;OR=0.25,95%CI 0.15-0.43,P<0.00001)。结论HNSCC远处转移与分化、分期、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包膜外扩散、局部控制相关,明确HNSCC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可为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循证医学基础。
- 陈平张欣张红茹陈晓红黄志刚吴文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远处转移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