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兰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评价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和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整理国家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免疫后血清学监测项目试点地区泉州市惠安、石狮两县2017—2021年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基本信息,并在儿童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分析儿童乙肝感染和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1 424名,其抗-HBs阳性率为93.75%,免疫失败率为6.25%,HBsAg阳性率为1.62%。母婴阻断失败与母亲孕期HBV-DNA值高以及谷丙转氨酶异常有关(P值均<0.05);乙肝免疫失败与母亲ALT值和HBV-DNA值高有关(P值均<0.05),也与婴儿首剂接种的HepB1种类和HepB-3接种不及时有关(P值均<0.05)。结论 泉州市现行乙肝母婴阻断策略实施效果较好,但仍需加大对HBsAg阳性母亲孕期的干预治疗,以便能够进一步减少免疫失败率,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
- 彭艳兰黄彩虹陈雅红曾珊珊詹惠春
- 关键词:HBSAG阳性母亲免疫失败母婴传播阻断
- 2017~2019年泉州市脊灰病毒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估2016年5月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后,泉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的监测质量,分析外环境污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V)的流行情况,为脊灰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7~2019年泉州市AFP病例个案和外环境监测点采集的污水标本分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共报告149例AFP病例,平均报告发病率均为3.58/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方案指标要求。采集148例共296份粪便标本,PV分离率为0.68%(2/296),均为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为3.38%(10/296)。在13例粪便标本不合格AFP病例的密接者中发现1例Ⅲ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携带者,经应急处置后未发生病毒循环。共采集外环境污水标本62份,PV阳性率为27.42%(17/62),均为疫苗株,且以Ⅲ型为优势株,NPEV阳性率为66.13%(41/62)。结论泉州市AFP病例监测质量和敏感度高,发现Ⅲ型VDPV后处置快速科学,成功有效。外环境监测作为脊灰病毒监测的重要补充,能为脊灰流行提供预警。
- 曾珊珊陈秋婷陈雅红彭艳兰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环境监测
- 2013年泉州市民营医院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2013年泉州市完成的民营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解决的方法和对策。方法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放射防护检测,依据国家放射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法,将2013年完成的民营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3年共完成23家民营医院25个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这25个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中,项目评价内容较好的方面为屏蔽墙体,合格率100%;其次为项目选址、布局分区、机房面积及通风、工作指示灯、教育培训,合格率均在80%以上;其他防护措施缺陷率较高,合格率较低。结论泉州市民营医院放射防护工作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 彭艳兰潘宝忠唐学平
- 泉州市1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Ⅲ型病毒健康携带者的调查和处置
- 2022年
- 目的 通过对泉州市1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健康携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发生及处理情况,评价其处理效果。方法 对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VDPV健康携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粪便标本病毒分离,对个案常住地和户籍地及医院进行AFP病例主动搜索,对儿童开展常规接种率快速评价和应急接种工作。结果 经过省级专家诊断组诊断,该个案为VDPV健康携带者,从该健康携带者分离到脊灰Ⅲ型病毒株,VP1区发生10个碱基变异,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核苷酸变异率为1.10%。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当地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高,粪便标本经连续监测未再发现VDPV。结论 该例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所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有效地阻断了VDPV的循环。
- 彭艳兰曾珊珊陈雅红陈秋婷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弛缓性麻痹疫苗免疫规划
- 2005—2022年泉州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和掌握泉州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日后制定百日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05—2022年泉州市百日咳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22年泉州市累计报告百日咳病例44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9/10万;从2018年开始,报告发病率呈波动性上升,2019年达到高峰(1.59/10万)。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各年报告发病率较2005—2017年年均报告发病率(0.06/10万)分别上升了609.87%、2682.82%、562.41%、878.85%和2415.87%。2005—2022年泉州市各月份均有百日咳病例发生,百日咳发病的季节性不明显(集中度M=0.12)。各县(市、区)均有百日咳病例报告,但沿海地区和山区年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报告病例以<1岁的婴幼儿为主(33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3/10万,其中无百日咳成分疫苗接种史的比例较高(78.27%)。泉州市百日咳病例主要以市辖区医疗机构报告为主,其余各县(市)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数偏少。结论2018年以来泉州市百日咳发病率出现回升,发病以1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但可能存在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漏诊和误诊现象。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百日咳监测,并开展优化百日咳免疫策略研究,为小月龄婴幼儿尽早提供疫苗保护,消除低年龄组免疫空白人群。
- 彭艳兰陈雅红詹惠春陈文同叶振飞
- 关键词: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