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盖泾兢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造影
  • 4篇粥样斑块
  • 4篇粥样斑块稳定...
  • 4篇颈动脉
  • 4篇斑块
  • 4篇斑块稳定
  • 4篇斑块稳定性
  • 4篇超声
  • 4篇超声造影
  • 2篇断层显像
  • 2篇正电子
  • 2篇正电子发射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脱氧
  • 2篇脱氧葡萄糖
  • 2篇稳定斑块
  • 2篇显像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谢雷星
  • 4篇刘家金
  • 4篇尹大一
  • 4篇张雄伟
  • 4篇智光
  • 4篇刘宏斌
  • 4篇盖泾兢
  • 4篇李娟
  • 3篇王晶
  • 1篇王晶

传媒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2012年十...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超声造影与PET/CT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整体评估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应用PET/CT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炎症活性,整体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法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21个斑块进行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测,根据斑块性质分为软斑+混合斑组(14个)和硬斑+钙化斑组(7个),比较组间斑块相对管腔的最大增强强度(IMAX)及最大增强密度(DMAX)。同期行颈部PET/CT检查,比较组间相应位置颈动脉斑块处反映18F-FDG摄取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并对超声造影与PET/CT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软斑+混合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DMAX值(4.26±3.65)明显高于硬斑+钙化斑组(1.41±1.47)(P<0.05)。软斑+混合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IMAX值(26.83±19.61)高于硬斑+钙化斑组(24.73±29.85),软斑+混合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PET/CT检查的SUVmean值(1.70±0.45)高于硬斑+钙化斑组(1.47±0.12),但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的IMAX、DMAX结果与PET的定量指标SUVmean间无关联(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增强情况,PET/CT可以显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程度,两种影像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评价斑块的稳定性。
李娟刘宏斌智光尹大一王晶盖泾兢谢雷星刘家金张雄伟
关键词:超声造影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超声造影与PET/CT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整体评估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应用PET/CT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炎症活性,整体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不同性质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增强情况,PE...
李娟智光刘宏斌尹大一谢雷星王晶盖泾兢刘家金张雄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超声造影技术
文献传递
超声造影与PET/CT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整体评估
李娟智光刘宏斌尹大一谢雷星王晶盖泾兢刘家金张雄伟
关键词: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与PET/CT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整体评估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应用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
李娟智光刘宏斌尹大一谢雷星王晶盖泾兢刘家金张雄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