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大一

作品数:133 被引量:89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6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48篇显像
  • 33篇正电子
  • 31篇正电子发射
  • 30篇PET
  • 24篇正电子发射断...
  • 23篇肿瘤
  • 22篇放射性
  • 20篇脱氧
  • 20篇脱氧葡萄糖
  • 18篇发射型计算机
  • 15篇断层显像
  • 13篇正电子发射断...
  • 13篇PET/C
  • 13篇PET/CT
  • 13篇成像
  • 12篇图像
  • 12篇核素
  • 1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1篇体层摄影
  • 11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131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解放军第21...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132篇尹大一
  • 98篇田嘉禾
  • 60篇姚树林
  • 34篇徐白萱
  • 31篇陈英茂
  • 26篇张锦明
  • 21篇张书文
  • 19篇邵明哲
  • 15篇刘家金
  • 15篇何义杰
  • 13篇王瑞民
  • 12篇孙玉鹗
  • 12篇刘雁翎
  • 11篇汪涛
  • 11篇刘自来
  • 11篇郭喆
  • 10篇富丽萍
  • 10篇尹岭
  • 9篇胡敏
  • 8篇丁勇

传媒

  • 2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6篇中国医学影像...
  • 12篇军医进修学院...
  • 7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华核医学与...
  • 3篇同位素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科技导报
  • 2篇核技术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国外医学(肿...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8
  • 6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11篇2006
  • 10篇2005
  • 14篇2004
  • 10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8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UTE序列和CT的衰减校正方法在脑部PET应用比较
2018年
目的 通过与CT衰减校正方法的比较,探讨超短回波时间(UTE)序列作为脑部PET衰减校正方法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10名先后接受PET/CT和PET/MR脑部检查的受检者,基于MRI-UTE和CT方法对PET/MR采集的PET数据进行衰减校正,获得PETUTE与PETCT图像。基于阈值分割法对UET、CT衰减校正图(μ map)行体素分割,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在颅脑骨、脑实质及空气的差异;并用统计参数图分析PETUTE、PETCT的区别。结果 UTE_μ map和CT_μ map在颅脑骨(t=-23.45,P〈0.05)和空气(t=5.29,P〈0.05)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别分别为-64.8%±8.7%和74.8%±44.7%,在脑实质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05),差别为-1.5%±3.9%;且PETUTE脑实质相对于PETCT在越接近颅骨和空气区代谢低估越大。结论 UTE序列能够准确评估脑实质的μ map,但对于接近颅骨和空气区的局部脑实质存在一定程度PET定量分析的低估。
刘家金毕晓富丽萍党浩丹尹大一陈英茂徐白萱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
核心脏技术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左心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稳定期左心功能的状况。方法 采用多门电路血池平衡法核素心血管造影 (MGBP)技术对 4 3例不同程度的COPD患者及 2 1名肺功能正常者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 (LVEF)、高峰射血率 (PER)、收缩期前 1/3射血分数 (1/ 3EF)、1/ 3射血率 (1/ 3ER) ;舒张末期到收缩末期的时间 (TES)、收缩末期到高峰充盈时间 (TPE)、高峰充盈率 (PFR)、前 1/ 3充盈分数 (1/ 3FF)、前 1/ 3充盈率 (1/ 3FR)在不同程度COPD患者组间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刘长庭杨剑军尹大一王德龙徐白萱
关键词:左心功能核素阻塞性肺疾病
PET/MR与PET/CT显像中FDG阳性病变SUVmax的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PET/CT与PET/MRSUVmax的配对比较,评价PET/MR定量分析的能力。方法150例在同天先后接受PET/CT及PET/MR检查的具有肿瘤相关主诉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男86例[平均年龄(53.63±13.05)岁],女64例[平均年龄(50.28±11.23)岁]。PET/MR检查:躯干部MRI扫描采用横轴位三维容量呼吸保持T,加权,T2抑脂加权快速自旋回波以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同时行PET数据采集,累计45min/5个床位。V01分别置于基于MRI的AC图(MRAC—PET)和基于CT的AC图(CTAC—PET)中FDG阳性病变的最大层面,获得SUVmax-CT,和SUVmax-MR。将Person相关分析及Bland.Ahman图用于2组SUV…的比较,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用于比较良、恶性病变之间SUVmax的差异。结果150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有152个恶性及12个良性病灶。SUVmax-CT与SUVmax-MR在良性(r=0.909)及恶性(r=0.934)病灶中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良性病灶中,2组SUV。。均值差为0.1(95%CI:-3.1∽3.3);恶性病变均值差为0.6(95%CI:-4.2∽3.0)。恶性病灶的SUVmax-MR高于对应SUVmaxⅡ(8.42±5.12和7.83±4.73;u=-3.47,P〈0.01);良性病变SUV—MR略低于对应的SUVmax-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7±3.82和6.28±3.87;u=-1.68,P〉0.05)。结论在良性及恶性病变中,PET/MR均能提供可靠的、与PET/CT相似的定量诊断信息。
富丽萍刘家金尹大一张锦明陈英茂安宁豫徐白萱田嘉禾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标准摄取值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成像诊断胃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初探被引量:2
2005年
卫勃陈凛尹大一田嘉禾李荣
关键词:胃恶性肿瘤断层扫描成像诊断PET原发灶转移淋巴结
PET/MR一体机操作优化的初步经验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PET/CT和PET/MR,初步探索PET/MR一体机的操作流程和成像优化方案。方法228例患者同日内接受PET/CT和PET/MR检查,通过6种不同MR序列与PET采集组合方案,比较图像质量的优劣,以在保证诊断信息基础上缩短患者扫描时间的原则分析判断,并初步确定最优PET/MR一体机采集方案。结果PET/MR结果与PET/CT相近,但其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独特之处;在6种方案中,以躯干和头部各有独立序列组合、兼顾各向同性结构显示与突出病灶特点的方案6效果最优;PET/MR比PET/CT更易产生伪影。结论在优化方案基础上,PET/MR可获得与PET/CT一致的诊断级图像,但PET/MR采集时间长、伪影多,有待进一步完善。
刘家金陈英茂张雄伟富丽萍田嘉禾尹大一徐白萱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PET/MRI与PET/CT在人体生理器官SUVmax的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通过PET/CT与PET/MRI在人体器官放射性摄取值(SUVmax)的配对比较,评价PET/MRI定量分析的能力.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日PET/CT和PET/MR检查且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77例患者.以右肺、肝右叶,第3腰椎椎体及竖脊肌为参考区,将感兴趣区(ROI)分别置于PET衰减校正后图像,获得SUVmax-CT和SUVmax-MRI.相同的ROI也置放于双时间点PET/CT图像的肝脏和竖脊肌.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两组SUV max之间的关系.结果 57例受试者未见异常征象,220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259例恶性及21例良性病灶.除了肺部(r=0.44),SUVmax-CT和SUVmax-MRI在其他3个器官均存在高度相关(r =0.62~0.73).4个组织器官SUVmax-MRI均明显低于SUVmax-CT(P<0.01).延迟校正后,肝脏及肌肉两组SUV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尽管SUVmax-MRI与SUVmax-CT存在差异,但是两者高度相关,提示PET/MRI均能提供可靠的定量诊断信息.
富丽萍刘家金尹大一张锦明陈英茂安宁豫徐白萱田嘉禾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肿瘤氟脱氧葡萄糖F18
^11C-Raclopride的快速制备及生物学评价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建立快速制备^11C-雷氯必利(Raclopride)的方法,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制备^11C-Raclopfide,即用^11C-三氟甲基磺酰基甲烷(CH3-Triflate)与去甲基(Nor)-Raclopnde反应得粗产品,用水稀释粗产品,将其转移到Sep-Pak C18反相柱,冲洗反相柱,再用乙醇淋洗得^11C-Raclopride。研究正常SD大鼠体内^11C-Raclopfide分布,并行阻断剂(螺环哌啶酮)阻断后显像。制备食蟹猴帕金森病(PD)模型,行PET显像。结果^11C-Raclopride放化纯〉95%,比活度〉8GBq/umol,合成效率为60%,从^11CO2到^11C-Raclopride的合成时间为16min。大鼠注射^11C-Raclopride 30min后纹状体/小脑、纹状体/额叶皮质放射性摄取比值分别为4.67和6.20。Raclopride和螺环哌啶酮明显阻断了纹状体摄取^11C-Raclopride,而Nor-Raclopride则不明显。PD模型猴^11C-Raclopride PET显像示实验侧放射性高于对侧,出现D2受体上调。结论固相萃取法制备^11C-Raclopride速度快,放化纯高。动物显像表明^11C-Raclopfide能满足临床需求。
张锦明田嘉禾姚树林丁为民尹大一刘伯里
关键词:同位素标记碳放射性同位素
超声造影与PET/CT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整体评估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应用PET/CT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炎症活性,整体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法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21个斑块进行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测,根据斑块性质分为软斑+混合斑组(14个)和硬斑+钙化斑组(7个),比较组间斑块相对管腔的最大增强强度(IMAX)及最大增强密度(DMAX)。同期行颈部PET/CT检查,比较组间相应位置颈动脉斑块处反映18F-FDG摄取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并对超声造影与PET/CT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软斑+混合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DMAX值(4.26±3.65)明显高于硬斑+钙化斑组(1.41±1.47)(P<0.05)。软斑+混合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IMAX值(26.83±19.61)高于硬斑+钙化斑组(24.73±29.85),软斑+混合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PET/CT检查的SUVmean值(1.70±0.45)高于硬斑+钙化斑组(1.47±0.12),但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的IMAX、DMAX结果与PET的定量指标SUVmean间无关联(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增强情况,PET/CT可以显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程度,两种影像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评价斑块的稳定性。
李娟刘宏斌智光尹大一王晶盖泾兢谢雷星刘家金张雄伟
关键词:超声造影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肺门、纵隔淋巴结^(18)F-FDG PET显像结果回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18)F-FDG PET显像已经广泛用于肿瘤的检测,但肺门与纵隔淋巴结可能出现的非特异性摄取干扰PET显像结果的判断。本文通过临床实际病例回顾,分析这种非特异淋巴摄取的显像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429例行肺或全身PET检查,图像质量合格,排除淋巴瘤,有病理、临床材料证实或经长期随访符合终点分析标准的病例。重点分析肺门、纵隔淋巴结显影率、影像特点,并与病例的人口学、临床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14例(26.6%)肺门、纵隔淋巴结显影。其中48例见于良性疾病,恶性疾病66例。非特异性摄取与性别关系不大,但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46.4%)明显高于中青年(17.9%)。肺门两侧横行分布者多为良性,涉及纵隔的纵行淋巴结多见于恶性疾病。结论:肺门淋巴结非特异性摄取有年龄与分布形式特点,有助于同恶性疾病的淋巴转移鉴别。
曹丽敏田嘉禾陈英茂丁勇尹大一姚树林张锦明
关键词:正电子断层显像良恶性鉴别诊断
FDG PET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02年
目的 评价PET诊断恶性肝肿瘤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 肝内良性占位病变患者10例 ,其中肝囊肿 6例 ,肝血管瘤 4例 ;肝内恶性病变患者 2 8例 ,其中肝细胞肝癌 (HCC) 13例 ,胆管细胞癌 (CCC) 1例 ,转移性肝癌 14例。按体重注入 5 .5 5MBq/kg18F 脱氧葡萄糖 (FDG) ,使用SiemensE CATEXACTHR+ PET仪采集和重建图像。根据FDG摄取将病灶分为 3种类型 ,A型 :病变部位摄取高于周围正常组织 ;B型 :与周围组织相近 ;C型 :低于周围组织或无摄取。结果  9例HCC和 1例CCC为A型 ,标准摄取值 (SUV)为 3 0 2± 1 33。 3例HCC为B型 ,1例为C型。 14例转移性肝癌PET共发现转移灶 19个。结论 FDGPET可对肝内病灶进行定位、定性及转移的早期诊断 ,但应警惕HCC显像的特殊性 ,以免误诊或漏诊。
徐白萱田嘉禾何义杰刘雁翎尹大一
关键词:肝肿瘤FDGPET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