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亚楠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营养化
  • 1篇指数法
  • 1篇中放
  • 1篇珊瑚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水质
  • 1篇通量
  • 1篇通量估算
  • 1篇土壤侵蚀
  • 1篇土壤侵蚀速率
  • 1篇迁移
  • 1篇侵蚀速率
  • 1篇近岸
  • 1篇近岸海域
  • 1篇海水水质
  • 1篇海洋环境
  • 1篇海域
  • 1篇核素
  • 1篇富营养化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2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国立...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黄亚楠
  • 2篇潘少明
  • 1篇曹立国
  • 1篇张克新
  • 1篇徐仪红
  • 1篇任珊
  • 1篇郝永佩

传媒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表层土壤中239+240Pu的空间分布与变异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解中国表层土壤中239+240Pu比活度和240Pu/239Pu的范围、空间分布以及变异性,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定量分析了1991~2019年中国表层土壤239+240Pu比活度和240Pu/239Pu的范围,空间分布以及产生空间变异性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表层土壤中240Pu/239Pu比值集中在0.18的概率为99%,全球大气核试验沉降是中国表层土壤中239+240Pu的主要来源;表层土壤中239+240Pu比活度处于低放射水平(≤1Bq/kg的概率为94%),西北和东北地区的表层土壤中239+240Pu比活度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239+240Pu分布的空间变异性受到大气混合、冠层效应、土壤粒度、有机质和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的影响.同时,本文系统梳理了计算表层土壤中239+240Pu空间变异的数学模型,为定量评估239+240Pu的环境水平提供有效的方法.
黄亚楠潘少明潘少明邓树林
关键词:表层土壤迁移
富营养化指数法在中国近岸海域的应用被引量:24
2016年
系统研究了40多年来海水富营养化指数E定义的发展,进而整理了近10 a来应用富营养指数法评价中国近岸海域水质状态的富营养化指数E值,计算了我国Ⅰ、Ⅱ、Ⅲ和Ⅳ类海水水质标准所对应的E的最大临界值分别为:1.3、6、10.7和25;并阐明了河口近岸海域环境中海水产生富营养化E高值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指数E值的范围在0~137.84;中国近岸海域出现E的高值不仅与港口海湾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也与人为因素有关;人为排放的氮磷营养盐是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黄亚楠吴孟孟
关键词:海水水质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指数
海洋珊瑚中放射性核素^(239+240)Pu的来源与时间序列
2022年
本文针对当前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珊瑚中^(239+240)Pu的研究现状,首次对已研究的10个珊瑚中^(239+240)Pu比活度和^(240)Pu/^(239)Pu原子比值的时间序列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并探讨了其来源和对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珊瑚中的^(239+240)Pu主要来源于大气核试验的全球性沉降和太平洋核试验的近地局部沉降。岸礁和环礁珊瑚生长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其骨骼中^(239+240)Pu比活度也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1952-1958年,太平洋大规模的核试验使得近地局部沉降的Pu核素成为海洋中珊瑚可富集Pu核素的主要来源。因此,珊瑚中^(239+240)Pu比活度与全球大气Pu核素沉降有着不同的时间序列模式。太平洋珊瑚中^(239+240)Pu比活度的时间序列(主峰时间为1954年)与大西洋珊瑚的时间序列(主峰时间为1964年)也不同。海洋珊瑚中的Pu核素可能对大尺度海水流动的方向、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大洋中潟湖海水小尺度的波动周期等有指示作用。
黄亚楠黄亚楠肖智
关键词:珊瑚海洋环境时间序列
利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可行性研究——以辽东湾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日本东京和秋田地区1957—2008年的^(137)Cs年沉降数据和降水数据,对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通量进行估算;通过建立模型,对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来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总沉降通量为1614 Bq·m^(-2);利用该值估算出该区域的年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7.39~38.92 t·hm^(-2)·a^(-1),而采用杨浩等(2000)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出该地区年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1.97~44.94 t·hm^(-2)·a^(-1);本文计算结果的变异系数为30.5%,低于杨浩等(2000)估算结果的变异系数49%。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测大气沉降通量背景值(1845 Bq·m^(-2))得出的结果进行t检验表明,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来估算土壤侵蚀速率是可行的,有利于简化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方法并提高其精度。
张克新潘少明徐仪红曹立国郝永佩吴孟孟任珊黄亚楠
关键词:土壤侵蚀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